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mobile menu
社企流 | 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search box
繁
简
En
Facebook
More options
G+
RSS
Facebook
繁體
简体
English
關於社企流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iLab育成服務
社企流 | 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More options
文章
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
新手必讀
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明日戶政所
支持社企流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
如何稱呼您
*
專欄作者總覽
綜合
趨勢與觀察
創業家紀實
社企流出品
綜合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
(249 篇)
牽起一條繩子,做視障跑者的眼睛——認識「視障陪跑員」
不再因身高而求職碰壁!「小聚人火鍋」讓罕病職人發揮所長,做自己生命中的巨人
阿嬤牌無毒可吞食洗潔粉這裡買得到!這間店為你嚴選顧健康、愛地球的綠色好物
《倡議+》 一人加一點,世界好一點
倡議+
(29 篇)
台灣究竟是變好還是變壞?Re-lab 用數據促進大眾思考,讓每個人都能秒懂社會現況
全台首款「透明口罩」問世!看得到唇語,讓溝通更容易
浴室裡的減塑日常!ZERO BOTTLE 建立洗沐用品租借模式,創造消費者、店家與環境的共好循環
SDG 2 消除飢餓/吃一頓永續年夜飯,從更好的飲食行動開始
社企流
(7 篇)
消除飢餓,從飯桌上開始——5 件實踐 SDG 2 的日常行動 ,讓全世界年年有飯吃
亞洲第一個「植物性雞蛋」!這間新創在疫情下找到新商機,讓食品供應不斷鏈
讓醜蔬果在廚藝教室重生!「Food Shift」 走入貧窮社區,以烹飪課程培育居民一技之長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
(186 篇)
企業經理人,你聽過 SDGs 嗎?3 大行動建議,助企業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不再是「股東至上」,更承諾與顧客、員工、社區共好——商業圓桌會議一年後,企業做得如何?
推動社會改變的關鍵少數——台灣社會創新組織發展的挑戰
社會創業趨勢新知
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
(48 篇)
你的「減碳小秘書」已上線!這款 app 為你估算日常碳排,獲百萬美元投資
今晚,來點「沒有牛奶的起司」:口感近似真起司、環境效益更加倍
用過期麵包、咖啡渣來釀酒!新加坡新創推客製化的「剩食啤酒」,要讓食物再造思維更普及
世界的改變,從地方開始
城市學
(23 篇)
南台灣最難預訂的餐廳!魯凱族青年以在地食材入菜,端出原民風法式料理
這個連假怎麼玩?後疫情時代,你我都該認識的「有機觀光」新趨勢
從一場原住民音樂節到創建「都蘭國」——他們力邀民眾入境台東部落,讓在地故事成為長期體驗
社創團隊專訪報導
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
(27 篇)
將異國氛圍帶進都市日常——台灣青年創辦手作品牌「Tramper」,攜手印度婦女編織人生新可能
做焦慮世代的暖心陪伴——「溫度日記」讓你記錄最真實的自己,為身心靈充電
「謝謝你,把時間留給自己」Date Myself 邀眾人透過書寫照顧被忽視的心理健康
創新拿鐵(Start Up Latte)
創新拿鐵(Start Up Latte)
(57 篇)
「用對方法,讓貴人投資你」19 歲澳洲女孩如何打造價值 60 億美元的公司?
NASA 也相中的潛力股——這間公司回收「廢氣」製墨鏡鏡片、車用零件等用品
看 Netflix 影集學冥想!他曾當過 10 年和尚,現在要幫助全世界找回平靜心靈
環保好點子,創新綠經濟
環境資訊中心
(170 篇)
海平面上升怕淹水?荷蘭科學家設計「雙重堤防」,預留緩衝區防洪又顧經濟
廢物大改造!日本高速公路的施工布條,變身要價上千元的精品托特包
這款橘子只有台灣有!稀有「南庄橙」開啟部落綠經濟,榨汁可替代鹽、果皮具清潔抗菌之效
編輯室報告
社企流
(182 篇)
台大名譽教授領軍!第一屆 School 28 號召青年加入改變的行列,3/2 開放申請
全球第一本「用眼睛玩」的互動童書!目目非營利讓身障孩童體驗自主閱讀樂趣
線上課程熱搜度飆升 200%! 後疫情時代翻轉教學樣貌,線上學習的下一步為何?
社企案例地球村
社企流
(321 篇)
用木頭取代玻璃?這扇透明木窗減碳效益更佳、隔熱保溫效果更好
丹麥最新永續社區將誕生!看廢棄監獄如何成為宜居之地
垃圾進到回收廠然後呢?這款智慧好幫手能做精準分類,提升回收物再利用價值
食力FoodNEXT
食力FoodNEXT
(68 篇)
強強聯手研發飲料新選擇:植物肉大廠 Beyond Meat 與百事公司合資,開發植物蛋白飲品
史上最「節儉」的酒瓶——再生紙製瓶身,塑膠用量減一半、碳足跡少 6 倍
彰化最大的「綠色牧場」——70 歲養豬大王把糞尿變綠金,每年減碳超過 3 萬噸
輕影展 LIGHT Film Festival:從編輯的口袋片單,看世界各地的微光故事
社企流
(3 篇)
吃貨必看!3 部精選電影,揭開食物背後的旅程
「每個天資獨特的孩子,都有位懂他的老師」6 部電影走入教育現場,看見改變的起點
笑淚交織的老後人生!6 部經典好片,看百種退休後的大齡生活
創新學院:鄭志凱專欄
鄭志凱
(21 篇)
台灣新創團隊如何前進國際?鄭志凱:3 大策略突破人才、地域等瓶頸
面對景氣艱困的時代,矽谷創投家建議新創:學習「駱駝」精神
如果全球總統都換成女性?3 種當代常見的性別「不」平權物語
B 型企業:重新定義好企業
B 型企業協會
(38 篇)
小資族也能進行影響力投資!用兩杯拿鐵的錢,許一個更友善的世界
多元、透明、支持貧困供應商——法芙娜 3 項行動成為「對世界最好」的巧克力品牌
別急著把廣告關掉!英國公司推互動式公益廣告,看 15 秒就為你捐款給慈善機構
低碳生活部落格
低碳生活部落格
(27 篇)
全世界最嚴格的養雞標準——餵食有機飼料、定期戶外運動,對動物越友善補助越多
瑞士造屋新風潮——不但美觀,還能減碳又省電?
每年龐大的廚餘量該怎麼處理?看瑞士如何讓廚餘再利用更有效率
里仁 X 社企流良善供應鏈專欄
里仁 X 社企流
(8 篇)
剩食變佳餚!兩大解方延續蔬果的第二生命,解決從生產到消費的浪費問題
促進供應鏈永續缺你不可!從生產、銷售到消費端,可採取哪些行動?
多做一點,世界更好一些!他們發起「通路革命」,讓你買得安心、對社會環境也有益
明日戶政所——少子女化全解析
永齡基金會X社企流
(6 篇)
《月薪嬌妻》婚後生活:養孩子需要夫妻共同努力,更需要社會大力支持
歡迎光臨「明日戶政所」——4 步驟看少子女化全解析
回應育兒首要需求!看各國政府如何推動平價公共托育政策
雖然要開學了但沒關係!這些課程好玩到讓你不想下課
社企流
(6 篇)
一所沒有校園的大學!「Minerva」不教應付考試的課程,將學習場域推向全世界
從理財、培養同理心到防治性騷擾都能學!EVERFI 提供像瑞士刀一樣萬用的線上課程,連 LinkedIn 執行長也來教課
專訪蘇文鈺:想讓偏鄉變成樂土,從看見自己的家鄉開始—— Program the World 計畫,讓程式與生命教育並行
揮別鼠年,牛轉乾坤!2020 社企流年度總回顧
社企流
(10 篇)
2020 讀者最愛:回顧 10 大熱門文章,掌握社會創新 5 大關鍵字!
每周更新衣櫥不是夢!潮流品牌新推「服飾訂閱」服務,讓人兼顧永續與時尚
這次假期,別再報復性旅行!蒐羅全台 10 大永續旅遊景點,給自己和土地一趟放鬆之旅
社創群英
仁人學社
(55 篇)
一塊天花板可能是改變一家人幸福的裝置——印度工程師以廢塑料製屋頂,為貧民窟居民帶來安全生活
讓每個獨特工藝保存在「線上寶庫」裡!她替傳統藝術找到出路,更為藝術家帶來收益
印度設計師用一只「陶器」,推動城市居民將廢棄物變作肥沃土壤
下班後,一起當個「社會設計師」
林紹偉
(3 篇)
揪團發揮影響力!運用創新設計流程,不花一毛錢也能打造 50 人團隊
0 元改善柬埔寨廚房裡的濃煙!學會「創新設計流程」,沒資源、沒人力也能創造改變
人人都能參與的「設計」行動——利用業餘時間,一起當個「社會設計師」
群眾觀點 CrowdWatch
群眾觀點 CrowdWatch
(32 篇)
台灣人打造海洋版 Dyson 吸塵器!湛。Azure 執行長陳思穎:「我要成為垃圾漂入海洋的最後一道防線」
免洗筷重生!上千萬根竹筷不丟垃圾桶,化身置物架陪你過生活
海廢搖身變為獨特飾品!歌手吳汶芳推手作品牌「無垃不作」,要把永恆還給海洋
致後疫情時代的畢業生——你的靈光乍現,或能改變社會
社企流
(6 篇)
走一段不一樣的青春——她用大學 4 年孵育「部落共學」團隊,伴原鄉孩子探索生涯發展
讓哲學高牆倒下吧!大學生籌辦哲學展覽,邀上百人共同思考自由、愛情與正義
取代水瓶、番茄醬包的生質包裝——「Notpla」不只可堆肥,還可吞下肚
歡慶綠色聖誕節!最永續的交換禮物提案,從吃的到用的一網打盡
社企流
(5 篇)
深夜黑白切以「真心系甜點」擄獲眾人味蕾,更入偏鄉讓孩子化身甜點師
聖誕禮物怎麼送?7 個永續送禮提案,讓你的禮物別具意義
婦女編織和平耳環、青年回收炸彈製成手鐲——這些飾品訴說反戰心聲,以時尚響應和平
社企流獨家特派員
社企流
(4 篇)
用 AI 驅動企業永續發展!「永訊智庫」讓投入 CSR 不再困難,為企業省下 50% 作業時間
因一門課堂專案獲前往矽谷的機會!他們研發無耗材、免耗電的過濾設備,力除海洋中的塑膠微粒
讓嬰幼兒服飾循環計畫落地台灣——「CHU'S」盼用剛剛好的資源,創造更清爽、永續的生活
銀享無國界
銀享全球
(45 篇)
「讓機構更像家,照護就如生活」日本退休大叔攜手青年,打造海邊的共生社區
帶長輩邊玩邊學!「樂活健腦巴士」巡迴新北市偏鄉社區,播下失智友善種子
預防勝於治療!銀髮族組「海馬迴劇團」,走入社區宣導失智預防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嚮亞洲」
社企流
(22 篇)
老宿舍變身全台首創的 NPO 聚落!專訪幕後推手:這裡不只是辦公室,更是組織串連彼此、擴大影響力的「家」
未來 10 年社會創新發展白皮書:6 大建議實踐全球永續性
「越重視 ESG 的公司,具有越強的恢復力」從環境、社會與治理 3 大面向衡量企業永續力
影響力投資:吳道揆專欄
吳道揆
(4 篇)
讀《正義》思辨資本主義的核心:亞里斯多德如何看待影響力投資?
