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應以終為始
編譯:余昌柔
編按:原文由Rich Tafel以第一人稱撰寫。Rich Tafel為Public Squared 的創辦人及總職行長 ,一個訓練領導才能及政策培訓的組織。他同時也為Michigan Corps組織董事長。
為了對社會做出更多貢獻,社會企業家要常常叮嚀自己,並改變自己對「成功」的看法。目前,大部份的社會企業家都跟普通企業家一樣,希望企業不會倒閉,而且生意蓬勃。但對於社會企業來說,社會使命是否成功達成其實才是最重要的目標。
常常聽到社會企業家抱怨經濟不景氣,而因此某某公司要倒閉。其實,對於社會企業家來說,組織的結束並不一定是壞事。
假使我們聽到慈善機構的執行董事在募款餐會大聲的跟來賓說:「我們組織的使命是有一天能終止組織!」乍聽之下異於常理;但如果一個企業刻意讓自己歇業呢?
Stephen Covey在他的書《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Successfully People》裡有提到:「要成為成功的人,就必須先預想人生的結局。早些年我在FranklinCovey 訓練領導人才時,也學到了一件事:每個人都應該要為自己的身後事做安排。誰該出席我的告別式,告別式上又該說什麼等等……雖然聽起來有點危言聳聽,但如果人都可以清楚的看見自己生命的結尾,就會更珍惜眼前的目標。」
社會企業家剛開始進入市場的時候,他們都自詡是社會改革者。當時機構或組織尚未成氣候,大家的目標都是要讓商業公平化及改變現有制度;諷刺的是久了以後,他們會發現自己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想如何維繫組織壽命。
一般企業成立時,基本上都是希望公司可以永續經營;但是社會企業不一樣,應該把目標放在社會改革、提供解決方案、及改變系統等目標。
一開始社會企業家的目標或許是:
  1. 建立公平貿易概念;
  2. 建立公平貿易模式;
  3. 為計畫籌備資金;
  4. 尋找執行計畫人才。
但是,長時間下來,社會企業家們都從原本的想法變成:
  1. 為了讓計畫延續而要籌募資金;
  2. 為了要籌措資金,所以要尋找能籌措更多資金的人才。
以至於後來許多非營利組織的主要使命都變成募款,所有與募款有關的活動都變得非常重要,而當初改變世界的那些想法卻不再重要了。
為了避免這種問題,社會企業家可以在成立組織那天就決定組織功成身退的日期。目標可以像這樣設定:十年之內,預計要在五個城市提高當地文化及讀寫能力五個百分點。不管執行成效如何,十年一到組織就宣告終止。
制定這樣的目標會有以下三點好處:
  1. 投資者願意注資,因為它不是無止盡的投資;
  2. 社會企業家會努力改善長期的戰略;
  3. 而當舊的企業結束時,資金就有機會給下一代的社會企業家使用,創造新的社會企業。
舉個例子。Anuja與Rishi Jaitly,在前任谷歌執行總裁Eric Schmidt資金的幫助下,於2010年建立非營利組織Michigan Corps
這個組織為社會創業創造了新的的概念。它的主要使命,是把密西根州的州民全部聚集起來,一起改善密西根州,而創辦人 Jaitly 也在一年後把權力下放,成為公司顧問及董事會成員。
這個組織成果斐然,曾在柯林頓全球行動高峰會上受到美國前任總統 Bill Clinton 讚揚。其中一項成就是促成了密西根州社會企業家與世界知名微型貸款組織Kiva的合作,也同時促進其他的創新合作。
兩位執行長說:「我們創造此組織是為了讓世界各地的密西根企業家有機會合作。當這些企業家關係改變時,組織的目標也跟著改變了。」
他們創立了一個有能力達成這個目標的組織,並在達成目標後完全消失,提供了社會企業家們一個新的改善社會問題的作法。
組織應把目標從組織本身的營運改為達成階段性目標。
所以當你下次聽到一位社會企業家說他們組織的目標是結束企業時,你應當要感到開心。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