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氣外露!爸爸就是要給孩子最好的

爸氣外露!爸爸就是要給孩子最好的

爸爸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有些爸爸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而展開創新行動、帶給孩子正向啟發;有些爸爸甚至將愛擴大,扛下照顧整個社區孩子的責任,助他們有更好的生活。8 月父親節之際,一起感謝身邊辛苦的老爸,也向這群爸氣外露的爸爸們致敬。

專欄文章

5篇)
  • 美國爸爸的「爸氣」行動:願為女兒穿上芭蕾裙,打破刻板印象

    美國爸爸的「爸氣」行動:願為女兒穿上芭蕾裙,打破刻板印象


    社企流/編譯:張方毓
    爸爸和女兒之間的關係絕對是獨一無二的,來自美國德州的 Casey Fields 踏出舒適圈,用更進一步的方式展現他對女兒的愛--跟一歲的女兒 Lyla 一起穿著粉紅芭蕾舞裙拍沙龍照。
    這組溫馨的照片由德州攝影師 Jenn Floyd 拍攝。她想要創作一組帶有驚喜感的芭蕾舞者題材作品,而 Fields 和 Lyla 正是完美的主角,他們在鏡頭下表現非常自然,更不用提穿著粉紅短裙的他們都很好看。
    在照片中,Casey 替 Lyla 塗指甲油、一起替著色本上色,每一個定格的畫面都展現了爸爸跟女兒的連結情感,並突破既定的性別刻板印象。
    Floyd 表示:「芭蕾舞短裙是女兒的媽媽親手做的,他們一同撫養孩子。 Fields 一開始有點緊張,不過他很快就展現出慈愛的模樣,就像他平常一樣,因此接下來的拍攝非常順利。」
    拍攝完成後,Floyd 在臉書上分享了這些照片。正向反饋蜂擁而來,她說:「我本來只是想跟我的追蹤者分享,散佈一些歡樂,沒想到貼文在不到 12 小時內被分享了 1 千次,現在大概有 6 萬分享,我們依然覺得驚喜到無以復加。」
    這組照片除了替 Floyd 的追蹤者帶來歡樂,也成 Fields 一家最喜歡的家庭照片集。Fields 展現了「爸氣」的一面,為了孩子不害怕去做新嘗試,更為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做出良好的身教。
    核稿編輯:李沂霖
    邀請你成為電力小兵,讓社企流網站發電量更高、續航力更久! →了解更多
    閱讀文章
  • 「甘樂文創」賦予 70 年老醫院新任務:化診間、病房為教室,助中輟生返回人生正軌

    「甘樂文創」賦予 70 年老醫院新任務:化診間、病房為教室,助中輟生返回人生正軌


    社企流/文:林冠吟
    距離三峽老街不到 10 分鐘的路程,有個團隊正為一座老醫院進行改造。這裡曾經是三峽第一間外科醫院,70 年後的今日,它將搖身一變為以培育弱勢青少年為核心的職能學習基地。原本老舊的診間和病房,將被重新打造為團隊辦公室、工作坊教室以及青年旅社。

    為弱勢青少年籌辦「青草職能學苑」

    在背後執行此計畫的團隊,是已經深耕在地 10 年有餘的「甘樂文創」。這些年來,團隊建立「小草書屋」陪伴 80 多名國小孩童,不僅提供課後輔導,更陪著孩童單車環島圓夢。(延伸閱讀:甘樂文創──「重點不在可以賺多少錢,而是我們希望能夠改變這個地方」老三合院變身在地藝術家的揮灑舞台) 但隨著書屋裡的孩子升上國、高中後,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也觀察到,社區和學校裡還有一群學習成就低落以及瀕臨中輟的青少年,他們也急需關懷。
    「進一步了解這群中輟生或中離生(註一)的背景,會發現多半是從小家庭功能失常。」林峻丞補充,家庭的困境造成孩子無法好好學習,孩子在基礎學科能力嚴重落後的情況下,升上國中後便容易因為跟不上進度,而失去學習動力、逃離學校。 除此之外,不像一般家庭會給孩子零用錢,弱勢青少年的家庭比較難提供生活費,為了生存,這群孩子便容易從事高勞力、低報酬的工作,甚至被有心人利誘參與毒品交易。 幾個月前,一位書屋曾經關懷的小孩被抓去勒戒所進行觀察勒戒,讓林峻丞覺得必須趕快做些行動,
    「這些孩子的人生不能等,因為他們一直在成長,會有很多問題不斷發生。如果沒有人及時引導,問題會一直發酵。」
    延續著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的初衷,團隊決定籌建弱勢青少年的培育據點「青草職能學苑」。