5 分鐘讀懂「影響力投資」與「 ESG 投資」的異同,了解促進社會正向改變的投資趨勢
看英國社企投資之父的故事,談台灣如何建立「台版大社會資本」
CSR@天下
CSR@天下
(37 篇)
減肥成功比例全日本第一!公部門帶頭的滋賀縣,如何讓全縣縣民健康生活?
我想印一張名片,上面寫著旅行中——日本女作家鈴木怜子,超過 80 歲仍堅持用「腳」寫作
幫印尼小學裝 WIFI、讓馬桶能自動沖水——台科大培養「無國界工程師」,前進東南亞解決在地問題
CSRone 永續觀點
CSRone 永續報告平台
(11 篇)
2020 道瓊永續指數(DJSI)評選出爐!台灣入選企業高達 26 家
Greenbiz 報告:2020 全球永續發展 10 大趨勢出爐!
邁向全球化 2.0 永續供應鏈管理 6 項思考
眼底城事
眼底城事
(26 篇)
與自然共存的建築之道——英國「零碳社區」為屋頂裝通風口,自動循環免空調
澳洲環境中心推「森林幼兒活動」:在森林中畫圖、讀故事書,讓孩子親近土地、愛上大自然
在公園與書本相遇,是知識殿堂還是書的墳場?對「美好關係書席計畫」的 3 個觀察
力世代——社會創新人才站出來
社企流X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26 篇)
由內而外實踐永續精神!玉山金控結合金融本業,支持社會創新人才發展
青年返鄉做「社計」!他為孩子開課、辦社區節,揪鄰里一起找回在地認同
全台第一所社會創新人才發展學校將成立!「School 28」為青年提供免費培訓,培養關鍵二把手
MAKERPRO
MAKERPRO作者群
(30 篇)
年輕女孩勇闖農業!她們打造台灣唯一雲端農場平台,助小農取得外銷國際專屬驗證
台灣青年打造可無線監控的「電動車電池共享平台」,更以 3 階段回收延長電池壽命
偵測到煙霧就出動!「滅火機器人」可於一分鐘內速抵現場,自動撲滅火苗以免火勢延燒
環境教育行動家
環境友善種子
(2 篇)
壽山猴子老是搶食怎麼辦?大學生擔任解說員,分享與猴共處的關鍵
環境教育值多少?思考 3 大課題,創造兼具品質跟獲利的環教課程
人文創新 X 社會實踐
新作坊
(22 篇)
當一個「有種」的山國人民——瑞士基金會蒐羅上千個原生植物種子,保存千年不變的原味風貌
當人情味在台中舊城悄悄發酵:「米花」輕食店,以友善餐飲空間串連食與人
環保移動在瑞士——共享汽車合作社 Mobility 推動會員制租車,每年可減少 3 萬輛私家車上路
印花樂 X 社企流無痛綠生活專欄
印花樂 X 社企流
(5 篇)
拿掉標籤有助提升回收效益!Evian 礦泉水直接將 logo 刻在瓶身,盼達到 100% 塑膠回收率
在貧民窟誕生的設計師——這群巴西青年改造舊衣,創造最在地的時尚品牌
不只影音娛樂能訂閱,連冷氣也有訂閱服務!Kaer 提供「以租代買」空調系統,更用大數據降低 70% 耗能
你我都是社企家
侯勝宗
(1 篇)
以長照帶動地方創生?林依瑩建置共生基地,讓部落人際網接住長者的照護需求
陸地海洋玩透透 2.0:來一場秋高氣爽的永續旅行!
社企流
(3 篇)
不疾不徐地在「島內散步」——他們在台北帶過上萬場導覽,現在盼建置全台的永續旅行生態系
看過大海的美,便明白環境永續的重要——台灣潛水用行動守護一片「藍海」
曾為南半球最大捕鯨站,現成海洋保育推手——台灣青年參訪澳洲渡假村,剖析生態旅遊推動心法
社計實踐家的設計革命
SolutionMakers 智造世務所
(2 篇)
「碗狀」屋頂接雨水:這個伊朗建築能「儲水」為房子降溫
「搞清楚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智造世務所深入柬埔寨,欲從根本改善水質問題
Next Commons Lab :真正的資本是人的創造力
Next Commons Lab
(9 篇)
地方創生,不是把年輕人丟到地方去生活而已——日本組織 NCL 盼實現「後資本主義社會」,與台灣社群聯手打造理想生活
「因為什麼都沒有,很多東西可以創造」福島災區創生,從零開始鋪建返鄉之路
當你愛上「取之自然」的純粹生存法則:年輕夫妻搬出東京、到奈良展開獵人生涯
爸氣外露!爸爸就是要給孩子最好的
社企流
(5 篇)
美國爸爸的「爸氣」行動:願為女兒穿上芭蕾裙,打破刻板印象
「甘樂文創」賦予 70 年老醫院新任務:化診間、病房為教室,助中輟生返回人生正軌
陳俊朗——他曾去警局保人、排解群架糾紛,10餘年陪伴「黑孩子」成長,要讓他們的人生逆轉勝
太報
太報
(6 篇)
台灣女孩獲「富比士亞洲最佳青年」!她為失智症、視障者設計桌遊,盼用遊戲造福社會
品嚐一道佳餚、回味台灣飲食文化——他致力成為食物翻譯家,向大眾訴說美食的產地故事
日本無印良品推「蟋蟀仙貝」:蛋白質高出牛肉 3 倍、更如蝦餅般美味!
愛的 100 種語言:讓溝通無礙的創新科技
社企流
(5 篇)
解放被禁錮的靈魂——台灣新創研發「眼動科技」軟體,為失語者開啟一扇溝通的窗
讓每個人都能有同等溝通的機會——台灣企業從愛出發,用創新科技讓溝通無礙
可「隨身攜帶」的手語口譯員–––「Jeenie」解決失聰者痛點,要成為人人都能負擔的即時口譯 app
礙的萬物論 The Theory of Disability
礙的萬物論
(10 篇)
不是為身障者設計服裝,而是設計適用所有人的產品!時尚產業應注入的通用思維
3 部 Netflix 影集推薦!一同感受身心障礙演員的魅力
坐在輪椅上的時尚模特兒:Emily Barker 用「自拍」倡議身障平權,以社群媒體顛覆大眾偏見
Making More Health 計畫
Making More Health 計畫
(5 篇)
社會服務版的 Yelp!美國移民建置「One Degree」搜尋引擎,讓人一鍵找到所需社福資源
街頭上的溫暖陪伴——她開設流浪動物關懷診所,助無家者找回生命價值
堪稱銀髮族的專屬 Uber!這間美國 NGO 為超過 4 千位長者提供近郊接送服務,保障用路人安全
NOM Magazine
NOM Magazine
(12 篇)
浮游生物登上米其林餐桌?!主廚研發「未來的醬油」,不但友善環境、還能留住海洋風味
美國沙拉品牌 Sweetgreen 以名廚效應和嶄新菜單,賣出大西洋海洋牧場一半以上的「環保海帶」
好難向肉食主義說掰掰?「低碳飲食」除了在地消費,你也可以試試改菜單、無肉日這些方案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64 篇)
麥當勞廢料成福特製車材料!咖啡渣變身車燈外殼
這間西裝店完全免費:讓更生人穿著囚服進來,再穿著體面西裝離去,帶著尊嚴去面試
全球第一個完全透明的太陽能發電「窗」,沒有大屋頂也能收集太陽能
風傳媒
風傳媒
(14 篇)
當便利商店結合公益行動——全家攜手勝利基金會,共推「社企夥伴店」新創業模式
「浪人食堂」攜手無家者一起過夜市人生,體現台灣最美的風景
柯文哲願提供選手村 3400 戶給街友住宿,社工回應:無家者的服務應考慮「全人」配套
林以涵專欄
林以涵
(3 篇)
林以涵 X 唐鳳對談:後疫情時代的回顧與展望——社會創新如何從「公民先行」走向「跨國團結」?
林以涵 X 陳一強對談(下):台灣社企的下一個十年——如何從制度面建構完善的社企生態系?
林以涵 X 陳一強對談(上):台灣社企的下一個十年——從倡議走向結構變革,公私部門如何因應?
