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O’rip 生活旅人粉絲專頁Photo Credit: O’rip 生活旅人粉絲專頁

生命力新聞/文:吳采凌、古浚程
「O’rip」是阿美族語「生活、文化」之意;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旅人,投入藝文、行銷及管理等各方面的專業,透過雙月刊、文藝策展、旅遊導覽及文創商品,與花蓮的在地經濟結合。前負責人黃啟瑞在 2019 年 6 月因病離世,但 O’rip 工作室仍堅持留在這塊土地,繼續推動真正具有「花蓮特色」的觀光及藝文產業。
(清新的店面與店內溫暖的黃光;「O’rip 生活旅人」位在花蓮文創產業興盛的節約街。來源:古浚程)
(清新的店面與店內溫暖的黃光;「O’rip 生活旅人」位在花蓮文創產業興盛的節約街。來源:古浚程

因旅行愛上花蓮 萌生在地創業的念頭

「O’rip 生活旅人」是曾任誠品書店活動企劃主任、編輯,同時也是作家的王玉萍,在 2006 年,找來花蓮朋友蘇素敏、研究族群文化的黃啟瑞,以及其他兩位友人起創辦的藝文工作室,他們大多都是因為短暫停留而愛上花蓮的外地人,更看見花蓮的在地經濟及文史價值,也被當地人純樸、簡單的生活步調所感動,心中鼓起「從旅人的角度介紹花蓮」的想法,她將自己在這塊土地上的所見所聞及感受,細膩地紀錄下來,出版雙月刊,透過刊物,帶領讀者一起走進花蓮、愛上花蓮。
O’rip 雙月刊的內容以花蓮旅遊推薦為主,每一期的主題都不同,花蓮美食、觀光景點、古蹟、人文特色都有,多年來,他們的採訪行程越走越深入,舉例最具特色的原住民文化,O’rip 團隊曾經跟隨原住民歌手莫言走進他的家鄉,花蓮最南邊的「吉拉米代部落」,他們一行人跟著莫言走進水圳、砍竹子當碗筷,體驗阿美族的風俗民情。後來寫進雙月刊,向讀者推薦原住民文化的體驗行程。
(O’rip 雙月刊,紀錄花蓮的在地故事及景色,帶領讀者認識花蓮。來源:O’rip 生活旅人粉絲專頁)
(O’rip 雙月刊,紀錄花蓮的在地故事及景色,帶領讀者認識花蓮。來源:O’rip 生活旅人粉絲專頁

工作室負責人改變 O’rip 重新定位

工作室成立 8 年後,王玉萍發現當地的職業選擇太少,導致人口外流嚴重,讓她決定成立「寫寫字採編學堂」,教導花蓮在地年輕人學習採編工作。王玉萍當時的心力轉而投入採編學堂,O’rip 工作室從 2014 年,就改由 5 位初始成員之一的黃啟瑞負責,營運模式也重新定位,不以出版刊物為主要活動,因此,採編學堂的學員就像是 O’rip 刊物的傳承子弟,繼續寫下花蓮的一點一滴。
黃啟瑞在 1996 年就讀東華大學族群所,畢業後就留在花蓮,注入自己所學的專業,長期研究花蓮的原住民族群及部落文化,也在當地各個角落進行深入觀察研究,不同於王玉萍出版旅遊刊物介紹花蓮特色,黃啟瑞著重的是「花蓮文化扎根的重要性」,他將自己所知的花蓮歷史及多元文化重新整理,為旅人規劃歷史文化走訪行程,以在地人接待為原則,親自帶領人們「漫步花蓮」,讓旅人深度體驗花蓮的慢活與人情味,讓 O’rip 轉變為更直接地促進在地經濟及文化推廣。
(黃啟瑞(左一)帶著旅客「漫步花蓮」,導覽在地特色及歷史。來源:O’rip 生活旅人粉絲專頁)
(黃啟瑞(左一)帶著旅客「漫步花蓮」,導覽在地特色及歷史。來源:O’rip 生活旅人粉絲專頁
最具特色的歷史導覽是花蓮著名的「溝仔尾」,溝仔尾發展源自日治時期,曾被政府列為合法風化區的地方,經歷繁華年代,是許多花蓮人從小到大的歷史記憶。然而時代變遷,溝仔尾昔日風華已消失了;黃啟瑞帶著遊客走訪溝仔尾,介紹被保存下來的日式建築,透過他詳細的解說,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花蓮。