    舊醫院的新任務:成為青少年的生命學校

    為了找回弱勢青少年的學習動力,以及讓他們有機會賺取生活費,青草職能學苑將循序漸進地提供 3 種課程:「工藝職人工作坊」、「職能種子培訓班」、「公益店鋪和青年旅社」。 工藝職人工作坊將與三峽在地的職人合作,以師徒制的方式指導弱勢青年學習技術,不僅讓他們在出社會前培養一技之長,也能降低傳統工藝失傳的危機。職能種子培訓班則是讓孩子有機會提早進行職能探索,從每季選修的課程(例如:美容美髮、汽車修護等)中發掘自我興趣,及早進入合適職場,也協助企業培育人才。最後,青草職能學苑更計畫提供孩子實習和就業的機會,讓他們參與販售工藝產品與經營青年旅社,累積實作經驗,重新與社會接軌。

    挑戰:資金募集成效尚需努力

    團隊自去年年底便開始進行空間改造,預計在今年夏天完成所有工程,正式啟用。此計畫也獲得「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均一教育平台」創辦人方新舟等人的應援支持。(同場加映:陳俊朗——他曾去警局保人、排解群架糾紛,10餘年陪伴「黑孩子」成長,要讓他們的人生逆轉勝) 然而,想打造一座職能學苑並不是簡單的事,林峻丞坦言對於團隊而言,最困難的挑戰在於募集工程所需要的龐大資金。為了克服這個挑戰,團隊在工程進行的期間,同步發起群眾募資,盼號召更多人關注和支持青草職能學苑,然而在本文截稿前,計畫僅募到 3 成的資金。 除此之外,林峻丞表示,由於每間學校和輔導室的接受度不同,團隊也要想辦法說服更多學校加入此計畫,媒合有需求的學生來青草職能學苑上課。

    以學苑為基地,成為社區的正向能量

    儘管眼前的挑戰仍不少,但已花費 10 餘年陪伴弱勢青年的林峻丞認為,每當看見孩子的轉變和成長,就會覺得一切很值得。
    「其實沒有一個孩子想當壞孩子,但在我們陪伴的過程中看到,目前從家庭、社區、學校是無法提供協助的。」
    因此他與團隊盼藉由打造青草職能學苑,解決弱勢青年缺乏生活費,以及學習動力低落的問題,並結合既有的小草書屋,建構一個完整的社區支持系統。以此為基地,林峻丞希望職能學苑能成為社區的一股正向能量,把已迷失或是瀕臨迷失的孩子導回正軌。 註一:中離生包括無故缺(曠)課超過 3 日,或中途離校未知去向等學生。
    核稿編輯:金靖恩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馬上支持

    想在工作中改變社會嗎?你不能不知道什麼是「力世代」! 來此讀新知、拓人脈、看職缺、找資源,讓我們一起出發,開創自己的影響力職涯。 >>>手刀前往《力世代——社會創新人才站出來》完整策展
    閱讀文章
  • 陳俊朗——他曾去警局保人、排解群架糾紛,10餘年陪伴「黑孩子」成長,要讓他們的人生逆轉勝

    陳俊朗——他曾去警局保人、排解群架糾紛,10餘年陪伴「黑孩子」成長,要讓他們的人生逆轉勝


    社企流/文:林冠吟
    位於台東青林的一間書屋,是全台第一間鋼構的土磚屋,當年參與興建此建築的並非一般工班,而是由「孩子的書屋」中的「黑孩子工班」(註一)及來自全台各地的 500 多名志工,耗費 9 個月打造而成。 書屋開幕的那天,不少投入計畫的孩子感動落淚,而陪伴這群孩子十幾年,人稱「陳爸」的陳俊朗,則是準備展開下一步計畫──打造「孩子的書屋 2.0」,讓這群孩子能有一個培養和發揮一技之長的場域。   