家,是最好的病房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11 篇)
社區全員動起來!德國新興職業「社區共生管理師」,牽線人與人間的互助關係
在家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醫生娘創辦「卡桑之家」,使末期病患自在終老
人生尾聲的唯一任務是過得快活:日本安寧機構「和諧之家」裡沒有 SOP,只有注重溝通的照顧服務
食物不只是食物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
(1 篇)
糧食危機不患寡,而是患不均——全球「食物銀行」募集多餘糧食,盼餵飽 8.1 億飢餓人口
彩虹是最溫暖的顏色——扭轉刻板印象,迎向性別平權未來
社企流
(6 篇)
「性別友善職場」的時代來了!企業擁抱多元認同,創造平權包容的環境
「我們與眾不同,所以耀眼奪人」Barbie 推出多元包容娃娃,扭轉美的刻板印象
以你認同的名字呼喚你——星巴克擁抱性別多元,讓每個人自在做自己
藝文X永續發展:東南亞培力計畫紀實
社企流/高捷
(3 篇)
成為促進永續發展的一份子——從藝文交流到社區發展,東南亞藝文工作者經驗談
緬甸社企實地探查:以亮點作物發展國家品牌,為在地注入永續能量
結合藝文與永續發展:東南亞培力計畫「SEAΔ 」串連跨領域專家,回應 SDGs 目標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啟動亞洲」
社企流
(20 篇)
馬拉拉身旁功不可沒的啟蒙導師:Shiza Shahid 創馬拉拉基金會助上億名女童受教育,現在更用商業力量改變世界
「系統思考圖」帶你鳥瞰社企生態系,與世界各地專家共尋社企未來
心繫社會,以影像與文字為弱勢發聲——鐘聖雄:做採訪報導,是想要「幫得上忙」
減塑環遊世界:不出門迎接世界地球日 50 周年
社企流
(7 篇)
5 間東南亞必訪的無包裝商店:來趟輕裝上路的無塑之旅
垃圾減量、體驗不減分——9 家兼顧環保與頂級享受的旅宿
日本「零廢棄」小鎮新行動:建造 100% 以回收材料蓋成的釀酒廠
未來城市@天下
未來城市@天下
(4 篇)
孤獨相當於日抽 15 根菸——這群奶奶花 20 年催生英國第一個「熟女共居社區」
AI 就是我的眼!微軟盲工程師開發「會說話的眼睛」,要把世界說給盲人聽
如何發展融合在地特色的地方創生?台灣 3 大建築領袖黃聲遠X漆志剛X曾成德:「落後,是地方搶先創生的自由」
好日子 X 社企流環保生活專欄
好日子 X 社企流
(12 篇)
改善藏在皮夾裡的塑膠浪費!美企業回收海廢製信用卡
告別過度包裝!美國植栽電商改良送貨包材,從此向氣泡袋說不
給新手爸媽省錢愛地球的行動方案:美國「UpChoose」讓嬰兒服飾循環再生,以源頭減量促進永續消費
綠藤生機 X 社企流純淨生活專欄
綠藤生機X社企流
(5 篇)
你分得出純淨、有機、天然的差異嗎?一次看懂永續保養不同內涵
純淨主張應避免的成分有哪些?攤開「非必要成分清單」,回歸簡單的美好
從體內到體外的純淨革命:顧客端驅動、企業端回應,美妝保養用品也要「純淨」
致辛苦的妳與妳:呵護女性的 5 項暖心提案
社企流
(5 篇)
給妳更舒適、省錢又環保的月事體驗——研究顯示:應更廣泛使用月亮杯
環保旋風吹進女性用品市場——世界第一款可生物分解的驗孕棒,用完即可沖入馬桶
呵護妳的荷包,也呵護妳的心:打擊「月經貧窮」,蘇格蘭校內全面提供免費衛生棉
50+FiftyPlus
50+FiftyPlus
(4 篇)
最佳社區共老方案——資深媒體人高愛倫如何以「社區共餐」計畫,讓鄰居變成相互照顧新家人?
光顧「歐吉桑麵包教室」:日本熟男不設限,退休後迎來烘焙初體驗
撕下空間的年齡標籤——建築師潘冀:理想的熟齡宅應老有所用,讓銀髮族走進人群
以創新公司型態達到向善力量
共/兼益公司立法大哉問
(7 篇)
改造組織、改變世界!這 4 種共好的商業模式,你知道幾種?
想出國深造,卻為高昂的學貸發愁?美國共益公司 MPower 伸出財務援手,替國際生一圓留學夢
向公眾打開私人收藏品的大門:收藏家夫婦創共享平台,讓珍貴藝術被更多人看見
街頭巷尾的幸福經濟學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6 篇)
周奕成用「微型創業」開闢大稻埕經濟活路, 7 年內打造一支擁有 30 間結盟店的文創軍團
印度組織 SSP 助偏鄉女性用微型創業,撐起整個社區的綠色經濟
「椿花二手衣」建立衣櫥裡的循環經濟,讓女孩擁抱不退流行的舊衣
荷事生非
荷事生非
(14 篇)
萬物本無分別:荷蘭「異議花園」展覽,用生物藝術探索人類與自然共處之道
全球第一座實踐「從搖籃到搖籃」理念的市政廳:荷蘭芬洛市政廳展現對自然與人文的關懷
當「牛糞衣」站上伸展台:歐洲時尚界吹起循環經濟風潮,Adidas、H&M 都響應
親子天下教育創新 100
親子天下
(4 篇)
自己動手蓋綠建築!台灣夫婦創建築實驗教育機構,帶領孩子造起一個永續世界
中國「美麗小學」把年輕教師送往偏鄉,實踐小而美的農村教育
走進剝皮寮的生命教育課——「夢想城鄉」以社會設計關懷貧窮,串起青年與無家者的心
「小而美」的在地微光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6 篇)
讓阿公阿嬤不再說「我不會」——銀同社區運用「銀髮力」,讓老社區煥然一新
嘉南平原上的烏托邦:仕安社區動員老農民種無毒米,實踐幸福共好的理想生活
這條老街不招商,依然有人排隊觀光——「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重新詮釋文史保存
投資社企大小事
SERT 社會企業循環基金
(1 篇)
影響力投資是什麼?台灣首檔社企循環基金「SERT」解析投資社企大小事
社企十年: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
社企流X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11 篇)
社企或非營利組織,如何找到受益者真正的需求?社企創業者:聽不見受益者的心聲,是因為靠得不夠近
社企需不需要「社會企業」的名稱?創業家分析:作為稱號、化為精神,重點應是創造影響力
讓社會企業成為普世價值的最後一哩路:社企與立法間的距離,究竟還有多遙遠?
用資通訊科技推動循環經濟
黃暐程
(4 篇)
GoShare 上路搶攻「共享機車」市場!專家分析:Gogoro 從來就不只想賣車
只買冷氣、不買冷氣機?炎炎夏日的循環經濟提案:以使用代替擁有的「冷氣即服務」模式
萬物皆能以租代買?循環經濟的本質,是達成資源的「最佳使用率」
明日農村:農村創生指南針
鴻海教育基金會X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X社企流
(7 篇)
明日農村趨勢論壇紀實:產官學齊聚一堂,寫下給農村創生者的備忘錄
明日農村趨勢論壇登場,為有志投入農村創生的青年訂策略、找資源
「洄遊」到花蓮海邊創業!她視海洋永續為一生志業,要讓友善漁業好吃、好懂又好玩
做你人生的財務長
保德信人壽X社企流
(11 篇)
做你人生的財務長論壇紀實:各界推動財務健全新思維,串連點線面共織財務安全網
保德信人壽與社企流攜手倡議「財務健全新思維」,趨勢論壇號召各界參與,今日盛大舉辦
從個人財務健全、到社會財務兼容,讓人人皆能做自己人生的財務長
賽門的財務任意門
余孟勳(Simon)
(5 篇)
「在選擇有限下,該給誰資源才符合正義?」社企競賽評審的反思與權衡
「評審沒有懂得比較多」—— 社企競賽評審 7 項經驗分享,告訴你評選看重的是什麼
財務人談社會企業:辨認社會真實需要
淨對流 X 社企流空汙防護專欄
淨對流 X 社企流
(6 篇)
打開 Google Map 看空污指數——Google 街景車監測空氣品質,全球 50 輛上路中
改善新德里霾害!IKEA 收購廢稻草製成家具新材質
倫敦巴士也愛喝咖啡:以咖啡渣為燃料,不只打擊空汙還可減碳 60%
台灣智慧科技創業大軍:用創新科技,顛覆都市人對生活的想像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4 篇)
以科技因應高齡趨勢:師生共組「世大智科」,運用物聯網及 AI 技術打造長者智慧生活
台灣第一個區塊鏈群眾募資平台「度度客」: 改善捐款透明度問題,為公益募款領域寫下新篇章
每天把自己歸零,讓 AI 取代不了你——哈爸用「自學力」迎戰智慧科技浪潮
當城市遇見高年級生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6 篇)
打造健康快樂的老後人生:「古稀創意」從民間、產業、政策三管齊下,許長者一個不失能的未來
拋開年齡和行動的限制:帶著「9453友善旅人誌」來一場無障礙小旅行
大學教授站上銀髮服務第一線,打造讓人「好好活到老」的銀髮樂園
改變社會的投資
Ray
(4 篇)
台灣可望成立亞洲第四家 NAB——與國際接軌,推廣影響力投資創新模式、完善社企創業生態系
發展公司型社會企業,三大無法迴避的障礙
新年,政府可以為社會企業做的一件事
商業周刊專欄:公益是門好生意
社企流
(51 篇)
來趟小島旅遊 「看見」地球暖化
比給你一間房子更好的災後重建計畫
高效乾淨爐具救助億萬人健康
社企流一週年回顧專欄
社企流
(23 篇)
社企流年會演講紀錄:黃效Q&A
社企流年會演講紀錄:黃效 中國青年的社企創業之路
社企流年會演講紀錄:魏華星Q&A
網路行動的社企實現
Jimmy Huang
(4 篇)
實習生與工讀生,你是(選)哪一種?
網路,本世代必定要參與的行動
如果我想要從事社會企業...
Mr. Sako的社會企業養成術
迫俊亮(Shunsuke Sako)
(4 篇)
為社會企業活用你的專業
工作之餘也能發揮正面影響力
社會性與故事性消費
社企流新聞快報
社企流
(127 篇)
智慧城市新提案:路邊長椅變身太陽能供電站,可充電、照明、還能播廣告
芬蘭設計師推可持續包裝服務「RePack」,有效減少 96% 的包裝垃圾
康普茶副產品化身新興環保材料:可取代皮革製衣服、還能變成食物包裝一起吃下肚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
社企流
(36 篇)
「想解決世界性的問題,就能調動世界性的資源」Gavin Armstrong 以平價又有效的創新點子,拯救全球缺鐵問題
「想讓社會影響力擴大,必須幫助社企穩定成長」解密大企業與社會企業的雙贏合作之道
政策不僅僅是「治理」——重塑社會經濟,就靠這隻手
創客時代 · 自造臺灣的未來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8 篇)
前華碩工程師創「微光計畫」,讓科技成為指引視障者的燈塔
洪堯泰X黃宸謙對談:創客與創客推手應「魚幫水、水幫魚」,共同活絡創客生態系
「空氣盒子」匯聚公民、企業與政府之力,打造全球最密集的微型空氣品質監測網
DFC 臺灣:每個人都是問題的解方
DFC 臺灣
(8 篇)
「遇到問題可以抱怨,也可以選擇改變」第八屆 DFC 挑戰故事分享大會,由孩子們告訴你 We Can!