新增店名 「橋本書屋」打造文創空間

在 O’rip 工作室裡,有許多花蓮文史相關書籍、曾經發行的雙月刊及寫寫字編採學堂的刊物可以閱讀,因此,黃啟瑞就將工作室命名為「橋本書屋」,打造成書店的格局,讓喜愛閱讀的人多了一個休閒的場所。
(O’rip 生活旅人在 2018 年新增了「橋本書屋」的店名。來源:古浚程)
(O’rip 生活旅人在 2018 年新增了「橋本書屋」的店名。來源:古浚程
「『橋本』來還在的,我們想用一間書店紀念它。」這是 O’rip 劃出「橋本書屋」的緣由。指的是承載了花蓮人的記憶的「縣定古蹟」福住橋與第二福住橋,被遷移到新地點,讓許多文史工作者覺得可惜;另一個緣由來自「橋本白水」桑,是一位活躍於日治時期台灣文化界的日本人,雖不生為花蓮人,卻長期關心著地方文化,是 O’rip 工作室的楷模對象。黃啟瑞以「橋本」紀念先輩、紀念文化,也賦予 O’rip 新的生命。
文化扎根除了歷史導覽,還有舉辦文藝活動,O’rip 開放工作室二樓的空間給文藝創作者租借,舉辦文學講座、新書發表、音樂演出、作品展覽等等,提供一個創作者能宣傳作品的場所;工作室也常常舉辦選集書展,以策展的方式,傳達他們支持的議題,例如篩選漫畫、小說、散文、詩集及學術理論各類關懷同志及性平的內容,來舉辦同志性平書展。

黃啟瑞因病離世 O’rip 延續扎根精神

黃啟瑞在 2019 年 6 月因病過世,工作室改由他的伴侶蔡沛霖管理,同樣從事文史工作的蔡沛霖在文化部人文出版司,擔任助理研究員,「我們害怕他被遺忘,像那座橋被人遺忘一樣。」為了延續黃啟瑞的精神,他平日在北部工作,每週六日就到花蓮 O’rip 工作室,持續著奔波的生活。
(O’rip 現任負責人蔡沛霖持續實踐文化扎根,努力延續黃啟瑞的工作。來源:古浚程)
(O’rip 現任負責人蔡沛霖持續實踐文化扎根,努力延續黃啟瑞的工作。來源:古浚程
「要把黃啟瑞留下的東西,繼續呈現給花蓮人和旅人。」因為黃啟瑞在花蓮的文史調查有很長一段時間,工作室的二樓也堆滿他整理的歷史文獻及資料,蔡沛霖表示,未來會努力將這些「文化基礎」整理成冊,也透過展覽的方式讓大家看到,延續黃啟瑞的「文化扎根精神」。
「我一直很喜歡 O’rip,也很喜歡花蓮。」一邊忙著像客人介紹店內書籍,一邊幸福地享受 O’rip 的舒適;O’rip 生活旅人店長許瑋進入工作室已經兩年了,雖然與工作室的歷史相比,她還算新進成員,但她有著和「O’rip 生活旅人」一樣的理念,因為 7 年前到東華大學讀書,從此愛上花蓮、留在這裡工作,因緣際會才到工作室應徵,現在也是舉辦各式活動的主要推手。
(許瑋(右二)攜手在地商家舉辦 O’rip 週末市集,販售在地手工藝品,促進觀光經濟。來源:O’rip 生活旅人粉絲專頁)
(許瑋(右二)攜手在地商家舉辦 O’rip 週末市集,販售在地手工藝品,促進觀光經濟。來源:O’rip 生活旅人粉絲專頁)

(工作室裡有販售許多手工藝品及農學產品。來源:古浚程)
(工作室裡有販售許多手工藝品及農學產品。來源:古浚程
「觀光經濟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扎根這件事情,這是觀光經濟無法提起來的」蔡沛霖把「文化扎根的重要性」擺在首位,他認為,要「正向活化」一個地方,不應只考慮經濟,文化的扎根或許才是最有效且長遠的帶動。
(O’rip 10 幾年來轉換許多方式經營,因此舉辦過的活動涵蓋許多面向。來源:吳采凌)
(O’rip 10 幾年來轉換許多方式經營,因此舉辦過的活動涵蓋許多面向。來源:吳采凌
10 幾年來,O’rip 堅持不懈地佇立在花蓮節約街的小角落,活動更涵蓋許多面向,不只造福當地商家、農家、創作者有不同的推廣平台,也幫助初來乍到的旅人們能夠漫步花蓮。

採訪側記

聽到 O’rip 的傳承故事後,成員們還可以堅持做下去,把前輩的初衷延續下去,就像是維護花蓮在地文化,每個人都努力的在維持工作室的營運,把這個小角落經營成具有歷史及溫度的文創空間,從他們身上更能感受到濃濃的愛花蓮的心。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文藝策展帶動觀光 O’rip 漫步花蓮
「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需要你的支持,為社會創造更多可能! →馬上支持

想要讓家鄉變得更好,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嗎?來看《社區自造家:第一次做社區營造就上手》專題,以移居者、返鄉者及師生團隊 3 種角色切入,帶你一探社造心法,齊心創造永續共好的生活環境! >>>看專題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