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net論壇:當行動服務遇上社會企業
八月十二日下午,我到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參加了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泰山職業訓練中心主辦,社企流協辦的「Talnet論壇:當行動服務遇上社會企業」活動。會議的過程中,聆聽五位專家學者對於行動服務和社會企業的分享,有許多收穫。就一個社會企業參與者的立場,我很開心職訓局具有如此的格局和遠見主辦這個論壇活動。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的商理事長、社會經濟專案辦公室的施淑惠副主任、交通大學的林崇偉教授、台灣農夫的王順瑜總經理和社企流的Sunny總編輯,每一位分享的來賓都有獨特見解,同時也分享了他們這些年來的投入、專業與熱情。
這場論壇先由每一位與談人分享了自己以及組織在相關領域的服務和經驗,然後再彼此交換想法,以激盪出不同的觀點。因為自己長期接觸數位工作,因此也一直對相關的議題保持關注。我個人覺得這次的論壇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未來若有機會再邀請更多運用行動服務於社會企業的實務案例,相信能夠帶給大家更進一步的衝擊和想像。
在論壇的交流互動中,我曾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行動服務的獨特性。美國舊金山市的消防局協力推出了一個名為消防隊(Fire Department)的應用程式,這是一隻能夠拯救生命的應用程式。當有人需要就近尋求會操作心肺復甦術(CPR)的人前來支援時,能夠立刻通知志願者就近前往協助。網站上的標語寫的是:「英雄就在我們之中。」
當時我也提到了另一個有趣的計劃,是以APP市場為標的並協助青年就業或創業的Apps for Good。這個計劃裡首先引導青年人發現社會上自己關切的相關議題,然後培訓他們設計應用程式來解決他們想要解決的社會問題,過程中有資深的程式設計師擔任導師給予各方面的協助。這個計劃除了培力青年朋友有一技之長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訓練他們面對問題並採取行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同計劃的介紹,這個訓練不是一個教導某一個主題的課程,而是協助學生在現實世界中準備好自己,無論是就業或是創業。
就我個人的想法,我並不覺得社會企業或是非營利組織一定得要去發展自己的APPs。如果行動服務有助於我們達成社會使命或是解決社會問題,我們可以思考如何運用現有的行動服務來增加我們的力量。如果我們發現行動服務能夠帶來新的可能,也可以透過和他人合作共同來發展APPs。至少,我們可以設定一個行動版的網頁,以利行動用戶方便和我們產生連結。
然而在投入之前,也適合先考量相關投資的效益。如果我們無法發揮行動通訊的特有價值,那麼那些在網路上都能夠操作的事情,不過只是移動到另一個平台,在這麼多行動服務的競爭者間,是否能夠帶來足夠的效益,值得商榷。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把行動服務當成一個新興市場,並沒有任何的理由阻止我們透過這個新興的市場去達成社會企業想達成的使命。
最終,我覺得行動服務還是需要靠年輕人來參與,再加上業界先進的扶持。如果我們渴望的是出現領先甚至超越時代的創業家,我們就需要跳出框架思考甚至預見未來的能力,那麼,我們理所當然需要先放下自己,真誠地接受屬於新世代的樣貌,才能夠探索出新的方向與可能。

文章標籤

  • 社會企業是一種態度

    社會企業是一種態度

    Jester Lee(李志強),光原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暨第一任董事長。一個平凡人,喜歡學習、沈思、幻想和探索。長期於非營利組織服務,身兼訓練師、戲劇引導者、文字工作者、社會企業創業家和劇團負責人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