誰說年紀小不能改變世界?這群孩子從身旁的問題開始,學習未來世代最需要的解決問題能力
專訪巫馥彤:「唯有親身去實踐,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芒草心陪無家者走一段自立的路
社企流五週年論壇:「為明日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
社企流
(5 篇)
社企流五週年論壇:「社會創業,不只是一個人的事」為明日開路,就從你我腳下開始
社企流五週年論壇:柯P、社企教母和百位講者領軍「開路」,獻給每位Change Makers社會企業的10堂課
周士錦——她是龐克族,更是「新加坡社企教母」:一手經營龐克潮牌,一手解決青年就業問題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發現社會企業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
(78 篇)
繼世大運後再一次和國際接軌:台北市成為華文地區第一個公平貿易城市
「從蘭嶼帶走一顆皂,就能帶走 84 克廢油」家庭主婦做手工皂解決環境問題,同時貼補家用
「我才80歲,有自己的生活要過」齊邦媛在養生村一住 10 年不曾孤單,更活出獨立的樣子
創意造言
張立健
(6 篇)
MBQ 把當代設計融入傳統文化,讓羅姆人成為有尊嚴的「手作職人」、不再四處流浪
共享經濟風行多年,政府思維與制度跟上了嗎?從近期歐盟研究報告,看歐洲協同經濟的一課
美國「矛盾廚房」專賣有政治衝突國家的菜肴:用食物打破文化隔閡與偏見
vide 創誌
vide 創誌
(3 篇)
租不起地上房子的「北漂」,在北京地下的「地瓜社區」與人群共居樂業
Facebook結合虛擬實境:讓用戶走出動態牆,跨越時空「在一起」
「多背一公斤」再進化:讓志願者成為行動者,讓偏鄉教師成為課程設計師
公民,公益和公平交易
張佑輔
(8 篇)
漂亮成績單背後的失敗故事──「愛樂活」創辦人談創業挫折經驗
「幫助別人完成夢想,是達成自己夢想的捷徑」:愛樂活7年來助產無數改革社會的「大平台」
為更好的自己反叛—「愛樂活」合夥人Justine的故事
社企流直擊世博
社企流
(10 篇)
「農場給我的平衡生活」,牙醫世家之女的十年酪農路
幕後:一場設計師的逆襲及未竟的革命,台北世界設計之都能從世博學到什麼?
不砸大錢蓋華麗建築館,荷蘭人用餐車和小酒館擄獲你的胃
女人迷專欄
女人迷 womany
(2 篇)
同性婚姻究竟該不該合法?從大法官釋憲案看各方說法
執子之手,不與子偕老:日本「死後離婚」風潮盛行,終結無限上綱的妻職
四十分之一在臺灣
One-Forty
(10 篇)
台北車站旁的印尼街,讓移工在都市縫隙中找到家鄉味
「不用出國就到了馬尼拉街頭」台北小菲律賓區,道地家鄉味替移工解鄉愁
有時候我們只看到「勞動力」,卻忘記了他們也是「人」:別讓移工總和收假時間賽跑
從台灣到烏干達
Teresa
(4 篇)
想做好田野工作,先「活得像個當地人」
「為什麼要在澳門建威尼斯、在花蓮打造小希臘?」看烏干達如何運用旅行,達到在地經濟與社區的雙贏
一個烏干達在地工作者的觀察:在這裡 連接受幫助都是「有門檻」的
輪來,輪往。
Jeff
(7 篇)
在談城市設計之前,我們不如先談「眼光」
是不是,這就是,最後一次!
一個荷蘭家庭的台灣尋根之旅
楊桑的課堂外經濟學
台北楊桑
(3 篇)
【楊家彥】 7年級女生締造的共享奇蹟:「贈物網」每1.6分鐘媒合1件物資,促進6億元物資循環共享
社企發展的第一線與第二線
兼容經濟與未來企業
剩食三部曲
社企流
(8 篇)
從整條食物供應鏈,發現你所不知道的食物浪費
廚餘桶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風行歐美、「從鼻子吃到尾」的垃圾烹調術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們吃不完的食物進了垃圾桶,卻送不到那些需要的人手中
柏林現場:都市農樂園
社企流
(5 篇)
【柏林現場】他做的盒子,讓你家陽台一次滿足三種願望:搶救蜜蜂、強化都市生態、還能自產蜂蜜15公斤!
【柏林現場】「消費帶來改變」只是產業界的催眠,食安問題其實是政治問題!—德國Foodwatch創辦人專訪
【柏林現場】這片大型都市空地 不蓋大樓、百貨和蚊子館,現在它是一座七十萬人享受的「農樂園」
慢食,掀起全球「吃」的革命
社企流
(3 篇)
【走訪慢食】當美食遇上科學,當一間大學為了解決全球問題而存在⋯⋯
【走訪慢食】開店、品酒、揪合購,看慢食大學七十國學生搞什麼社會運動
【走訪慢食】專訪慢食創辦人談「吃」的危機:「消費者就是擊倒巨人的大衛!」
PMM +-x
PMM
(9 篇)
MakerBay立志成為香港「自造者先驅」:一般人覺得是垃圾的東西,在我們眼中全是材料!
別把「過期但還能吃」的食物丟掉!美國議員提案改革食品日期標籤,盼大幅減少食物浪費
可以「穿著走」的避難所—設計系學生為難民打造多功能救生衣
wowAfrica 阿非卡
wowAfrica 阿非卡
(2 篇)
不怕斷網、斷電的行動數據機:Ushahidi
納米比亞推「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嘗試打造沒有窮人的世界
共善社會:胡椒鹽教授
侯勝宗
(4 篇)
小黃為何持續上街抗爭?面對Uber,傳統計程車的困境與機會
翻轉小黃命運:提升6種關係,打造不被科技取代的計程車產業
服務,可以「庫存」嗎?從共享經濟談起
素人社企實驗室
張瓊齡
(11 篇)
熱血高中生辦「社企博覽會」,集眾人智慧Be The Change
孤鳥社企
誰來為社企創新研發買單?
社會企業是一種態度
Jester
(15 篇)
李志強:分辨社會企業的三項要素
請本於社會使命為社會企業訂定退場機制
在給魚還是給釣竿之外
The Good Lab(好單位)
The Good Lab
(13 篇)
「在公益拓荒期,創業家是最寶貴的」:銀杏基金會投資的不是企業,而是社會創業家
未來學生的必修課:適應力、自律、利他主義
三個人、三位長者、三項發明 有望改變失智者一生
Sabrina @ 一沙一世界
Sabrina
(2 篇)
「給釣竿,同時活絡漁場」社企聯手庇護工廠,解決身障就業問題
態度決定社會企業的高度
社會企業顧遠及近
顧遠
(26 篇)
百年如一的教室,如何開創教育改革?從「挑戰假設」開始
「人們享受農民的勞動 卻不曾為他們做點什麼」印度教授挖掘草根智慧 還給農民應有的尊重
把一袋藥送到窮人手中需要多久?
創設新社
創設新社
(5 篇)
與其將貧民窟「砍掉重練」,不如善用居民的生活經驗 重新規劃城市
當我們還在抱怨塞車,歐洲已經開始「無車革命」 打造綠色交通
「只要彩色合作社一直繼續,我會做到一百歲」這家企業的員工全是老農民,開創千萬年收!
生態綠-從公平貿易到食物運動
余宛如
(27 篇)
咖啡小農把咖啡園變「森林」:保護作物,也維護經濟!
比賽的激情過後,還留下什麼?從倫敦奧運與美國超級盃 看體育界的綠色趨勢
你聽過公平貿易黃金嗎?全球第一個可溯源的黃金計畫,讓礦工過更好的生活
里仁為美
里仁
(5 篇)
無農藥殘留就是「有機」?一次搞懂台灣有機農產品規範
無所不在的食品添加物,揭開色、香、味飲食背後的真相
垂直農業 vs. 廚餘發電 食物旅程的綠能思維
看見台灣的眼睛
Mata‧Taiwan
(8 篇)
「為何山上的孩子歌舞、運動再厲害,卻頂多當興趣?」東澳國小校長 談原鄉教育的未來
偏鄉教育翻轉那麼久都沒成果,因為光談教育根本不夠!專訪東岳部落東澳國小校長鄔誠民
老人送養護院卻不久就歸天 — 寒溪部落自己的老人自己顧,用Gaga照顧Gaga!
社企流四週年論壇:「擁抱未來」
社企流
(11 篇)
「台灣有太多負面言論了,我們需要的是實際的改變」社企流四週年論壇,帶你用想像、行動與堅持擁抱未來!
「想解決社會問題,先瞭解我們所處的時代有哪些問題」社企流四週年論壇 帶你看見現況、擁抱未來!
Eatwith—傳說中的「餐飲界Airbnb」,用文化和人情味 顛覆上萬人的用餐體驗!
貧窮研究室
莊雅婷
(10 篇)
用「窮人經濟學」取代菁英經濟學—以科學精神檢驗失敗的扶貧政策
義工是有錢人的專利?
什麼是發展經濟學?
公益責信賽門說
余孟勳(Simon)
(12 篇)
塵爆捐款:如果我們在意的是未來
從慈濟看台灣公益組織財務透明
給他魚不如給他...蚊帳?
社企影音專區
社企流
(17 篇)
全新的「無障礙設計」思維:以身障者為老師,將其獨特的溝通方式 運用在每個人的生活場域
這個聰明年輕人如何智取山老鼠、拯救熱帶雨林?用你淘汰的舊手機
這個女孩3歲就會做動畫 8歲創辦環保品牌:「我只是想創造美麗又不傷害地球的事物」
社企流研究室
社企流
(25 篇)
《海星與蜘蛛》,改變新世代的企業規則
讀《設計思考改造世界》,看頂尖設計思考家想的和你有什麼不一樣?
《從貪婪到慈悲》,創新資本主義的希望與挑戰
流浪之歌,四方之聲
張正
(18 篇)
制止虐殺貓狗,以及制止仇恨言論
台灣應停止引進藍領外籍勞工:這是一個飲鴆止渴的政策
為什麼要「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
本月社企
社企流
(40 篇)
本月社企:創業只為討回飲食正義!僅四名員工的「好食機」,一次顛覆蔬果通路、食品加工和食農教育
本月社企:想吃天然只能吃超商地瓜?台北車站旁,一座台灣兩千萬外食族都該有的「無添加」廚房
本月社企:華人界最大的「閱讀」社群,用最傳統的文字 將九十萬粉絲化為改變社會的力量
心事業,星力量
社企流編輯室
(10 篇)
從非營利組織到社會企業 不能換湯不換藥:角色、環境、策略與思維,跟著變了嗎?
擺脫負面標籤,讓社會創業成為青年對世界的想像
從小我到大我,她們那微小而深刻的事業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堅持的力量」
社企流
(21 篇)
社會企業不是慈善事業—而是帶著使命和專業,拚命解決社會問題
來自果醬與App的創業智慧:使命一句話就夠,商業模式一周就知生死
2個大男生和一位身障發明家 創造出74座森林和200多項發明
發酵中的七年級生
Kevin
(7 篇)
One Step Forward
我的帶實習生經驗
以立國際服務的志工領隊
社會企業立法討論區
社企流
(8 篇)
社會企業方興未艾之地-英國
亞洲社企領頭羊-南韓「社會企業促進法」介紹
靠山或是束縛?日本與芬蘭的社會企業法案比較
社企流兩週年論壇:「夢想自造家」回顧專欄
社企流
(14 篇)
社企流兩週年論壇報導:夢想好聲音—王文華X 12個新創團隊(下)
社企流兩週年論壇報導:夢想好聲音—王文華X 12個新創團隊(上)
社企流兩週年論壇報導:改變社會不設限—黃英琦X胡秀鳳
Make a Difference-創不同
黃英琦
(3 篇)
黃岳永談社會企業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做「英雄」?──跟「英雄想像計劃」的Kenny對談
跟Nike學習 從傾聽到跨界合作
老師沒教的社會企業課
台灣Net Impact
(8 篇)
公益型企業新標竿 順發3C愛心不落人後
無盡的公平貿易之旅
從設計思考到社會企業
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17 篇)
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10大經典譯文總結
衣索比亞的糧食保障政策,連美國議會都組隊觀摩
小額貸款搞錯了方向
恩派.社創視角
恩派社會創業家學院
(7 篇)
中國公益 溝溝坎坎這五年
追不到日出,就做一顆小小的太陽
戰略性公益已成國際性思潮
老園丁的綠園
YK
(75 篇)
創愛的業/台新慈善雲 串連企業天使做公益
創愛的業/蓬勃運動 活化台灣體育生態
創愛的業/奇力愛 客製營養餐服務病友
Sonova社會創新錦囊
Sonova Institute
(18 篇)
我的社會企業管理哲學
商業與貧窮站於對立面?
