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張方毓
ESG(Environment 環境、Social 社會、Governance 公司治理) 觀念抬頭,「成功」企業的定義不再只是賺錢,更包括創造公司良善價值,對內照顧員工,對外對社會、環境產生正面影響。而房仲業龍頭信義企業集團,就是全國 1700 個上市櫃公司裡,台灣本土企業第一個設立「倫理長」職位的企業,致力帶領公司營利的同時,兼顧與員工、股東、顧客、環境等各利害關係人的權益,創造永續成長。
倫理長的職責是什麼?在由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理事長、管理學大師許士軍,與銘傳大學國企系教授胡秀華共同主持的 podcast《士說新語,秀倫理》節目中,邀請到信義企業集團倫理長楊百川回答這個大哉問。
「沒做什麼事」的倫理長,任務藏在公司所有運作中
楊百川首先提及設立倫理長的緣起。信義房屋交易對象異於一般製造業,利害關係人更多元,他們希望在做重大決策時,能把多方利害關係人都考量進去。但考量到事業群過去在提案時,都是從事業角度出發,著重於創造自己部門的營運價值,因此他們決定設立倫理長,協助事業群提案時拓展思維、更敏銳地考量對利害關係人的損益。
身為全台第一位的倫理長,胡秀華問了一個大家都非常好奇的問題「倫理長這個職位平時都在做什麼呢?」楊百川開玩笑地說:「沒做什麼事。」事實上,倫理長的職掌範疇,小至員工言行、大至企業重大決策,都需倫理長從旁協助。「倫理長是陪大家一起想企業倫理問題的夥伴。」楊百川表示,只要公司的核心價值落實到日常營運裡面,倫理長的目標就大功告成。
這項目標並不簡單。例如,公司裡有幾千名員工,若出現言行偏離,可能代表公司價值觀沒有落實。因此倫理長要保持高度警覺,除了尋找偏離想法的源頭,也要透過教育訓練、會議溝通、制度調整來改善,或者直接從根源解決,招募與公司價值觀相似的人來工作。
另外,在公司做重大決策時,倫理便體現在每一次的取捨。為何選擇 A 方案、不選 B 方案?背後涉及對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影響。楊百川指出,社會上出現弊端,往往正是因為忽略倫理、做了錯誤的抉擇,顧及自身利益、卻傷害到另一群人。
倫理是企業營運「不速之客」?信義用眾人熟悉的價值打動員工與客戶
許士軍點出,以前企業管理只重視賺錢、策略,現在倫理突然被加進來,會產生很多矛盾、衝突之處,如何調整、折衷?又如何教育員工和客戶?
楊百川坦承,這並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信義房屋選用深根華人世界千年的儒家文化,作為公司的長期價值觀,將「先義後利」、「仁義禮智信」等儒家元素融入公司文化。
他說明,華人世界深受儒家薰陶,用此價值觀與員工溝通時,較容易被同仁所理解。對外部亦然,有了儒家思想作為共同語言,顧客端比較能夠了解信義做事情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家公司如果準備要將倫理融入公司營運,可以用大家都熟悉的價值觀、說法進行訴求,更容易打動員工與客戶。
不過,溝通一關過了,難的是如何落實。楊百川表示,為了不用硬性規範勒令員工、扼殺自由,信義房屋善用教育訓練,培養員工觀念,令其可在不同情境時靈活運用,讓倫理由下而上貫穿。除此之外,他們也有子機制,例如師徒制——每位新人進入分店後,都會有一位專屬師父,透過資深員工親身示範什麼是對的,讓新進者學習。(同場加映:「全球最具道德企業獎」台灣唯一得獎者——信義房屋:「企業倫理」是企業經營 DNA)
倫理長兩大必備特質:勇氣、傾聽
作為全台唯一的倫理長,楊百川認為倫理長需要具備兩大特質。
第一個是勇氣。當企業走偏、需要倫理長出馬的時候,往往是因為過去政策上資源優先次序擺錯,而倫理長要改正,往往需要面對各層級主管的挑戰,需要足夠勇氣去克服。
第二個是傾聽。一個企業的經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倫理長需要傾聽不同利害關係人的聲音。如果沒有廣納多元意見,就不知道公司堅持的事情是否被貫徹。倫理長不僅要具備勇於對抗陳舊結構的剛強,又需要具備彎下腰聆聽的柔軟。
許士軍也反饋,倫理長需要具備的雙元特質:「太從眾,沒有特色;太孤芳自賞,也不能落實。」他也給企業建議,如果想要設立倫理長一職,應注意對倫理要有信念,不是用倫理粉飾太平,而是能夠把它變成引領企業前進的使命感;並且,領導者應充分信任聘來的倫理長,才能確實推動企業倫理。
最後,許士軍表示,所有企業都應把設立倫理長當成一個任務。隨著 ESG 漸成顯學、不僅要把它內化成企業的運作邏輯、更是每個人必備的思維,引領公司乃至整個社會一步步紮實地走向永續。
在永續發展蔚為趨勢的當代社會,若想掌握新知、認識不同的企業經營管理之道,歡迎鎖定由管理學大師許士軍與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教授胡秀華共同主持的 podcast《士說新語,秀倫理》節目,與各領域專家空中相會!
核稿編輯:李沂霖
策展夥伴:信義文化基金會、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
(此專題由信義文化基金會、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與社企流共同企劃。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