    浪子回頭,現今致力幫助弱勢孩童

    有著黝黑皮膚和陽光笑容的陳爸,現在的生活無時無刻不與孩子們綁在一起,但年輕時期的他,有過一段在江湖和煙花中打滾的經歷。在台北工作時,他曾擔任送報生,開過花店和咖啡店,甫搬回台東時,也曾從事過特種行業。 人生的轉捩點出現在某次陪伴兒子時,陳爸意外發現社區的同齡小孩遇到許多困難,連3餐都無法溫飽,這個震撼開啟他翻轉社會底層的教育夢。他希望透過興建孩子的書屋,助弱勢孩童獲得更多的陪伴與協助。(你可能會喜歡:自費1萬到台東 為偏鄉童蓋書屋

    從「孩子的書屋」到「書屋2.0」,這一步陳爸走了十幾年

    階段一:孩子的書屋成立,為幾百名孩童課輔
    「我們把每位來到書屋的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小孩來照顧,」陳爸說,這群小孩無論在學校、社區,甚至家庭可能都不受歡迎,但當他們來到書屋,「不管他們過去是打群架、翹課或是墮胎,團隊就是完全接受他們的缺點。」書屋一步步陪伴他們成長,從人生的負分,走到正分。 陳爸最初利用屋前的曬稻廠為社區中有需要的孩子課輔,隨著參與的孩童數量增加,2007年他成立了孩子的書屋,後來媒體報導讓書屋的知名度提升,孩童數量更達到 150 名。
    然而書屋運作的這些年,最大的挑戰之一便是營運經費的不足。書屋的官網上也寫著「書屋的運作經費大部分是靠陳爸散盡家產維持」。某回陳爸受訪時,更提到自己當年帶著 500 萬回台東,投入書屋後只剩買一個便當的錢,團隊也曾連續吃好幾個月的泡麵。 為了緩解書屋的困境,2013 年一群志工試著改善捐款不穩定的問題。他們藉由平面、線上與線下等3條不同的行銷主軸,提升書屋的行銷力。志工與書屋經營者們不斷接觸各類不同的宣傳管道,並動手改造書屋官網,陳爸本人更在全台奔波演講、上節目,讓書屋的故事得以被更多人知道,減緩書屋一年幾千萬募款的壓力。 發展至今,書屋的模式不斷地被複製到其他鄉鎮,目前已有 9 個據點,分別扎根於 14 個社區,照顧幾百名孩童。 階段二:跨領域合作,蓋一棟不會跑掉的家 在各個社區中,書屋所使用的空間以租賃為主,經常是一年一約,如沒有順利續約就得搬家,因此書屋經常處在不穩定的狀態。2015 年,為了提供孩子們一個「不會跑掉的家」, 陳爸與團隊決定自己來蓋房子:「青林書屋」。 團隊希望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房子,而是從建造到使用的過程都能有孩子們的投入。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陳爸與各領域的夥伴合作,像是請建築師設計架構,接著與志工團、書屋的黑孩子工班一起合力建屋,也藉由建築房舍的過程,讓中輟學生與社區失業家長能在實際操作中學得一技之長,幫助其獨立。 然而,建造一座房子的過程很漫長,有些孩子熬不住辛勞便想中途放棄,陳爸表示,當時激勵孩子們堅持下去的是志工團來訪時,對於孩子們的鼓勵。不過等到書屋的鋼骨成形時,孩子們的態度就有了轉變,「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們露出那麼興奮和熱情的眼神,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陳爸表示在打造書屋的最後3、4個月,還得催孩子們下班。 階段三:朝「孩子的書屋2.0」邁進,打造育成中心
    青林書屋的成功經驗,替陳爸和團隊注入一劑強心針,團隊希望能為孩子們做更多。去年書屋租下一間舊平房,改建為咖啡育成中心(取名為「黑孩子黑咖啡」)。這個育成中心提供孩子們「做中學」的機會,讓他們藉由從頭到尾參與整修過程,累積建築經驗。 在打造出咖啡店後,孩子們也將學習新的專業,從烘豆、研磨、沖煮到品嚐,在咖啡店中學習服務的態度,並預備未來自行創業的能力。在某次訪問中,陳爸表示會選擇咖啡,是因為技術的入門較為簡單,對這群孩子來說更大的挑戰反而是與人群相處。他希望孩子藉由在咖啡店與客人互動的過程,能逐漸培養自信,幫助他們未來回歸主流社會。
    開幕至今,不少遊客來台東旅遊時,會將黑孩子黑咖啡列為必去的景點,除此之外,這個空間也成為孩子們的表演舞台,已舉辦多場的音樂演奏會。