「扶貧」欠缺的商業思維
行政院勞委會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
OSED
(3 篇)
2012社會企業國際研討會系列專題之三:改變世界的新力量—國內社會企業發展政策建議
2012社會企業國際研討會系列專題之二:改變世界的新力量—社會企業國際發展趨勢
2012社會企業國際研討會系列專題之一:改變世界的新力量—社會企業人力培育與發展
Wayne的社企快遞
Wayne Lin
(4 篇)
社會創業家,你必須要先瞭解問題
社會企業與奧運
從英國看台灣社會企業發展的現況
阿部昆的客廳
阿部昆
(4 篇)
誰應該幫誰
有感,在改變世界之前
社會企業不就是社會加企業?
趨勢與觀察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
(249 篇)
牽起一條繩子,做視障跑者的眼睛——認識「視障陪跑員」
不再因身高而求職碰壁!「小聚人火鍋」讓罕病職人發揮所長,做自己生命中的巨人
阿嬤牌無毒可吞食洗潔粉這裡買得到!這間店為你嚴選顧健康、愛地球的綠色好物
《倡議+》 一人加一點,世界好一點
倡議+
(29 篇)
台灣究竟是變好還是變壞?Re-lab 用數據促進大眾思考,讓每個人都能秒懂社會現況
全台首款「透明口罩」問世!看得到唇語,讓溝通更容易
浴室裡的減塑日常!ZERO BOTTLE 建立洗沐用品租借模式,創造消費者、店家與環境的共好循環
世界的改變,從地方開始
城市學
(23 篇)
南台灣最難預訂的餐廳!魯凱族青年以在地食材入菜,端出原民風法式料理
這個連假怎麼玩?後疫情時代,你我都該認識的「有機觀光」新趨勢
從一場原住民音樂節到創建「都蘭國」——他們力邀民眾入境台東部落,讓在地故事成為長期體驗
創新拿鐵(Start Up Latte)
創新拿鐵(Start Up Latte)
(57 篇)
「用對方法,讓貴人投資你」19 歲澳洲女孩如何打造價值 60 億美元的公司?
NASA 也相中的潛力股——這間公司回收「廢氣」製墨鏡鏡片、車用零件等用品
看 Netflix 影集學冥想!他曾當過 10 年和尚,現在要幫助全世界找回平靜心靈
環保好點子,創新綠經濟
環境資訊中心
(170 篇)
海平面上升怕淹水?荷蘭科學家設計「雙重堤防」,預留緩衝區防洪又顧經濟
廢物大改造!日本高速公路的施工布條,變身要價上千元的精品托特包
這款橘子只有台灣有!稀有「南庄橙」開啟部落綠經濟,榨汁可替代鹽、果皮具清潔抗菌之效
食力FoodNEXT
食力FoodNEXT
(68 篇)
強強聯手研發飲料新選擇:植物肉大廠 Beyond Meat 與百事公司合資,開發植物蛋白飲品
史上最「節儉」的酒瓶——再生紙製瓶身,塑膠用量減一半、碳足跡少 6 倍
彰化最大的「綠色牧場」——70 歲養豬大王把糞尿變綠金,每年減碳超過 3 萬噸
創新學院:鄭志凱專欄
鄭志凱
(21 篇)
台灣新創團隊如何前進國際?鄭志凱:3 大策略突破人才、地域等瓶頸
面對景氣艱困的時代,矽谷創投家建議新創:學習「駱駝」精神
如果全球總統都換成女性?3 種當代常見的性別「不」平權物語
B 型企業:重新定義好企業
B 型企業協會
(38 篇)
小資族也能進行影響力投資!用兩杯拿鐵的錢,許一個更友善的世界
多元、透明、支持貧困供應商——法芙娜 3 項行動成為「對世界最好」的巧克力品牌
別急著把廣告關掉!英國公司推互動式公益廣告,看 15 秒就為你捐款給慈善機構
里仁 X 社企流良善供應鏈專欄
里仁 X 社企流
(8 篇)
剩食變佳餚!兩大解方延續蔬果的第二生命,解決從生產到消費的浪費問題
促進供應鏈永續缺你不可!從生產、銷售到消費端,可採取哪些行動?
多做一點,世界更好一些!他們發起「通路革命」,讓你買得安心、對社會環境也有益
社創群英
仁人學社
(55 篇)
一塊天花板可能是改變一家人幸福的裝置——印度工程師以廢塑料製屋頂,為貧民窟居民帶來安全生活
讓每個獨特工藝保存在「線上寶庫」裡!她替傳統藝術找到出路,更為藝術家帶來收益
印度設計師用一只「陶器」,推動城市居民將廢棄物變作肥沃土壤
群眾觀點 CrowdWatch
群眾觀點 CrowdWatch
(32 篇)
台灣人打造海洋版 Dyson 吸塵器!湛。Azure 執行長陳思穎:「我要成為垃圾漂入海洋的最後一道防線」
免洗筷重生!上千萬根竹筷不丟垃圾桶,化身置物架陪你過生活
海廢搖身變為獨特飾品!歌手吳汶芳推手作品牌「無垃不作」,要把永恆還給海洋
影響力投資:吳道揆專欄
吳道揆
(4 篇)
讀《正義》思辨資本主義的核心:亞里斯多德如何看待影響力投資?
5 分鐘讀懂「影響力投資」與「 ESG 投資」的異同,了解促進社會正向改變的投資趨勢
看英國社企投資之父的故事,談台灣如何建立「台版大社會資本」
CSR@天下
CSR@天下
(37 篇)
減肥成功比例全日本第一!公部門帶頭的滋賀縣,如何讓全縣縣民健康生活?
我想印一張名片,上面寫著旅行中——日本女作家鈴木怜子,超過 80 歲仍堅持用「腳」寫作
幫印尼小學裝 WIFI、讓馬桶能自動沖水——台科大培養「無國界工程師」,前進東南亞解決在地問題
CSRone 永續觀點
CSRone 永續報告平台
(11 篇)
2020 道瓊永續指數(DJSI)評選出爐!台灣入選企業高達 26 家
Greenbiz 報告:2020 全球永續發展 10 大趨勢出爐!
邁向全球化 2.0 永續供應鏈管理 6 項思考
眼底城事
眼底城事
(26 篇)
與自然共存的建築之道——英國「零碳社區」為屋頂裝通風口,自動循環免空調
澳洲環境中心推「森林幼兒活動」:在森林中畫圖、讀故事書,讓孩子親近土地、愛上大自然
在公園與書本相遇,是知識殿堂還是書的墳場?對「美好關係書席計畫」的 3 個觀察
MAKERPRO
MAKERPRO作者群
(30 篇)
年輕女孩勇闖農業!她們打造台灣唯一雲端農場平台,助小農取得外銷國際專屬驗證
台灣青年打造可無線監控的「電動車電池共享平台」,更以 3 階段回收延長電池壽命
偵測到煙霧就出動!「滅火機器人」可於一分鐘內速抵現場,自動撲滅火苗以免火勢延燒
環境教育行動家
環境友善種子
(2 篇)
壽山猴子老是搶食怎麼辦?大學生擔任解說員,分享與猴共處的關鍵
環境教育值多少?思考 3 大課題,創造兼具品質跟獲利的環教課程
人文創新 X 社會實踐
新作坊
(22 篇)
當一個「有種」的山國人民——瑞士基金會蒐羅上千個原生植物種子,保存千年不變的原味風貌
當人情味在台中舊城悄悄發酵:「米花」輕食店,以友善餐飲空間串連食與人
環保移動在瑞士——共享汽車合作社 Mobility 推動會員制租車,每年可減少 3 萬輛私家車上路
印花樂 X 社企流無痛綠生活專欄
印花樂 X 社企流
(5 篇)
拿掉標籤有助提升回收效益!Evian 礦泉水直接將 logo 刻在瓶身,盼達到 100% 塑膠回收率
在貧民窟誕生的設計師——這群巴西青年改造舊衣,創造最在地的時尚品牌
不只影音娛樂能訂閱,連冷氣也有訂閱服務!Kaer 提供「以租代買」空調系統,更用大數據降低 70% 耗能
你我都是社企家
侯勝宗
(1 篇)
以長照帶動地方創生?林依瑩建置共生基地,讓部落人際網接住長者的照護需求
Next Commons Lab :真正的資本是人的創造力
Next Commons Lab
(9 篇)
地方創生,不是把年輕人丟到地方去生活而已——日本組織 NCL 盼實現「後資本主義社會」,與台灣社群聯手打造理想生活
「因為什麼都沒有,很多東西可以創造」福島災區創生,從零開始鋪建返鄉之路
當你愛上「取之自然」的純粹生存法則:年輕夫妻搬出東京、到奈良展開獵人生涯
太報
太報
(6 篇)
台灣女孩獲「富比士亞洲最佳青年」!她為失智症、視障者設計桌遊,盼用遊戲造福社會
品嚐一道佳餚、回味台灣飲食文化——他致力成為食物翻譯家,向大眾訴說美食的產地故事
日本無印良品推「蟋蟀仙貝」:蛋白質高出牛肉 3 倍、更如蝦餅般美味!
