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小姐們的創業之路 台灣與日本的兩種模式
編譯:呂家睿
即使在職場上男女平權逐漸取代社會舊有價值觀,但真正獲益的女性多為中高社經背景。對於女性弱勢族群而言,自立已為困難,更遑論創業、實踐夢想。本文介紹的兩個案例,為台灣、日本兩地非營利組織以近似「社會企業」的理念與模式,各自用不同方法協助婦女創業。

來自三地門部落的手工藝品

三年前的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山區,位於屏東的三地門鄉也難倖免於強風豪雨,許多村落當時面臨了撤村的危急。雖然各界湧入的資源得以讓重建工作快速上軌道,但把路修好、把橋鋪好,不過只是重回正軌的第一步。隨著這些顯見的建設完成,外界資源逐漸撤離,此時對於災區居民而言,真正的重建之路才剛剛開始。
經歷風災後,三地門鄉的產業受到強烈衝擊,居民收入銳減。雖然公部門在當地曾辦理職訓課程,但由於執行程序繁瑣及諸多因素所限,最終職訓課程流於短期且無延續,無法符合居民真正需要。目睹現行職訓課程的侷限,在地的屏東家扶中心抱持著「安學、安心、安家」的公益理念,開設三地門彩虹工作坊。
工作坊聘請國家級工藝師教導織布、刺繡、皮雕等傳統技藝給當地最弱勢的婦女族群,並協助其接單、銷售。為達到真正自立,工作坊要求學員提撥5%的銷售收入作為集體重建基金,並由學員間相互討論基金的運用方向。縱然起初基金為數不多,但藉由親自參與,學員們更能理解自助助人理念,並從中獲得自信。
對於社會企業而言,成員的自我成長與營收同等重要,課程開設至今三年,已使超過60個家庭受惠,更有15名學員已獨立開設工作坊。本月初,在新一期學員的結訓典禮上,與佈滿會場的成品相映照的是學員們臉上自信的笑容,在這裡他們所學到的,可不只有一技之長。

日本近江女商的創業實驗室

十六世紀末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的外甥豐臣秀次在琵琶湖東側的八幡山旁建城,帶動周遭聚落發展。因水利之便加上地近京都,這座名為近江八幡的城市逐漸發展為重要貿易據點,在日本文化中,近江商人與大阪商人、伊勢商人齊名日本三大商人。
勇於創業、創新是近江商人的基本特質,而他們秉持的「売り手良し」、「買い手良し」、「世間良し」(對買方、賣方與社會都有益處的生意,才是好生意)的「三方良し」理念,更體現出了社會公益的重要。然而傳統價值觀下,日本女性多不被鼓勵外出工作,走入婚姻與家庭似乎成了少數能走的路。觀念束縛加上創業所需承擔的高風險,有著創業夢想的女性,最終也只能選擇放棄。但近來在這古城間,一套以女性為訴求的社會企業創業模式正悄悄展開。
由倡導男女平權的非營利組織「滋賀縣立男女平權中心」在今年開始施行的Challenge Shop,是一套協助當地婦女開展事業、實驗經營事業的一套計畫。中心使用一座於去年四月歇業的餐廳場地,將寬敞的空間分隔為眾多小單位,分租給當地婦女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創業嘗試。雖然只需繳納低廉租金(每平方公尺22日圓),但開業類別多以自製手工藝品與選用當地素材的餐飲服務為優先,目的即為優先保障當地利益,避免過度商業化。
除透過實務學習經營外,中心也提供課程與顧問為經營者把脈。「我認為這裡是懷抱著夢想的女性們踏入社會的第一步。」,中心主任三龜貴生這麼說。最新一期營運計畫已在本月初展開,同樣吸引眾多女性報名,開始追逐夢想的實驗。
以企業的營運看來,兩件案例的經營策略、永續發展性、營利模式等重要方針皆未完備,或許會被視為不健全。然而在社會層面上,他們證明了人的發展潛力不因其自身所處的弱勢而侷限,有時候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期待理念相近且更完備的模式將來能更多的出現在社會中。
 
  新井小姐的麵包店為本次Challenge Shop計畫中的第一個營業店家(圖片來源
資料來源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