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和平島島嶼生活節提供Photo Credit:和平島島嶼生活節提供
近幾年的夏天,和平島售票亭外排隊人潮絡繹不絕,園區內拿著船槳體驗 SUP、直奔海灘戲水的遊客來回穿梭,更不時可見在地導覽解說人文歷史及地質景觀。但你可有想過,10 年前的和平島並不是像今日的景象?
城市學/文:陳政南
和平島公園的前身稱為「基隆 海角樂園」,海岸一帶並沒有任何管理,建築物老舊生鏽、遠洋漂來的海洋垃圾隨處可見,部分欠缺環保意識的人,更在 2 千萬年前形成的珍貴地質區上露營、燒烤、垂釣什至有人騎乘越野機車和腳踏車,嚴重破壞當地的天然資源。
後來,此區因為缺乏保養維護,經不起惡劣天氣和風浪等因素的影響,地質區只好被圍封起來,這一封就是 7 年之久,景區唯一的吸引力都失去了,遊客人數當然每況愈下。在這個時候,一名本身在旅行社經營陸客團業務,在基隆土生土長的人——黃偉傑,他因為看到台灣旅遊業的走向劣質化,也不忍看著海角樂園的頹敗慘況,所以決定辭去職務,從都市回流老家。
(來源:單師樵)
(來源:單師樵
他一開始從海角樂園經營伴手禮店著手,在機緣巧合之下,2017 年基隆市政府因為改組而需另覓公園經營者,於是黃偉傑透過 OT 案(Operate Transfer,政府投資興建、民間營運)的形式,正式對和平島公園進行全面革新改造。在投得專案之後,他成立了一支在地青年團隊,為和平島帶來一系列的年輕化、在地化,以及再活化,到底和平島公園這些年來有做到了哪些,可以讓和平島公園由一個無人之境,打造成旅遊打卡熱點?

改造 1 :大自然給予一份厚禮卻無人問津?

黃偉傑認為,整個和平島公園最具價值且最具代表性的是 2 千萬年前形成海蝕地形,以及經歷百年而成的壺穴與生痕化石,這其實本來就藏在了公園裡,是大自然給予的一份厚禮,卻因為日久失修引發安全問題而被圍封,要如何釋放這一區的旅遊潛力,從而帶動整個公園的發展是令團隊頭痛很久的一件事。
黃偉傑放棄採用一般公園「有危險即圍封」的管理方式,他選擇以收費方式控制遊客人數,較少的人踐踏在岩石上,這樣一來可以減少對岩石的撞擊,另一方面參加者可以在專業導賞員的深度環境解說下,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同時可以確保遊客不會誤闖入落石區,或做出其他會引發安全疑慮的行為。
此外如果讀者有相當的印象,應該記得公園曾經全面休園 3 年以進行全方位改造工程,團隊鋪設「生態石籠步道」,令遊客可以安全、舒適之下遠觀這些渾然天成的獨特岩石,進一步減低因為遊客對岩石的影響,從此在環境與發展之間,再也不是處在魚與熊掌之間的關係。
(改變和平島面貌的「宏岳國際」總經理黃偉傑。來源:蘇義傑)
(改變和平島面貌的「宏岳國際」總經理黃偉傑。來源:蘇義傑

改造 2 :善用公園資源,勇於引入新嘗試

要有穩定的人流光靠公園本身是不足的,因此公園在這些年來善用園區的每串空間和土地,勇於引入不同的新活動以增加回頭率。為了讓遊客每次來到和平島都有不一樣的新感受,園區不時舉辦大小不同的當季活動,適時引入新元素,像是在這次暑假期間的「島嶼生活節」,園方的活動不局限在陸地上,更進一步延伸至海岸之上。
園方引入最近全城最夯的 SUP 立式槳板活動,參加者可以站在大型衝浪板上以單槳的形式控制板身,由於 SUP 講求平衡力,適逢和平島外海的風浪不算很大,尤其適合舉辦水上活動,而且參加者不單可以觀賞到和平島的全貌,更可以遠眺基隆嶼的景色,為炎炎夏日,提供了一個消暑放鬆的好機會。
事實上,在引入新活動的時候,必須考量多方的問題,例如購置新設備、聘請教練、安全性等問題,園方必須要有敢於創新的思維方可成事,相反公園如果只靠「吃老本」不推陳出新,想必公園的翻身大計一定無以為繼。
(來源:和平島島嶼生活節)
(來源:和平島島嶼生活節