Making More Health 計畫
Making More Health 計畫
(5 篇)
社會服務版的 Yelp!美國移民建置「One Degree」搜尋引擎,讓人一鍵找到所需社福資源
街頭上的溫暖陪伴——她開設流浪動物關懷診所,助無家者找回生命價值
堪稱銀髮族的專屬 Uber!這間美國 NGO 為超過 4 千位長者提供近郊接送服務,保障用路人安全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64 篇)
麥當勞廢料成福特製車材料!咖啡渣變身車燈外殼
這間西裝店完全免費:讓更生人穿著囚服進來,再穿著體面西裝離去,帶著尊嚴去面試
全球第一個完全透明的太陽能發電「窗」,沒有大屋頂也能收集太陽能
風傳媒
風傳媒
(14 篇)
當便利商店結合公益行動——全家攜手勝利基金會,共推「社企夥伴店」新創業模式
「浪人食堂」攜手無家者一起過夜市人生,體現台灣最美的風景
柯文哲願提供選手村 3400 戶給街友住宿,社工回應:無家者的服務應考慮「全人」配套
家,是最好的病房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11 篇)
社區全員動起來!德國新興職業「社區共生管理師」,牽線人與人間的互助關係
在家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醫生娘創辦「卡桑之家」,使末期病患自在終老
人生尾聲的唯一任務是過得快活:日本安寧機構「和諧之家」裡沒有 SOP,只有注重溝通的照顧服務
未來城市@天下
未來城市@天下
(4 篇)
孤獨相當於日抽 15 根菸——這群奶奶花 20 年催生英國第一個「熟女共居社區」
AI 就是我的眼!微軟盲工程師開發「會說話的眼睛」,要把世界說給盲人聽
如何發展融合在地特色的地方創生?台灣 3 大建築領袖黃聲遠X漆志剛X曾成德:「落後,是地方搶先創生的自由」
以創新公司型態達到向善力量
共/兼益公司立法大哉問
(7 篇)
改造組織、改變世界!這 4 種共好的商業模式,你知道幾種?
想出國深造,卻為高昂的學貸發愁?美國共益公司 MPower 伸出財務援手,替國際生一圓留學夢
向公眾打開私人收藏品的大門:收藏家夫婦創共享平台,讓珍貴藝術被更多人看見
荷事生非
荷事生非
(14 篇)
萬物本無分別:荷蘭「異議花園」展覽,用生物藝術探索人類與自然共處之道
全球第一座實踐「從搖籃到搖籃」理念的市政廳:荷蘭芬洛市政廳展現對自然與人文的關懷
當「牛糞衣」站上伸展台:歐洲時尚界吹起循環經濟風潮,Adidas、H&M 都響應
親子天下教育創新 100
親子天下
(4 篇)
自己動手蓋綠建築!台灣夫婦創建築實驗教育機構,帶領孩子造起一個永續世界
中國「美麗小學」把年輕教師送往偏鄉,實踐小而美的農村教育
走進剝皮寮的生命教育課——「夢想城鄉」以社會設計關懷貧窮,串起青年與無家者的心
「小而美」的在地微光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6 篇)
讓阿公阿嬤不再說「我不會」——銀同社區運用「銀髮力」,讓老社區煥然一新
嘉南平原上的烏托邦:仕安社區動員老農民種無毒米,實踐幸福共好的理想生活
這條老街不招商,依然有人排隊觀光——「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重新詮釋文史保存
投資社企大小事
SERT 社會企業循環基金
(1 篇)
影響力投資是什麼?台灣首檔社企循環基金「SERT」解析投資社企大小事
賽門的財務任意門
余孟勳(Simon)
(5 篇)
「在選擇有限下,該給誰資源才符合正義?」社企競賽評審的反思與權衡
「評審沒有懂得比較多」—— 社企競賽評審 7 項經驗分享,告訴你評選看重的是什麼
財務人談社會企業:辨認社會真實需要
台灣智慧科技創業大軍:用創新科技,顛覆都市人對生活的想像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4 篇)
以科技因應高齡趨勢:師生共組「世大智科」,運用物聯網及 AI 技術打造長者智慧生活
台灣第一個區塊鏈群眾募資平台「度度客」: 改善捐款透明度問題,為公益募款領域寫下新篇章
每天把自己歸零,讓 AI 取代不了你——哈爸用「自學力」迎戰智慧科技浪潮
當城市遇見高年級生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6 篇)
打造健康快樂的老後人生:「古稀創意」從民間、產業、政策三管齊下,許長者一個不失能的未來
拋開年齡和行動的限制:帶著「9453友善旅人誌」來一場無障礙小旅行
大學教授站上銀髮服務第一線,打造讓人「好好活到老」的銀髮樂園
改變社會的投資
Ray
(4 篇)
台灣可望成立亞洲第四家 NAB——與國際接軌,推廣影響力投資創新模式、完善社企創業生態系
發展公司型社會企業,三大無法迴避的障礙
新年,政府可以為社會企業做的一件事
DFC 臺灣:每個人都是問題的解方
DFC 臺灣
(8 篇)
「遇到問題可以抱怨,也可以選擇改變」第八屆 DFC 挑戰故事分享大會,由孩子們告訴你 We Can!
誰說年紀小不能改變世界?這群孩子從身旁的問題開始,學習未來世代最需要的解決問題能力
專訪巫馥彤:「唯有親身去實踐,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芒草心陪無家者走一段自立的路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發現社會企業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
(78 篇)
繼世大運後再一次和國際接軌:台北市成為華文地區第一個公平貿易城市
「從蘭嶼帶走一顆皂,就能帶走 84 克廢油」家庭主婦做手工皂解決環境問題,同時貼補家用
「我才80歲,有自己的生活要過」齊邦媛在養生村一住 10 年不曾孤單,更活出獨立的樣子
創意造言
張立健
(6 篇)
MBQ 把當代設計融入傳統文化,讓羅姆人成為有尊嚴的「手作職人」、不再四處流浪
共享經濟風行多年,政府思維與制度跟上了嗎?從近期歐盟研究報告,看歐洲協同經濟的一課
美國「矛盾廚房」專賣有政治衝突國家的菜肴:用食物打破文化隔閡與偏見
vide 創誌
vide 創誌
(3 篇)
租不起地上房子的「北漂」,在北京地下的「地瓜社區」與人群共居樂業
Facebook結合虛擬實境:讓用戶走出動態牆,跨越時空「在一起」
「多背一公斤」再進化:讓志願者成為行動者,讓偏鄉教師成為課程設計師
女人迷專欄
女人迷 womany
(2 篇)
同性婚姻究竟該不該合法?從大法官釋憲案看各方說法
執子之手,不與子偕老:日本「死後離婚」風潮盛行,終結無限上綱的妻職
楊桑的課堂外經濟學
台北楊桑
(3 篇)
【楊家彥】 7年級女生締造的共享奇蹟:「贈物網」每1.6分鐘媒合1件物資,促進6億元物資循環共享
社企發展的第一線與第二線
兼容經濟與未來企業
PMM +-x
PMM
(9 篇)
MakerBay立志成為香港「自造者先驅」:一般人覺得是垃圾的東西,在我們眼中全是材料!
別把「過期但還能吃」的食物丟掉!美國議員提案改革食品日期標籤,盼大幅減少食物浪費
可以「穿著走」的避難所—設計系學生為難民打造多功能救生衣
wowAfrica 阿非卡
wowAfrica 阿非卡
(2 篇)
不怕斷網、斷電的行動數據機:Ushahidi
納米比亞推「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嘗試打造沒有窮人的世界
共善社會:胡椒鹽教授
侯勝宗
(4 篇)
小黃為何持續上街抗爭?面對Uber,傳統計程車的困境與機會
翻轉小黃命運:提升6種關係,打造不被科技取代的計程車產業
服務,可以「庫存」嗎?從共享經濟談起
素人社企實驗室
張瓊齡
(11 篇)
熱血高中生辦「社企博覽會」,集眾人智慧Be The Change
孤鳥社企
誰來為社企創新研發買單?
社會企業顧遠及近
顧遠
(26 篇)
百年如一的教室,如何開創教育改革?從「挑戰假設」開始
「人們享受農民的勞動 卻不曾為他們做點什麼」印度教授挖掘草根智慧 還給農民應有的尊重
把一袋藥送到窮人手中需要多久?
創設新社
創設新社
(5 篇)
與其將貧民窟「砍掉重練」,不如善用居民的生活經驗 重新規劃城市
當我們還在抱怨塞車,歐洲已經開始「無車革命」 打造綠色交通
「只要彩色合作社一直繼續,我會做到一百歲」這家企業的員工全是老農民,開創千萬年收!
里仁為美
里仁
(5 篇)
無農藥殘留就是「有機」?一次搞懂台灣有機農產品規範
無所不在的食品添加物,揭開色、香、味飲食背後的真相
垂直農業 vs. 廚餘發電 食物旅程的綠能思維
貧窮研究室
莊雅婷
(10 篇)
用「窮人經濟學」取代菁英經濟學—以科學精神檢驗失敗的扶貧政策
義工是有錢人的專利?
什麼是發展經濟學?
公益責信賽門說
余孟勳(Simon)
(12 篇)
塵爆捐款:如果我們在意的是未來
從慈濟看台灣公益組織財務透明
給他魚不如給他...蚊帳?
心事業,星力量
社企流編輯室
(10 篇)
從非營利組織到社會企業 不能換湯不換藥:角色、環境、策略與思維,跟著變了嗎?
擺脫負面標籤,讓社會創業成為青年對世界的想像
從小我到大我,她們那微小而深刻的事業
社會企業立法討論區
社企流
(8 篇)
社會企業方興未艾之地-英國
亞洲社企領頭羊-南韓「社會企業促進法」介紹
靠山或是束縛?日本與芬蘭的社會企業法案比較
Make a Difference-創不同
黃英琦
(3 篇)
黃岳永談社會企業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做「英雄」?──跟「英雄想像計劃」的Kenny對談
跟Nike學習 從傾聽到跨界合作
老師沒教的社會企業課
台灣Net Impact
(8 篇)
公益型企業新標竿 順發3C愛心不落人後
無盡的公平貿易之旅
從設計思考到社會企業
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17 篇)
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10大經典譯文總結
衣索比亞的糧食保障政策,連美國議會都組隊觀摩
小額貸款搞錯了方向
恩派.社創視角
恩派社會創業家學院
(7 篇)
中國公益 溝溝坎坎這五年
追不到日出,就做一顆小小的太陽
戰略性公益已成國際性思潮
老園丁的綠園
YK
(75 篇)
創愛的業/台新慈善雲 串連企業天使做公益
創愛的業/蓬勃運動 活化台灣體育生態
創愛的業/奇力愛 客製營養餐服務病友
Sonova社會創新錦囊
Sonova Institute
(18 篇)
我的社會企業管理哲學
商業與貧窮站於對立面?
「扶貧」欠缺的商業思維
行政院勞委會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
OSED
(3 篇)
2012社會企業國際研討會系列專題之三:改變世界的新力量—國內社會企業發展政策建議
2012社會企業國際研討會系列專題之二:改變世界的新力量—社會企業國際發展趨勢
2012社會企業國際研討會系列專題之一:改變世界的新力量—社會企業人力培育與發展
Wayne的社企快遞
Wayne Lin
(4 篇)
社會創業家,你必須要先瞭解問題
社會企業與奧運
從英國看台灣社會企業發展的現況
阿部昆的客廳
阿部昆
(4 篇)
誰應該幫誰
有感,在改變世界之前
社會企業不就是社會加企業?
