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陳文姿Photo Credit: 陳文姿
環境資訊中心/陳文姿( 2017 年 8 月 21 日)
從綠意盎然的德國鄉間小路上,走向南威爾措露天礦場(Tagebau Welzow-Süd)的展望台,一整片灰黑異世界張揚的呈現眼前。成排的黑褐色土丘,從眼前直直延伸至地平線盡頭。一道道深陷的地溝像是大地被刨平後的刮痕,事實上,黑土來自地底,因為採礦而被挖上來堆放。黑土丘佔住滿滿的視野,左右綿延數公里。
展望台前的欄杆把遊客跟礦區隔離在 2 個平行世界。遠處可看見這個浩瀚工程的推手正工作著,巨大的挖掘機與輸送帶每天從地底挖出近 9 萬噸的褐煤,將褐煤送往臨近的火力發電廠,也就是天際線那 2 座正冒著灰煙的施瓦茲(Schwarze Pumpe)褐煤電廠。
褐煤是一種含碳量低、熱值也偏低的煤(註一)。幸或不幸,這一帶褐煤礦蘊藏量非常豐富。因為煤礦層深度很淺,當地居民從 150 年前就開始小型露天開採。東德時期約 1966 年發現地下礦脈延伸,因此展開大規模開採與大規模遷徙。
露天開採(註二)是先把礦層上的土全部挖除,再把開採過的廢土倒在開採過的地方。加上開採前必須抽除地下水,所以開採過後就成了整片蕭條與荒蕪,樹林、村莊與湖泊不復存在。這裡曾是許多人的家,因為開礦,有的人搬離,有的留在礦區或火力電廠工作,有的選擇反抗。
「魔鬼在我們地底放了煤礦」,從東德時期就抵抗煤礦開採至今,村民尤瑞許卡(Günther Juriscka)的眼裡,土地下是 13 個曾經存在的村落。
礦區一步步擴展,他所住普羅辛(Proschim)也被列在開發範圍(註三)。過去 30 年,他的抗爭未曾停歇。但現在,他用另一種抗爭的方式──把綠能帶進煤礦村,讓村民看到,不靠礦場的工作,綠能一樣能提供穩定的收入。
(長期對抗煤礦開採的村民尤瑞許卡(Günther Juriscka),望向一直往自己家鄉擴展的南威爾措露天礦場。攝影:陳文姿)
(長期對抗煤礦開採的村民尤瑞許卡(Günther Juriscka),望向一直往自己家鄉擴展的南威爾措露天礦場。攝影:陳文姿

家在煤礦上 普羅辛保衛戰 30 年

原本以為尤瑞許卡的世界就是不停對抗煤礦開發,但初次遇見,感受到的是他對農業機械的熱情。即便語言不同,他不掩興奮的介紹著各種珍藏的古老農業機械與車輛。事實上,也因為他的農機專長在農村具有舉足輕重的腳色,讓他逃過東德祕密警察「史塔西」的刁難而存活下來。
夏日的普羅辛是個典型的德國小鎮,綠樹、紅瓦、草地與安靜看著外來訪客的貓。這裡是尤瑞許卡的第二個家鄉。尤瑞許卡出生不久,老家羅森多夫(Rosendorf)即被煤礦場開發,因而舉家搬遷來此。
普羅辛距離礦場不到 2 公里。1984 年村民大會時,村民被告知礦場即將來此開挖,全村必須遷走。在當時,許多村莊都承受類似的命運,也接受這種安排。
這是因為到礦區或火力電廠工作收入更好,尤瑞許卡解釋。村民離開後,會被安排到附近小鎮展開新生活。受影響最大的是老人,沒了村落,老人變得沮喪失落,甚至死亡。
尤瑞許卡跟當時的市長雷曼(Erhard Lehmann)、以及後來成立農場的若許(Petra Rösch)等人決定反抗礦場開發。在刁難威脅與恐懼中撐過 6 年,終於等來 1990 年德國統一的這天。
「社會主義很糟,但資本主義更糟」,無奈,局勢並沒有改變,尤瑞許卡忍不住重批,「統一後,我們要對抗的是大財團,以及一切為財團的政府。」
(從google map 看南威爾措露天礦場(Tagebau Welzow-Süd)與普羅辛(紅色標記)。來源:google map)
(從google map 看南威爾措露天礦場(Tagebau Welzow-Süd)與普羅辛(紅色標記)。來源:google map