改造 3 :更願意聘用在地人士,提高就業率

基隆市長林右昌早前在接受《遠見》採訪時提過,基隆近年人口一直外移,原因是基隆本身缺乏就業機會,年輕人看不到希望,紛紛走向雙北工作。當然黃偉傑也注意到這一點,在創立和平島團隊時,黃就十分願意聘用在地青年人士,希望年輕人的思維方式能夠為公園帶來更多新的機遇。此外,公園也先後訓練出 46 位銀髮族在地解說員,每年創造地質公園解說員 120 萬新台幣的收入,充份展現出和平島公園帶來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為重振基隆旅遊業帶來一道曙光。
(星濱山共創工作室創辦人林書豪。來源:和平島島嶼生活節)
(星濱山共創工作室創辦人林書豪。來源:和平島島嶼生活節

和平島公園發展往外擴張,共享經濟成果

事實上,和平島公園的發展已經從點到面的往外擴張,公園發展起來的同時,也帶動周邊景點的發展,因為大家都知道,只有和平島紅起來是不夠的。以往的基隆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狀況,基隆雖然有港口和郵輪碼頭的加持,卻一直不是觀光客首選的熱點,郵輪客人被局限在車站和碼頭一帶,以至未能造福整個基隆市的上下,無法分享經濟成果。因此,和平島公園在辦活動的時候,也不忘把周遭的景點納入其行銷的一部分,「島嶼生活節」中,也在地旅遊路線,路線把基隆多個附近的景點連成一線,又邀請多位在地基隆人,以在地人的視角,走入基隆的大街小巷。
(來源:和平島島嶼生活節)
(來源:和平島島嶼生活節
《遠見》記者實際走訪一條路線時,導賞員就有介紹其中一間在正濱漁港的在地特色小吃店,其中一間「炭烤吉吉拉」,吉吉拉俗稱竹輪,老闆每天早上把漁港新鮮的漁獲製成漁漿,再放到炭火上烤。
另外,在彩虹屋對岸的一間間店面,原來藏著一個驚人秘密,店家裡竟藏有一道神秘的門,門一推開,一陣涼風頓時從隧道湧出。當地人介紹,這條隧道是由日本人興建,主要是用來躲避空襲,且每家店面互通的,均可由隧道進行串接。參加者凡是光顧店家,或者參與「島嶼生活節」都可以免費參觀一窺究竟。通過在地旅行團的方式,遊客可以得知更多在地的風土人情,周遭的景點和食店都可以被帶旺,造福基隆市的上下,令遊人不再局限於和平島之上。
(來源:和平島島嶼生活節)
(來源:和平島島嶼生活節
「島嶼生活節」有如一張努力許久的成績單般,總結過去十年來的經驗,一次把他們呈現在國人面前,由一個寂寂無名的「海角樂園」,到去年獲頒「ISO20121 永續認證」,成為亞洲第一取得國際永續活動認證的國家級景點,一路走來絕對來之不易。當全國旅遊景點皆走向單一化,甚至「夜市化」的同時,和平島公園又為國旅帶來什麼樣的一個啟示呢?
全文轉載自城市學,原文標題:基隆靠「廢棄海角樂園」重振旅遊業!和平島公園怎麼做到的?
想讓社區變好、讓台灣更好嗎?參加社區一家提案,讓不分年齡、不限主題、不限國籍的你,實現夢想 >> 立即提案

文章標籤

  • 世界的改變,從地方開始

    世界的改變,從地方開始

    《城市學》創立於 2019 年,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 4 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