    循序漸進,完成自給自足的造鎮夢

    育成中心只是陳爸的階段性目標,他的最終理想是透過子自教、食自耕、屋自建等方式,自己開闢果園、菜園、咖啡店,漸漸達到自給自足的模式,並藉此改變當地的社區人文,恢復社會中應有的互助功能,最後,書屋便能功成身退。陳爸說,「未來我們希望可以用自己種的黃豆做豆漿,自己種的小麥做麵包,用這種自給自足的方式打破資本主義的惡性循環。」 註一:「黑孩子工班」是由書屋中的孩子或社區裡的中輟生、失業青年等組成的建築工班。
    核稿編輯:金靖恩

    想在工作中改變社會嗎?你不能不知道什麼是「力世代」! 來此讀新知、拓人脈、看職缺、找資源,讓我們一起出發,開創自己的影響力職涯。 >>>手刀前往《力世代——社會創新人才站出來》完整策展
    閱讀文章
  • 父愛無限!英國爸爸自學設計,用 3D 列印為新生兒 DIY 義肢

    父愛無限!英國爸爸自學設計,用 3D 列印為新生兒 DIY 義肢


    社企流/編譯:派特米果
    英國教師 Ben Ryan 的兒子 Sol 出生時,因生產期間的傷害,導致 Sol 的手臂有血塊,並在出生後的第 10 天就須被截肢。
    在 Sol 離開醫院後,這對新手爸媽才得知寶寶在一歲前無法裝義肢,且在 3 歲前 Sol 可能都無法透過仿生臂學習抓握物品。由於嬰兒愈早開始使用義肢,將來愈能適應並活用義肢,因此 Ryan 決定自己去尋找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同場加映:Robohand 義肢自造入門需知
    Ryan 表示,「如果孩童在兩歲前沒有學習如何使用義肢,那他們會有很高的機率在未來拒絕使用。一般人約在兩歲半前有一段大腦快速成長的增長發育期,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當有的孩子錯過這段學習輔助品的黃金時期,未來便會拒絕配戴義肢。」
    目前市面上的義肢雖可靈巧活動,但對於嬰兒並不適用。同時,義肢所使用的感應器以及內部的強效電池與馬達,都有可能造成危險及傷害。另外,嬰兒的脂肪也可能會阻礙感應器偵測神經訊號和指令。雖然市面上還有另外一款以身體驅動的鉤子型義肢,但操作較麻煩,且外觀也不自然。
    Ryan 是一名曾在教育界服務超過 12 年的心理學教師,他雖然不是工程背景,卻很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為了製作兒子的義肢,他仿製一種適合孩童、輕巧、吸引人、可客製化,且沒有多餘零件,不會引發窒息危險的全新義肢產品。
    這款義肢的設計靈感源自於蜘蛛,Ryan 觀察到蜘蛛如何以液壓的方式移動腿腳,於是根據這個原理,設計了一款內部裝滿流動液體的仿生臂,讓使用者在操控手臂時能開啟及關閉機械手掌的抓握功能。
    他同時在住家附近的一所大學的創新實驗室,使用 3D 列印打造了一個模擬雛形,更透過線上教學影片,自學使用知名設計軟體公司 Autodesk 的免費軟體 Fusion 360 改善設計,最終成功地完成這款針對兒童病患的客製仿生臂。(同場加映:想吃下午茶?未來你能用 3D 印表機「列印」點心,還能客製化口味和營養需求
    相較於現今的英國醫療系統,需要至少 10 周來訂製義肢,Ryan 的產品卻有辦法在 3 天內以 3D 列印完成客製化義肢,Ryan 的客製服務也相對低廉許多。
    Ryan 目前已經離職,並創立一間名為「Ambionics」的新創公司,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孩子及早使用這項客製服務。他日前也發起一個群眾募資專案,希望募集更多資金以獲得 FDA 獲准,並取得相關專利和完成產品製作。
    Ryan 說:「所有有義肢需求的人們,也應該從中受益。 我打算徹底打亂市場機制,設計出大眾可負擔但又好用的解決方案給所有上肢有特殊需求的孩童們。」
    核稿編輯:金靖恩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馬上支持