創業家紀實
下班後,一起當個「社會設計師」
林紹偉
(3 篇)
揪團發揮影響力!運用創新設計流程,不花一毛錢也能打造 50 人團隊
0 元改善柬埔寨廚房裡的濃煙!學會「創新設計流程」,沒資源、沒人力也能創造改變
人人都能參與的「設計」行動——利用業餘時間,一起當個「社會設計師」
銀享無國界
銀享全球
(45 篇)
「讓機構更像家,照護就如生活」日本退休大叔攜手青年,打造海邊的共生社區
帶長輩邊玩邊學!「樂活健腦巴士」巡迴新北市偏鄉社區,播下失智友善種子
預防勝於治療!銀髮族組「海馬迴劇團」,走入社區宣導失智預防
社計實踐家的設計革命
SolutionMakers 智造世務所
(2 篇)
「碗狀」屋頂接雨水:這個伊朗建築能「儲水」為房子降溫
「搞清楚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智造世務所深入柬埔寨,欲從根本改善水質問題
街頭巷尾的幸福經濟學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6 篇)
周奕成用「微型創業」開闢大稻埕經濟活路, 7 年內打造一支擁有 30 間結盟店的文創軍團
印度組織 SSP 助偏鄉女性用微型創業,撐起整個社區的綠色經濟
「椿花二手衣」建立衣櫥裡的循環經濟,讓女孩擁抱不退流行的舊衣
用資通訊科技推動循環經濟
黃暐程
(4 篇)
GoShare 上路搶攻「共享機車」市場!專家分析:Gogoro 從來就不只想賣車
只買冷氣、不買冷氣機?炎炎夏日的循環經濟提案:以使用代替擁有的「冷氣即服務」模式
萬物皆能以租代買?循環經濟的本質,是達成資源的「最佳使用率」
網路行動的社企實現
Jimmy Huang
(4 篇)
實習生與工讀生,你是(選)哪一種?
網路,本世代必定要參與的行動
如果我想要從事社會企業...
Mr. Sako的社會企業養成術
迫俊亮(Shunsuke Sako)
(4 篇)
為社會企業活用你的專業
工作之餘也能發揮正面影響力
社會性與故事性消費
創客時代 · 自造臺灣的未來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8 篇)
前華碩工程師創「微光計畫」,讓科技成為指引視障者的燈塔
洪堯泰X黃宸謙對談:創客與創客推手應「魚幫水、水幫魚」,共同活絡創客生態系
「空氣盒子」匯聚公民、企業與政府之力,打造全球最密集的微型空氣品質監測網
公民,公益和公平交易
張佑輔
(8 篇)
漂亮成績單背後的失敗故事──「愛樂活」創辦人談創業挫折經驗
「幫助別人完成夢想,是達成自己夢想的捷徑」:愛樂活7年來助產無數改革社會的「大平台」
為更好的自己反叛—「愛樂活」合夥人Justine的故事
四十分之一在臺灣
One-Forty
(10 篇)
台北車站旁的印尼街,讓移工在都市縫隙中找到家鄉味
「不用出國就到了馬尼拉街頭」台北小菲律賓區,道地家鄉味替移工解鄉愁
有時候我們只看到「勞動力」,卻忘記了他們也是「人」:別讓移工總和收假時間賽跑
從台灣到烏干達
Teresa
(4 篇)
想做好田野工作,先「活得像個當地人」
「為什麼要在澳門建威尼斯、在花蓮打造小希臘?」看烏干達如何運用旅行,達到在地經濟與社區的雙贏
一個烏干達在地工作者的觀察:在這裡 連接受幫助都是「有門檻」的
輪來,輪往。
Jeff
(7 篇)
在談城市設計之前,我們不如先談「眼光」
是不是,這就是,最後一次!
一個荷蘭家庭的台灣尋根之旅
社會企業是一種態度
Jester
(15 篇)
李志強:分辨社會企業的三項要素
請本於社會使命為社會企業訂定退場機制
在給魚還是給釣竿之外
The Good Lab(好單位)
The Good Lab
(13 篇)
「在公益拓荒期,創業家是最寶貴的」:銀杏基金會投資的不是企業,而是社會創業家
未來學生的必修課:適應力、自律、利他主義
三個人、三位長者、三項發明 有望改變失智者一生
Sabrina @ 一沙一世界
Sabrina
(2 篇)
「給釣竿,同時活絡漁場」社企聯手庇護工廠,解決身障就業問題
態度決定社會企業的高度
生態綠-從公平貿易到食物運動
余宛如
(27 篇)
咖啡小農把咖啡園變「森林」:保護作物,也維護經濟!
比賽的激情過後,還留下什麼?從倫敦奧運與美國超級盃 看體育界的綠色趨勢
你聽過公平貿易黃金嗎?全球第一個可溯源的黃金計畫,讓礦工過更好的生活
看見台灣的眼睛
Mata‧Taiwan
(8 篇)
「為何山上的孩子歌舞、運動再厲害,卻頂多當興趣?」東澳國小校長 談原鄉教育的未來
偏鄉教育翻轉那麼久都沒成果,因為光談教育根本不夠!專訪東岳部落東澳國小校長鄔誠民
老人送養護院卻不久就歸天 — 寒溪部落自己的老人自己顧,用Gaga照顧Gaga!
流浪之歌,四方之聲
張正
(18 篇)
制止虐殺貓狗,以及制止仇恨言論
台灣應停止引進藍領外籍勞工:這是一個飲鴆止渴的政策
為什麼要「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
發酵中的七年級生
Kevin
(7 篇)
One Step Forward
我的帶實習生經驗
以立國際服務的志工領隊
社企流出品
SDG 2 消除飢餓/吃一頓永續年夜飯,從更好的飲食行動開始
社企流
(7 篇)
消除飢餓,從飯桌上開始——5 件實踐 SDG 2 的日常行動 ,讓全世界年年有飯吃
亞洲第一個「植物性雞蛋」!這間新創在疫情下找到新商機,讓食品供應不斷鏈
讓醜蔬果在廚藝教室重生!「Food Shift」 走入貧窮社區,以烹飪課程培育居民一技之長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
(186 篇)
企業經理人,你聽過 SDGs 嗎?3 大行動建議,助企業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不再是「股東至上」,更承諾與顧客、員工、社區共好——商業圓桌會議一年後,企業做得如何?
推動社會改變的關鍵少數——台灣社會創新組織發展的挑戰
社會創業趨勢新知
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
(48 篇)
你的「減碳小秘書」已上線!這款 app 為你估算日常碳排,獲百萬美元投資
今晚,來點「沒有牛奶的起司」:口感近似真起司、環境效益更加倍
用過期麵包、咖啡渣來釀酒!新加坡新創推客製化的「剩食啤酒」,要讓食物再造思維更普及
社創團隊專訪報導
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
(27 篇)
將異國氛圍帶進都市日常——台灣青年創辦手作品牌「Tramper」,攜手印度婦女編織人生新可能
做焦慮世代的暖心陪伴——「溫度日記」讓你記錄最真實的自己,為身心靈充電
「謝謝你,把時間留給自己」Date Myself 邀眾人透過書寫照顧被忽視的心理健康
編輯室報告
社企流
(182 篇)
台大名譽教授領軍!第一屆 School 28 號召青年加入改變的行列,3/2 開放申請
全球第一本「用眼睛玩」的互動童書!目目非營利讓身障孩童體驗自主閱讀樂趣
線上課程熱搜度飆升 200%! 後疫情時代翻轉教學樣貌,線上學習的下一步為何?
社企案例地球村
社企流
(321 篇)
用木頭取代玻璃?這扇透明木窗減碳效益更佳、隔熱保溫效果更好
丹麥最新永續社區將誕生!看廢棄監獄如何成為宜居之地
垃圾進到回收廠然後呢?這款智慧好幫手能做精準分類,提升回收物再利用價值
輕影展 LIGHT Film Festival:從編輯的口袋片單,看世界各地的微光故事
社企流
(3 篇)
吃貨必看!3 部精選電影,揭開食物背後的旅程
「每個天資獨特的孩子,都有位懂他的老師」6 部電影走入教育現場,看見改變的起點
笑淚交織的老後人生!6 部經典好片,看百種退休後的大齡生活
明日戶政所——少子女化全解析
永齡基金會X社企流
(6 篇)
《月薪嬌妻》婚後生活:養孩子需要夫妻共同努力,更需要社會大力支持
歡迎光臨「明日戶政所」——4 步驟看少子女化全解析
回應育兒首要需求!看各國政府如何推動平價公共托育政策
雖然要開學了但沒關係!這些課程好玩到讓你不想下課
社企流
(6 篇)
一所沒有校園的大學!「Minerva」不教應付考試的課程,將學習場域推向全世界
從理財、培養同理心到防治性騷擾都能學!EVERFI 提供像瑞士刀一樣萬用的線上課程,連 LinkedIn 執行長也來教課
專訪蘇文鈺:想讓偏鄉變成樂土,從看見自己的家鄉開始—— Program the World 計畫,讓程式與生命教育並行
揮別鼠年,牛轉乾坤!2020 社企流年度總回顧
社企流
(10 篇)
2020 讀者最愛:回顧 10 大熱門文章,掌握社會創新 5 大關鍵字!
每周更新衣櫥不是夢!潮流品牌新推「服飾訂閱」服務,讓人兼顧永續與時尚
這次假期,別再報復性旅行!蒐羅全台 10 大永續旅遊景點,給自己和土地一趟放鬆之旅
歡慶綠色聖誕節!最永續的交換禮物提案,從吃的到用的一網打盡
社企流
(5 篇)
深夜黑白切以「真心系甜點」擄獲眾人味蕾,更入偏鄉讓孩子化身甜點師
聖誕禮物怎麼送?7 個永續送禮提案,讓你的禮物別具意義
婦女編織和平耳環、青年回收炸彈製成手鐲——這些飾品訴說反戰心聲,以時尚響應和平
社企流獨家特派員
社企流
(4 篇)
用 AI 驅動企業永續發展!「永訊智庫」讓投入 CSR 不再困難,為企業省下 50% 作業時間
因一門課堂專案獲前往矽谷的機會!他們研發無耗材、免耗電的過濾設備,力除海洋中的塑膠微粒
讓嬰幼兒服飾循環計畫落地台灣——「CHU'S」盼用剛剛好的資源,創造更清爽、永續的生活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嚮亞洲」
社企流
(22 篇)
老宿舍變身全台首創的 NPO 聚落!專訪幕後推手:這裡不只是辦公室,更是組織串連彼此、擴大影響力的「家」
未來 10 年社會創新發展白皮書:6 大建議實踐全球永續性
「越重視 ESG 的公司,具有越強的恢復力」從環境、社會與治理 3 大面向衡量企業永續力
力世代——社會創新人才站出來
社企流X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26 篇)
由內而外實踐永續精神!玉山金控結合金融本業,支持社會創新人才發展
青年返鄉做「社計」!他為孩子開課、辦社區節,揪鄰里一起找回在地認同
全台第一所社會創新人才發展學校將成立!「School 28」為青年提供免費培訓,培養關鍵二把手
陸地海洋玩透透 2.0:來一場秋高氣爽的永續旅行!
