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起義的社會企業女當家
編譯:吳佳穎
編按:原文作者為Uncommon Union創立者之一,全文為作者第一人稱敘述。
根據英國The Independent網站新聞指出,社會企業的高階管理團隊中,女性人數所佔比例是一般企業的兩倍之多。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社會企業,其領導團隊中至少有一位是女性。就如同前智利總統蜜雪兒•巴綺蕾(Michelle Bachelet)在2012社會企業國際論壇中致詞所言,女性是天生的社會企業家。
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在這個領域中有這麼多女性領導者,她們真的能勝任嗎?
近十幾年來,職場中的女強人和消費市場中的女性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組成同一陣線,女性消費者已不再是小眾市場,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職場的角色轉變,例如Facebook首席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趨勢其實從過去社會服務類(例如:教師、護士、修女)職場以女性為主的現象,就可以嗅出端倪。但更積極的女性,在傳統以男性主導的世代中,則以社區組織的統籌者,或是志工團體的領導者之姿嶄露頭角。因此當傳統的慈善事業多以男性富商為主體運作的同時,社會企業的興起,恰好提供了一塊處女地,供女性來耕耘。在小我與大我之間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正也是許多婦女遊走在個人事業成功與兼顧家庭之間的最佳寫照嗎?簡而言之,追求利益的自由經濟與所衍生的社會問題,彼此是互依互存且不容忽視的事實。
然而,若把社會創業這有點商業又有點公益性質的工作,歸屬為少數女性的責任,那可就大錯特錯了。Ogunte(編註:致力於培育女性,使其有能力對環境與社會造成正向的改變,並提供各項資源與訓練)的創立者ServaneMouazan就提到,如果只是因為我們相信賺少一點沒關係,或因為我們做這件事是為了整個大環境著想,而將社會企業視為次級企業,整個領域的經營方向與發展恐怕會偏離正軌。
所幸還是有不少值得參考的好榜樣,例如Joelle Adler,知名服飾品牌Diesel加拿大分公司總裁,ONEXONE(編註:美加地區的慈善機構,專注於兒童領域,舉凡飲食、醫療、教育等方面,力求提供充足的資源)的創辦者,兼具商業與慈善事業的雙重背景,最近與其夥伴Rob Broggi共同創辦了社會企業IRII(Industrial revolution Ⅱ),目標是在海地打造高級時裝製造業,將獲利的50%,投入造福員工及其家人甚至社區,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給當地居民。更重要的是,她不只純粹出自一份善心而想幫忙,其所累積的三十年時尚產業經驗,讓她在描繪這份社會企業的未來藍圖時,人人皆仔細傾聽。
曾經放棄傳統企業體系的女性社會創業家,有了Adler為後生晚輩鋪路,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不斷增長著。我自己的社會企業,Maiden Nation,也在銷售全世界女性生產的流行性產品。這個販售平台裡的商品沒有高低之分,隨便一個海地名不見經傳的小設計師,她的商品也有可能就擺在名設計師的商品旁邊。但我們創業時並沒有特別強調這是有慈善性質的事業,就跟一般的企業一樣,我們是要賺錢的。我們只能夠在有賺錢的狀況下,將獲利回饋給生產者,因為只有能獲利的企業,才能建立起永續正向的循環,持續地改善社區與經濟。
與其告訴女性必須變得像男人一樣才能成功,不如鼓勵女性正視他們天生擁有的公益特質。憐憫的同理心、擅於為長遠的未來打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社會導向思維,這些常見於女性的公益特質和能力,都是將來經營社會企業的最佳利器。儘管風險很高,但我願意承擔。因為我們知道,只有肯為他人付出,才有自己收穫的一天。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