讓家鄉存在下去  刁難中普羅辛綠能布局 20 年

在擁煤勢力如日中天的 1996 年,普羅辛開始布局再生能源。20 年下來,現今村裡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 1.5MW,風力則有 13MW 。預計年底太陽光電將增到 2.5MW 。
對普羅辛而言,發展再生能源不是遙遠的國家能源政策,而是一種真真實實、對抗煤礦開發、保衛家鄉的一種選擇。
「我不是對環保很執著、很瘋狂的人。」普羅辛最大農場的女主人若許說,「假設我們同意開挖,8 個月後,煤礦就會挖光了,村莊也跟著消失。從小到大,我看過太多人因為礦場離開家鄉,這是我的家鄉,我要保護。現代科技進步,已經有更永續的做法,我們希望走向再生能源。」
在擁煤派眼中,發展綠能就是蓄意作對。尤瑞許卡突破阻撓,1996 年開始裝設風機。2005 年,若許打算引入生質能(沼氣)發電,但因技術還不成熟,延到 2007 年才正式進行。
若許說,地方政府一味傾向煤礦開發派,根本不肯支持綠能,幸而銀行看上綠能潛力,大方借貸,才讓普羅辛的綠能計畫得以繼續。
(普羅辛家戶屋頂的太陽能板。攝影:陳文姿)
(普羅辛家戶屋頂的太陽能板。攝影:陳文姿

產煤大國廢煤難 綠能支持在地就業 改革從根做起

德國能源轉型全世界都看到,廢核時程更是訂得魄力十足,卻很少人注意到,德國是世界最大褐煤產出國,擁煤勢力根深蒂固,加上礦場與燃煤電廠工人的生計問題,德國至今沒有廢煤時間表。
2016 年起,普羅辛的綠能計畫更進一步,與售電業綠色和平能源合作社(Greenpeace Energy)合作,讓全國民眾都能加入綠能對抗煤礦的行列。
方式是由綠色和平能源合作社提出售電專案 Solarstrom plus,想支持煤礦村轉型的民眾可加入專案,以每度電多付一歐分(約台幣 0.35 元)的方式集資成立基金,基金用於煤礦村的太陽能板設置,並提供在地綠能工作機會,例如綠色金融、電器維修、電網維護與建置等。
綠色和平能源合作社政策與溝通資深主任費德里希(Michael Friedrich)解釋,為煤礦工作的人擔心廢煤後會失去收入,失去尊嚴,所以我們要把機會帶到煤礦村,讓大家都看到,不用破壞環境,綠能一樣能帶來工作與收入,沒了礦場,一樣有新未來。
2016 年,德國批准巴黎氣候協定,以 2020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 40%(相較於 1990 年之排放水準)為目標。尤瑞許卡相信,煤礦時代結束的日子不遠了,33 年家鄉保衛戰終於迎來勝利。
但這不是終點,如何讓德國順利廢煤,仍是一大挑戰。對此,尤瑞許卡深具信心,「我們一定辦得到」。
註一:根據煤的碳化比率,由低到高依序分為泥煤、褐煤、煙煤、無煙煤等。褐煤含碳量低,發熱量也不高,大多數在開採地附近,直接作為燃料或是火力發電使用。(資料來源:科學online) 註二:露天開採:煤層的深度較淺時,由機具在地面開挖,將土石不斷移除直到抵達煤層,然後直接將煤礦挖出來。隨著開採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土石會被移除,因此會對地貌造成明顯的改變。這種開採方式除了對煤層其上的生態系統與水土保持造成直接傷害外,也同樣會影響廢土傾倒地點。(資料來源:生質能源趨勢) 註三:南威爾措露天礦場(Tagebau Welzow-Süd)開發範圍與預定開發範圍。 註四:德國近四分之一的電力來源仍仰賴褐煤。(資料來源:www.carbonbrief.org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以綠能作抵抗 德國煤礦村普羅辛的家鄉保衛戰
社企流數年來緊追台灣社企發展脈絡、掌握國際社企趨勢,與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星展銀行攜手,將多年深刻觀察精煉出10大心法,《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是台灣唯一深入探討「社會企業」的進階巨作,更多精采內容都在書中。→ 點此搶購!

文章標籤

  • 環保好點子,創新綠經濟

    環保好點子,創新綠經濟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是一個為環境大小事發聲的獨立媒體,不隸屬任何黨派、企業或個人​。我們相信提供真實而全面的資訊、創新且富建設性的行動方案,人們必能運用天賦的理性,展現其具體作為。我們用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媒材和媒介,為環境發聲,只為喚起更多關懷,凝聚更多力量,共同為我們下一代留住這片美麗的風景,與安身立命的家園。網址:http://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