社企流
(3 篇)
不疾不徐地在「島內散步」——他們在台北帶過上萬場導覽,現在盼建置全台的永續旅行生態系
看過大海的美,便明白環境永續的重要——台灣潛水用行動守護一片「藍海」
曾為南半球最大捕鯨站,現成海洋保育推手——台灣青年參訪澳洲渡假村,剖析生態旅遊推動心法
爸氣外露!爸爸就是要給孩子最好的
社企流
(5 篇)
美國爸爸的「爸氣」行動:願為女兒穿上芭蕾裙,打破刻板印象
「甘樂文創」賦予 70 年老醫院新任務:化診間、病房為教室,助中輟生返回人生正軌
陳俊朗——他曾去警局保人、排解群架糾紛,10餘年陪伴「黑孩子」成長,要讓他們的人生逆轉勝
林以涵專欄
林以涵
(3 篇)
林以涵 X 唐鳳對談:後疫情時代的回顧與展望——社會創新如何從「公民先行」走向「跨國團結」?
林以涵 X 陳一強對談(下):台灣社企的下一個十年——如何從制度面建構完善的社企生態系?
林以涵 X 陳一強對談(上):台灣社企的下一個十年——從倡議走向結構變革,公私部門如何因應?
彩虹是最溫暖的顏色——扭轉刻板印象,迎向性別平權未來
社企流
(6 篇)
「性別友善職場」的時代來了!企業擁抱多元認同,創造平權包容的環境
「我們與眾不同,所以耀眼奪人」Barbie 推出多元包容娃娃,扭轉美的刻板印象
以你認同的名字呼喚你——星巴克擁抱性別多元,讓每個人自在做自己
藝文X永續發展:東南亞培力計畫紀實
社企流/高捷
(3 篇)
成為促進永續發展的一份子——從藝文交流到社區發展,東南亞藝文工作者經驗談
緬甸社企實地探查:以亮點作物發展國家品牌,為在地注入永續能量
結合藝文與永續發展:東南亞培力計畫「SEAΔ 」串連跨領域專家,回應 SDGs 目標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啟動亞洲」
社企流
(20 篇)
馬拉拉身旁功不可沒的啟蒙導師:Shiza Shahid 創馬拉拉基金會助上億名女童受教育,現在更用商業力量改變世界
「系統思考圖」帶你鳥瞰社企生態系,與世界各地專家共尋社企未來
心繫社會,以影像與文字為弱勢發聲——鐘聖雄:做採訪報導,是想要「幫得上忙」
減塑環遊世界:不出門迎接世界地球日 50 周年
社企流
(7 篇)
5 間東南亞必訪的無包裝商店:來趟輕裝上路的無塑之旅
垃圾減量、體驗不減分——9 家兼顧環保與頂級享受的旅宿
日本「零廢棄」小鎮新行動:建造 100% 以回收材料蓋成的釀酒廠
致辛苦的妳與妳:呵護女性的 5 項暖心提案
社企流
(5 篇)
給「想對環境更溫柔,又離不開衛生棉條」的妳:這款棉條導管可重複使用,減少數億廢棄物
給妳更舒適、省錢又環保的月事體驗——研究顯示:應更廣泛使用月亮杯
環保旋風吹進女性用品市場——世界第一款可生物分解的驗孕棒,用完即可沖入馬桶
綠藤生機 X 社企流純淨生活專欄
綠藤生機X社企流
(5 篇)
你分得出純淨、有機、天然的差異嗎?一次看懂永續保養不同內涵
純淨主張應避免的成分有哪些?攤開「非必要成分清單」,回歸簡單的美好
從體內到體外的純淨革命:顧客端驅動、企業端回應,美妝保養用品也要「純淨」
社企十年: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
社企流X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11 篇)
社企或非營利組織,如何找到受益者真正的需求?社企創業者:聽不見受益者的心聲,是因為靠得不夠近
社企需不需要「社會企業」的名稱?創業家分析:作為稱號、化為精神,重點應是創造影響力
讓社會企業成為普世價值的最後一哩路:社企與立法間的距離,究竟還有多遙遠?
明日農村:農村創生指南針
鴻海教育基金會X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X社企流
(7 篇)
明日農村趨勢論壇紀實:產官學齊聚一堂,寫下給農村創生者的備忘錄
明日農村趨勢論壇登場,為有志投入農村創生的青年訂策略、找資源
「洄遊」到花蓮海邊創業!她視海洋永續為一生志業,要讓友善漁業好吃、好懂又好玩
做你人生的財務長
保德信人壽X社企流
(11 篇)
做你人生的財務長論壇紀實:各界推動財務健全新思維,串連點線面共織財務安全網
保德信人壽與社企流攜手倡議「財務健全新思維」,趨勢論壇號召各界參與,今日盛大舉辦
從個人財務健全、到社會財務兼容,讓人人皆能做自己人生的財務長
商業周刊專欄:公益是門好生意
社企流
(51 篇)
來趟小島旅遊 「看見」地球暖化
比給你一間房子更好的災後重建計畫
高效乾淨爐具救助億萬人健康
社企流一週年回顧專欄
社企流
(23 篇)
社企流年會演講紀錄:黃效Q&A
社企流年會演講紀錄:黃效 中國青年的社企創業之路
社企流年會演講紀錄:魏華星Q&A
社企流新聞快報
社企流
(127 篇)
智慧城市新提案:路邊長椅變身太陽能供電站,可充電、照明、還能播廣告
芬蘭設計師推可持續包裝服務「RePack」,有效減少 96% 的包裝垃圾
康普茶副產品化身新興環保材料:可取代皮革製衣服、還能變成食物包裝一起吃下肚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
社企流
(36 篇)
「想解決世界性的問題,就能調動世界性的資源」Gavin Armstrong 以平價又有效的創新點子,拯救全球缺鐵問題
「想讓社會影響力擴大,必須幫助社企穩定成長」解密大企業與社會企業的雙贏合作之道
政策不僅僅是「治理」——重塑社會經濟,就靠這隻手
社企流五週年論壇:「為明日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
社企流
(5 篇)
社企流五週年論壇:「社會創業,不只是一個人的事」為明日開路,就從你我腳下開始
社企流五週年論壇:柯P、社企教母和百位講者領軍「開路」,獻給每位Change Makers社會企業的10堂課
周士錦——她是龐克族,更是「新加坡社企教母」:一手經營龐克潮牌,一手解決青年就業問題
社企流直擊世博
社企流
(10 篇)
「農場給我的平衡生活」,牙醫世家之女的十年酪農路
幕後:一場設計師的逆襲及未竟的革命,台北世界設計之都能從世博學到什麼?
不砸大錢蓋華麗建築館,荷蘭人用餐車和小酒館擄獲你的胃
剩食三部曲
社企流
(8 篇)
從整條食物供應鏈,發現你所不知道的食物浪費
廚餘桶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風行歐美、「從鼻子吃到尾」的垃圾烹調術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們吃不完的食物進了垃圾桶,卻送不到那些需要的人手中
柏林現場:都市農樂園
社企流
(5 篇)
【柏林現場】他做的盒子,讓你家陽台一次滿足三種願望:搶救蜜蜂、強化都市生態、還能自產蜂蜜15公斤!
【柏林現場】「消費帶來改變」只是產業界的催眠,食安問題其實是政治問題!—德國Foodwatch創辦人專訪
【柏林現場】這片大型都市空地 不蓋大樓、百貨和蚊子館,現在它是一座七十萬人享受的「農樂園」
慢食,掀起全球「吃」的革命
社企流
(3 篇)
【走訪慢食】當美食遇上科學,當一間大學為了解決全球問題而存在⋯⋯
【走訪慢食】開店、品酒、揪合購,看慢食大學七十國學生搞什麼社會運動
【走訪慢食】專訪慢食創辦人談「吃」的危機:「消費者就是擊倒巨人的大衛!」
社企流四週年論壇:「擁抱未來」
社企流
(11 篇)
「台灣有太多負面言論了,我們需要的是實際的改變」社企流四週年論壇,帶你用想像、行動與堅持擁抱未來!
「想解決社會問題,先瞭解我們所處的時代有哪些問題」社企流四週年論壇 帶你看見現況、擁抱未來!
Eatwith—傳說中的「餐飲界Airbnb」,用文化和人情味 顛覆上萬人的用餐體驗!
社企影音專區
社企流
(17 篇)
全新的「無障礙設計」思維:以身障者為老師,將其獨特的溝通方式 運用在每個人的生活場域
這個聰明年輕人如何智取山老鼠、拯救熱帶雨林?用你淘汰的舊手機
這個女孩3歲就會做動畫 8歲創辦環保品牌:「我只是想創造美麗又不傷害地球的事物」
社企流研究室
社企流
(25 篇)
《海星與蜘蛛》,改變新世代的企業規則
讀《設計思考改造世界》,看頂尖設計思考家想的和你有什麼不一樣?
《從貪婪到慈悲》,創新資本主義的希望與挑戰
本月社企
社企流
(40 篇)
本月社企:創業只為討回飲食正義!僅四名員工的「好食機」,一次顛覆蔬果通路、食品加工和食農教育
本月社企:想吃天然只能吃超商地瓜?台北車站旁,一座台灣兩千萬外食族都該有的「無添加」廚房
本月社企:華人界最大的「閱讀」社群,用最傳統的文字 將九十萬粉絲化為改變社會的力量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堅持的力量」
社企流
(21 篇)
社會企業不是慈善事業—而是帶著使命和專業,拚命解決社會問題
來自果醬與App的創業智慧:使命一句話就夠,商業模式一周就知生死
2個大男生和一位身障發明家 創造出74座森林和200多項發明
社企流兩週年論壇:「夢想自造家」回顧專欄
社企流
(14 篇)
社企流兩週年論壇報導:夢想好聲音—王文華X 12個新創團隊(下)
社企流兩週年論壇報導:夢想好聲音—王文華X 12個新創團隊(上)
社企流兩週年論壇報導:改變社會不設限—黃英琦X胡秀鳳
訂閱電子報
文章
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
新手必讀
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明日戶政所
支持社企流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主題
關於社企流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iLab育成服務
創業
CSR
科技
環保
食農
健康
銀髮
教育
文創
時尚
社區
社會設計
公平貿易
就業
青年
性別
金融
政策
人物
城市
建築
交通
新住民
原住民
創業
CSR
科技
環保
食農
健康
銀髮
教育
文創
時尚
社區
社會設計
公平貿易
就業
青年
性別
金融
政策
人物
城市
建築
交通
新住民
原住民
看更多主題
回到最上方
頁面載入中,請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