    想在工作中改變社會嗎?你不能不知道什麼是「力世代」! 來此讀新知、拓人脈、看職缺、找資源,讓我們一起出發,開創自己的影響力職涯。 >>>手刀前往《力世代——社會創新人才站出來》完整策展
    閱讀文章
  • 「當小學生握有核武,會是什麼樣子?」玩轉學校推「世界和平遊戲」,讓孩子從中學習國際議題

    「當小學生握有核武,會是什麼樣子?」玩轉學校推「世界和平遊戲」,讓孩子從中學習國際議題


    社企流/文:林冠吟
    一個平凡的上課日,南港高中的學生不如往常般坐著聽課,而是圍繞在一張大地圖旁,七嘴八舌地討論各種國際情勢,例如「該不該發射核彈」、「如何處理難民」等。此刻他們的身分不再是小學生,而是各國的首領、政策制定者、聯合國甚或是軍火商,他們的任務是要在遊戲回合結束之前,共同解決世界面臨的 50 種危機,同時要讓自己的國家利益所得增加。

    用「遊戲式學習」翻轉教育 

    這群學生參與的是由「世界和平遊戲」所延伸出來的「末日危機高峰會」活動。「世界和平遊戲」是由美國的教育家 John Hunter 所設計,他把現實的國際議題放進遊戲世界裡,讓孩子用「玩」的方式學習如何解決經濟、政治、環境、戰爭等各層面的問題。世界和平遊戲已在歐美風行 30 多年,但與台灣的接觸,卻是等到近幾年由「玩轉學校」引進後才開始。
    「這個遊戲最打動我的地方是,強調把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學生。」玩轉學校的共同創辦人黎孔平,憶起初次見到世界和平遊戲的感想時說到,「回顧自己的求學生涯,雖然很順利,但也發現人生中最精華的歲月都在讀書中度過,感到很可惜。」
    為了讓下一代的年輕學生有更多的教育選擇,他與另外一位志同道合的夥伴林哲宇共同到美國接受培訓,回國後創立玩轉學校,開始推廣世界和平遊戲,並發展出符合不同使用者需求的版本,例如:末日危機高峰會。

    讓孩子學習「沒有標準答案」的未來世界 

    玩轉學校的英文名稱是 Pley School,「Pley 這個字代表著我們的 4 大教學原則 。」玩轉學校的共同創辦人林哲宇進一步解釋:
    • P 代表著混亂(Puzzle),象徵遊戲中的各種挑戰與參加者會遇上的混亂情形。
    • L 則代表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團隊希望藉由遊戲的過程引導參與者自動學習,而非填鴨式的教學。
    • E 則是參與(Engagement),在遊戲中,團隊會深入參與學員的狀態,一起設法面對挑戰,引導團體去思考與討論。
    • Y 則意味著你可以辦到(You can do it),讓參加者建立正向經驗,鼓勵他們突破。
    團隊之所以會發展出上述 4 大原則,是由於對當今教育體制的反思。「傳統教育以升學為導向,很注重考試和學業成績,老師會想盡辦法把知識傳遞給孩子。」黎孔平表示,這樣的教學方式和考試制度,很容易教出一群只追求標準答案的孩子。
    「然而出社會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黎孔平憂心地說,未來不斷地在改變,學生在校所學將來不一定能派上用場,唯一可靠的是「你如何面對未知的環境,從混亂中理出頭緒,並且學習如何做選擇和從挫折中爬起來。」
     因此當玩轉學校在操作各項活動時,不會直接告訴參加者要學習什麼內容,而是給他們一個充滿混亂與未知問題的情境,讓參加者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行體驗與學習。「在遊戲情境中,學生透過經驗學到的是智慧,而不只是知識。」黎孔平說道。   目前玩轉學校依照不同參加者的需求,發展出3種活動形式:第一種是讓教師參與的玩轉教學工作坊;第二種則是末日危機高峰會一日主題遊戲,讓參與者可以小試身手,初步了解世界和平遊戲是如何運作;第三種則是為期5日的世界和平遊戲營隊。   從2015年開始,玩轉學校目前已經舉辦過83場活動,合作對象從體制內的學校、NGO組織到企業團體皆有,活動參加者總計約有近600位青少年及超過千名的熱血教師。(同場加映:「一邊遊戲一邊開會」:Wiithaa 用桌遊工作坊,讓企業跨部門員工一同改寫商業模式

