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fauxelsPhoto Credit: fauxels

文: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共同創辦人 吳道揆

「Private Capital, Public Good(私人資本,公共利益)」

這句話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是 2014 年美國影響力投資國家諮詢委員會(NAB)首度報告的封面標題。
它的副標也有意思:「有智慧的聯邦政策,如何加速推動影響力投資,並兼論其急迫性」。可見影響力投資雖然以市場上的私人資本為主體,但這完全是國家層面的急切大事。
也可見,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及環境挑戰,傳統上仰賴的財政資源及慈善基金已不足以支應。我們知道,全球最大的財富在私人手中,在資本市場。大哉問:有什麼辦法可以調動私人資本來共同解決人類困境呢?
這,正是推動影響力投資的真正原因。

緣起

話說奇女子茱蒂絲・羅丹博士曾是長春藤盟校第一位女校長,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榮退之後,應邀擔任洛克菲勒基金會總裁,從育人志業,轉入改變世界的行列。
2007 年秋,羅丹博士邀集金融家,慈善家及企業大佬,遠赴北義古城貝拉喬,提出上述大哉問。就此鑄造了「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這個有意思的名詞及其基本概念,啟航了金融史上一段波瀾壯闊的新旅程。它的成功與否,也將左右著人類與地球的相處,以及貧富之間的戰爭與和平。

影響力投資是什麼?

根據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IIN)的定義:有意為社會及環境造就正面的、可衡量的影響力,也同時創造利潤的投資,就是影響力投資。 換句話說:影響力投資同時追求雙底線:投資報酬及社會效益。 當然也是:義利並舉的投資。義,創造社會或環境的正面影響。或者說是:行善致富的投資。富,既是富裕小我也要善富天下。
在永續的大潮中,影響力投資最為主動積極,尋求解方,並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 SDGs)的貢獻度做為主要的評量標準。它可以投資在各類主題,包括教育、農業、醫療、能源、循環經濟、社會住宅等等。也可投資在不同資產類別,包括上市、未上市,以及實體資產,例如學校,醫院,社會住宅。
研究指出,影響力投資不必犧牲利潤,即可發揮影響力。

現況及發展

影響力投資不以股東利潤為單一目標,而要同時追求可衡量的正面影響力。此一試圖重新定義資本主義的運動,在資本主義受到質疑及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挑戰之下,迅速蔓延全球。
國家級的、民間的、協會、學會、研究院與推動組織,在各國迅猛發展,從事研究,教學,發展工具(特別是影響力評量方法),並且跨領域、跨文化、跨國別的密切交流與無私合作。
金融業反應更是熱烈。以影響力投資為志職的基金有如雨後春筍,老牌金融機構也莫不高聲響應,以金融的力量,來實踐其價值觀,戮力綠色金融及影響力投資。
甚至權威指數公司也以 SDGs 為基礎,製作影響力投資指數,讓投資機構據此對焦影響力,無論個股,或 ETF 及共同基金,均可引導資金,產生影響。
全球著名大學,特別是商學院,更是引領風潮,投注大量資源,研究,教學,發展各類型的學習競賽。有上億美元真實的影響力投資基金進駐猶他大學商學院,也有名校間的資源整合與合作,例如最近今年  10  月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及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宣布合作成立影響力金融資料庫( Impact Finance Database,簡稱 IFD)。
學生的反應更是熱切。以投資見長的 Wharton School,投資學教授 Geczy 說,影響力投資已到了引爆點,因為選修影響力投資課程的學生已經超過傳統投資學。
影響力投資的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過 7 千億美元。研究指出,5 年內,這個數字將達到 7 兆美元。
影響力投資的超級大佬柯恩爵士說,20 年內,所有企業為了生存及發展,都會成為影響力企業。我沒這麼樂觀,但是相信影響力投資的浪潮勢不可擋,一定會漸趨主流。

台灣呢?Taiwan can help

我國政府,業界,及民間對『永續』都至為關心,在各方的倡議推動下,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已成顯學。但對描繪 SDGs 的貢獻,卻頗為模糊。
若能再加上影響力投資的積極作為,就更能同步全球,接軌國際,解決社會/環境問題,促進 SDGs 的達成。
以 SDGs 為主要評量標準的影響力投資,我國雖然發展較慢,但筆者堅信:Taiwan can help。
我們不必然只是 taker,也一定可以是 giver。因為我們有 supply(豐沛的資本)、有 demand(活力的社企),並且有覺醒的愛心(無論民間或政府。大量的慈善捐款,及 ESG 的風行都是明證)。
筆者 2019 年整合經驗與研究,撰寫華文世界第一本影響力投資書籍『影響力投資的故事—行善致富』。在摯友王淮的鼓舞及運籌之下,今年一月,該書由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及安本標準投信合作出版。
在推動影響力投資的路途上,經老友汪其桐介紹業界聞人張大為及陳一強,以及其後的周行一及陳富煒。盡皆認為,影響力投資,利國利民,意義重大,勢在必行,且應有專責機構,研究發展、教育推廣、與國際合作。
眾兄弟登高一呼,72 位有遠見的社會賢達熱情響應,有學者、有會計師、有律師、有金融業、有慈善基金,有相關業者及非政府組織,可見台灣社會的能量與熱情。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將於 2020 年 12 月正式成立,2021 年開始運作。

未來期許

協會的使命只有一個:結合國內外資源,在台灣推動並協助落實影響力投資。
首先,建立國際合作。既要向國際先進學習,也要與他們建立策略夥伴關係,為國內發展奠定基礎,為國際合作(資金、項目、知識資訊)建構通路。
其次,結合國內研究機構包括大學,共同推動研究,協助落實影響力投資。例如將國際工具本地化,運用國際標準,評鑑評量我國企業的 SDGs 貢獻程度;再例如參考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具體作法,協助打造影響力投資更有利的發展環境及政策法規等。
再來,建立知識平台,收集、整理、撰寫並發表影響力投資相關的知識、研究理論、應用工具以及實務資訊等,成為台灣影響力投資的重要知識資訊庫。
最後,結合台灣各類志同道合的相關機構,諸如各級學校,慈善基金,相關業者,上市公司、社會企業、律師/會計師、協會/學會/公會、金融機構、投信投顧、創投公司、甚至宗教團體,及政府機構等,共同推動影響力投資,包括教育課程,並建構可以相互合作運作的生態系統。
脈絡雖然清晰,但事務相當龐雜。唯有一步一腳印,逐步具體落實,方能完整建構我國影響力投資的生態系統,參與全球重新定義資本主義,調動市場資本,共創公眾利益(Private Capital, Public Good)的運動;也方可用 SDGs 為基礎,作為與國際公私部門合作交流的平台;當然更可以為個人創造小富,為國家社會創造大富。
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的成立有利於重塑資本主義,引領市場資本,共創永續價值。
全文獲吳道揆授權轉載,如欲轉載全文至其他介面,請來信洽詢社企流。

文章標籤

  • 影響力投資:吳道揆專欄

    影響力投資:吳道揆專欄

    歷經營利與非營利的轉換,充分體認事業經營完全可以兼顧財務利潤及社會意義。做為影響力投資的信仰者及傳道士,撰寫華文世界第一本專書:《影響力投資的故事——行善致富》。目前正與學界泰斗及業界精英共同籌組「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在台灣推動影響力投資,並接軌國際。畢業於 Wharton School,曾任職 McKinsey 舊金山,並兩度榮膺美國 Fulbright 傅爾布萊特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