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邏輯陷阱的社會企業
文:蔡業中
我們來玩一個角色扮演遊戲,假設妳/你是聯合國的國際發展顧問,任務是強化某發展中國家的鄉村手工藝品生產,並且銷售到已開發國家,妳/你會怎麼做?
建立線上交易,或通過公平貿易認證以打進已開發國家的通路,是個不錯的選項。倘若逆向思考的話會如何?如果不千里迢迢主動出擊,世界上會有市場主動過來找你的這種好事嗎?
本文所採訪的組織,以中南半島的生命之母湄公河為名,營運範圍已經跨越越南和柬埔寨。它所憑藉的企業邏輯不僅是讓市場自己靠過來,生產策略還包括容許童工。因為社會企業不是政府或其他有能力改變結構性因素的組織,容許在學未成年子女在家時適度協助父母的家計,才是避免他們因為貧窮而更早輟學的務實做法。

鐵三角營運分工

Mekong Plus身為母組織推行鄉村扶貧工作已有近20年的歷史,以發展農業與家畜飼養為主軸。Mekong Plus的扶貧哲學是僅資助發展計畫的部分預算,其餘部分由社區自行籌措。儘管該組織也營造社會行銷來協助社區拓展財源,但Mekong Plus深信唯有社區自己擔任主導者,才能動員全社區的資源並構成社群的監督壓力,以確保計畫的永續性。
Mekong Plus自1996年至1998年間開始探索另類的收入來源例如製作手工藝品,進而建立生產手工被子的Mekong Quilts。以複製Mekong Quilts的成功經驗為基礎,再成立以竹、藤等材料製作各式產品(例如竹子單車)的Mekong Creations。Mekong Quilts/Creations的收益不僅用於改善生產者的生計,也會撥出一定比例來資助社區發展計畫。
(圖:攝於胡志明門市的Mekong Creations招牌產品竹單車,詳情請參閱型錄
Mekong Plus目前約有220位人員,其中約100位是在地村民,包括受益於發展計畫而成為同儕推廣者的在地先行者,其餘120位還包含具備大學畢業素質的人力。Mekong Quilts大約有350人,Mekong Creations約有200人,由門市銷售人員、生產端的全職人員(例如品管)、以及以件資計酬的鄉村生產者組成。銷售人員與生產端的工作人員是這個模式所仰賴的兩大支柱,因此彼此間磨合出符合社會企業宗旨的團隊意識是很重要的。

容許童工

儘管Mekong Quilts/Creations從源頭的設計、提供原料,到末端的行銷都一手包辦,它與鄉村生產者之間的關係比較像在市場做買賣。生產者計件領酬,只有在通過品管、及時交貨、且樣式嚴格遵照客人訂購需求的情況下才能領錢。在生產端只有品管等人員才會正式受聘。
在偏遠且謀生機會有限的鄉村地區推展計畫,不僅符合扶貧的初衷,也有助於生產的穩定。在大城市或相對富裕的鄉村固然有更為充沛的人力,不過一旦有更為優渥的工作機會或到了農忙時節,就有脫離生產的風險而影響交貨。
以未成年子女可以正常上學且不必負擔繁重工作為前提,容許童工是Mekong Plus的顛覆性觀點。越南勞動律的法定工作年齡為15歲,為何Mekong Plus相信允許低於此年齡的子女協助家計,才是尊重當地生活型態與家庭需求的作法呢?
儘管在Mekong Plus服務的貧困地區,居民完成小學教育的比率超過99%,但後續的受教率卻不甚理想。由於沒有足夠的教室與老師,學生只能分批上半天課,因此在課餘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幫忙父母,在當地是很自然的現象。
貧窮是輟學的重要原因,只要未成年子女可以繼續求學,且確保工作內容無礙健康與身心發展,Mekong Plus相信容許他們協助家庭生計才能避免輟學更早發生。Mekong Plus優先協助子女仍在學的家庭,倘若發生家長執意中斷子女學業的狀況,Mekong Plus也會中止對該戶人家的援助。

何必去巴黎,讓巴黎自己找上門來

Mekong Quilts/Creations的產品仰賴親身體驗質感後的選購,與標準化大量生產的產品不同,因此不適於網購。Mekong Quilts/Creations有熱心的義工來來往往地在自己國家推廣銷售,在歐洲有少數通路據點,目前也考慮在澳洲、新加坡、吉隆坡、或曼谷擴充銷售據點,方式可能是設立海外門市,也可能是找當地代理商。雖然如此,出口並不是Mekong Quilts/Creations主打的銷售策略,因為考量運費、關稅與在目標市場營運門市的成本後,並不划算。與其特地跑到巴黎去賣,倒不如讓巴黎自己找上門來跟你買,因此在生產所在國的觀光客聚集地展開門市,鎖定外國觀光客市場才是上策。
在越南河內,如今已有3家門市,胡志明市也有2家門市。柬埔寨方面,金邊與暹粒各有一家門市。策略的擬定與執行也以這個市場定位為基礎,例如由外國設計師擔鋼設計(以義工的身分或是領取當地水準的薪酬)、可以客制化、嚴格要求品管、而且不打削價戰。
儘管如此,Mekong Quilts/Creations產品的價位仍屬平易近人,因為提供鄉村婦女勞力密集且穩定的工作機會才是這家社會企業的目標,有了穩定的銷售,她們才能待在村落就近照顧家庭,不必赴外地找工作貼補家用。

社會企業難唸的經

追尋公益目標與商業壓力之間的平衡點並不容易,不論是外國觀光客聚集地的店租還是廣告費用都是沉重的負擔。Mekong Quilts花了5年才開始獲利,Mekong Creations至今仍處於虧損。困難點包括產品原物料供應不穩定,有時甚至得請客人妥協接受相似的替代材質。
此外,雖然關鍵技術人員(如設計師)的本土化有助於社會企業的永續發展,可是偏高的離職率阻礙了培養本土優秀人才的進程。由於在薪資福利上沒有打肉搏戰的本錢,因此只能透過鼓勵工作人員多與計畫所在的村落互動,希望建立起情感上的連結與驕傲,藉此留住人才。
為了妥善迎接這重重的挑戰,Mekong Quilts/Creations的願景是尋求為社會企業打造的法律地位,越南官方為了鼓勵社會企業的發展,也有意願朝這個方向進行努力。
作者簡介:名字是菜市場名,因為姓戴就成了「待業中」,姓施就成了「失業中」,還有「就業中」、「營業中」、「作業中」等不勝枚舉。大學四年週週去育幼院教一位小朋友功課,沒想到小朋友的生日竟與自己同月同日。身為烏克麗麗(ukulele)的愛好者,可以為了彈Jake Shimabukuro的「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練習到茶不思飯不想。截至目前已特地去過9個國家擔任海外志工,其中最特別的國家包括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待了兩年。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目前於名列富比世2011年全球2000大的企業任職,在永續發展部從事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工作。

文章標籤

  • 社企案例地球村

    社企案例地球村

    由社企流編輯群介紹世界各國社會創新案例,讓你不出門也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