    當翻轉教育遇上傳統教學

    藉由與體制內的學校教師頻繁合作,黎孔平也觀察到許多學校正設法把教學活化,引入新媒體或素材來輔助教學。然而若深究教學本質,會發現仍然是「換湯不換藥」,依然以升學為目標來主導。他進一步說明,台灣有很多熱血老師在教育現場努力,希望能改變教學方法,但往往受到體制內的制度侷限,而窒礙難行。 「選擇體制外的學生,則是其家長要承受許多外在壓力,例如親戚的意見。」已經是兩名小孩父親的黎孔平心有戚戚焉地表示,自己也還在猶豫是否要讓小孩就讀體制外的學校。 考量到體制內、外學生與家長的困境,玩轉學校把自己定位在「跨界教學」,提供營隊或課後活動,讓體制內、外的學生都可以參與,「藉由遊戲式教學,讓學員去交換彼此的學習經驗或生命經驗,我們認為這對學員來說是重要的。」黎孔平說。 提起創辦過程中曾遇過的挑戰,黎孔平與林哲宇不約而同地表示:「每天都有新的挑戰要面對!」而現階段他們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向家長證明小孩的學習成效。林哲宇自嘲說「總不能每次都跟家長說,是來幫小孩的生命『種種子』的,」他認為無論是世界和平遊戲還是末日危機高峰會,參加者的學習成效都很難一言以蔽之。
    其實玩轉學校遇到的挑戰,也反映出台灣教育最核心的問題——大眾想要即時看到成效,而來不及等待孩子自己長出東西。
    黎孔平舉例,某次帶著一群高中生玩世界和平遊戲,某國的首領被一個匿名角色暗殺掉,當時班上的氛圍有些霸凌的味道,於是引導員便藉機在班上帶起討論,從暗殺是否合理一路討論到死刑存廢的議題,「我們想知道孩子對於死刑的看法,這個討論已經與遊戲的架構無關,但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價值觀討論。」 像孩子從這個過程中學習到的價值觀與邏輯思辨,又要如何評估成效呢?林哲宇反問。
    為了讓創業路上有更多支援和夥伴,玩轉學校自去年開始參與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黎孔平認為創業過程「最怕的是自己悶著頭去做,卻不知道會不會有效果」,加入iLab計畫後,在遇到問題時就有創業導師或是前輩可以詢問,前輩因為有創業經驗,所以常常可以把問題的癥結點指出來,讓團隊獲得許多好建議。「我們可以在所做的事情上,引入他人的看法,這是我覺得最珍貴的地方。」

    未來夢想:建立一所「沒有校舍的學校」

    訪談近尾聲時,黎孔平提起自己常在演講時說的話:「到底是把喜歡的工作變得賺錢比較簡單?還是把賺錢的工作變喜歡比較簡單?」如同玩轉學校的理念,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然而他用行動選擇了前者。 玩轉學校已成立約一年,黎孔平認為自己的心臟變大顆了,雖然財務狀況可能是這輩子最差的,但是心理對壓力的承受度提升很多。他希望玩轉學校能建立一所「沒有校舍的學校」,藉由遊戲,點燃孩子自主學習的熱情,讓孩子知道如何開創未來,喚醒他們的天賦與熱情,成為未來的領航員。

    特別企劃:社企創業者的一日都在做什麼呢?

    核稿編輯:金靖恩 資料整理:郭潔鈴 圖表製作:郭潔鈴
    【iLab 孵化器徵件申請開跑!】Becoming More,成為更好 在你的創革路上,iLab 從 0 到 100 無縫支持每個階段的創業團隊! 只要你正致力於改善某個社會議題、透過商業創造影響力,無論你正在驗證點子或商業模式、測試市場與產品服務、商業模式與穩定營收建立階段,在 iLab 育成計畫裡,你都能找到對應的專業服務與資源,以及 100+ 與你志同道合的創業團隊社群。 ► 了解更多 iLab 孵化器 ► 這次孵化器與加速器同時開啟徵件,還搞不清楚自己適合哪個計畫嗎?iLab 診斷測驗,8 個問題馬上搞懂 ►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立刻申請孵化器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