靜止戶資金/美國可充公 英投入社會企業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2013年12月5日)
立法院財委會大費周章,要金管會在未來三個月消滅台灣近五千萬戶靜止戶。但美國州政府比較聰明,美國許多州都透過立法規定,包括靜止戶存款在內,只要通知當事人多次,卻始終不來領取,州政府即可將資金充公,拿來做公益或其他用途。
台灣經濟實在太悶,立委為了銀行設靜止戶,會讓民眾每年損失「一個茶葉蛋」為由,一舉推翻金融市場的既定機制。
坦白說,這種做法,對銀行來說,是浪費資源,對根本不想理會靜止戶的客戶來說,也不見得會加分。
相比之下,美國的加州和德拉瓦州等,都已透過立法規定,州政府有權充公,包括銀行靜止戶、保管箱貴重物品等「無人領取財產」。
曾有媒體披露,美國州政府每年自這些「無人領取財產」中,可充公數億或數十億美元。
其實美國這些州政府立法原意,也是要找到當事人,將資金返還,但有很多人「失聯」。
當銀行多次通知客戶結清「靜止戶」帳戶,但客戶沒反應時,部分州政府就會將帳戶金額充公,有些州政府會拿這些錢來做公益,隨後還會頒獎狀給這些靜止戶;但相信這些資產被充公的美國人,應該都不想領到這張獎狀。
外商銀行說,「在國外」的外商銀行,都會對未達存款門檻的帳戶收取帳戶管理費,一個月最少五美元、約台幣一百五十元,用意是希望存款戶,將存款金額提高到門檻、不然就是來結清帳戶;就曾有客戶因為疏忽未管理帳戶,導致最後存款金額,全被帳戶管理費扣光的「慘案」。
但在台灣,金管會以公權力介入,不准中、外商銀行收取帳戶管理費,反而讓台灣靜止戶戶數大為氾濫;因為不收帳管費,台灣存款大眾對「閒置帳戶」往往掉以輕心。
【記者黃郁文/台北報導】 銀行靜止戶投入社會企業可不可行?去年七月,英國首相卡麥隆宣布實施BSC計畫(Big Society Capital),企圖將資金透過社會投資金融中介機構,進一步支持社會企業。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宗昇表示,英國這項BSC計畫既能資助社會企業,又可肩負社會使命,是一套具有完善基礎的資金運作系統。
英國官方財務組織BSC資產高達六億英鎊,其中四億來自各銀行超過十五年無交易的靜止帳戶,剩下兩億則來自英國的四大銀行。BSC的資金會透過社會投資金融中介機構來支持社會企業,但條件是社會企業必須證明有創造收入及償還貸款的能力。 以上全文轉引自聯合新聞聞網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