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到咖手Photo Credit: 到咖手
「到咖手」是第二屆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的參與團隊之一。社企流編輯室透過第一線的採訪,帶讀者全方位認識到咖手團隊的社會創新模式,以及其在經營管理上的成功關鍵或挑戰。

文:郭潔鈴
上有長輩、下有小孩要照顧的中生代女性,被稱為負荷雙重壓力的「三明治族」。由於傳統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當家中成員需要照顧時,大多由女性承擔較多的責任,甚至不得不於人生黃金時期放棄職涯。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公布的 2016 年性平報告指出,25 至 29 歲的女性勞動參與率高達 9 成,與男性差異不大;然而 30 歲後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卻急遽下滑,降至 29%,主因為女性在面臨婚育及照顧家人的情況時,往往需在家庭或工作之間做出抉擇。
因家庭因素而離開職場的女性大多一去不復返,其中有 90% 選擇永遠離開職場。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認為,薪資待遇偏低及升遷不易,都是女性難以二度就業的原因。
曾在電子商務公司擔任人資主管的洪莉茜,同樣地遇上了因照顧家人而離職的難關,正值中年的她發現身邊許多有能力、有體力的同齡女性,皆難以重返職場發光發熱。
「一旦女性離開職場,以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說,是很可惜的浪費。」因此洪莉茜於 2015 年成立了「到咖手 885」平台(以下簡稱到咖手),運用離職女性照顧家人的經驗與專業,成為仍在職場奮鬥者的後盾。
(曾因照顧家人而離職的洪莉茜,創辦「到咖手 885」照顧服務媒合平台。來源:社企流)
(曾因照顧家人而離職的洪莉茜,創辦「到咖手 885」照顧服務媒合平台。來源:社企流)
到咖手的名稱取自於台語「幫手,幫幫我」的諧音,從名字便可一窺洪莉茜的理念,正是透過人與人的互助達到共好。
洪莉茜觀察發現,40 多歲的女性,可能是家庭主婦,或處於退休、半退休的狀態,而她們的孩子多半還在國高中階段,因此很難超時工作。「如果能夠讓她們有一份彈性工時的工作,對這些媽媽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於是洪莉茜籌組離職女力,讓她們於閒暇時刻可以接案照顧長輩、賺取經濟收入,並重新找回自我價值感。

職務再設計,開發「黃金三環」照顧模式

在到咖手平台中,洪莉茜參考了荷蘭居家護理機構 Buurtzorg 的社區照護模式和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 All in One 照顧服務,開發了一種創新的「黃金三環」照顧模式。(同場加映:他46歲才創業,卻用社區照護模式翻轉荷蘭居家護理產業!「我們什麼都沒做,只是讓專業的人自己來」
「黃金三環」照顧小組中包含了治療師、照顧服務員及生活老師 3 種角色。治療師如同扮演後勤部隊,由「師字輩」的醫療人員替長輩開課表、規劃指導建議,當中成員包括職能治療師、物療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與護士;照顧服務員和生活老師則為第一線的服務提供者,可將長輩情形立即回報給治療師做評估。
洪莉茜解釋道,由治療師及照顧服務員等具醫療背景的人士,提供生活老師更專業的資訊,這樣的模式是職務再設計,可以讓三者「專業有靠」,壓力不會僅落於任一方身上。
加入到咖手的治療師與照顧服務員,多半為洪莉茜於創業初期,參加無數場研討會、講座時累積而來的人脈,因認同到咖手理念而加入這份事業;而第一批生活老師則是在洪莉茜舉辦「關懷陪伴培力營」時尋得,後續則靠現有成員以口碑傳播,拉攏有志一同的夥伴。
(到咖手的「黃金三環」照顧小組模式。來源:到咖手)
(到咖手的「黃金三環」照顧小組模式。來源:到咖手
到咖手平台的「生活老師」,約為 40 多歲的離職女性,這群媽媽大部分沒有醫療或照顧背景,但卻有各自擅長的領域,例如曾是音樂老師、美術老師、園藝大師,或是燒得一手好菜的家庭主婦。
洪莉茜表示:「我們會借重生活老師本身的生活經驗,因為我們不可能憑空就來到這個年齡,一定有原生家庭或夫家的歷練。」
在到咖手中貢獻所長的媽媽們,主要提供生活化的照顧服務。舉例來說,有位媽媽是名綠手指,她時常陪伴一位失智奶奶,一起將家裡陽台上種滿植栽,帶著她親手翻土、播種、澆水,並賦予奶奶定期幫植物澆水的任務,讓她的生活更有目標。
生活老師獲取報酬的方式是以時薪計價,一次服務皆為 2 小時起跳。除了物質上的收穫之外,生活老師的專業能力與心理層面,也能因服務他人而獲得提升。
洪莉茜表示:「長輩覺得(服務)好玩,阿姨、大姐(生活老師)們也覺得很有意義,她們就更願意貢獻自己的時間。」
若生活老師有進修意願,洪莉茜也會安排需自費的進修課程,例如芳療、腹式按摩、藝術輔療等知識。不僅如此,照顧服務員和生活老師之間也還能互相交流,甚至因個人情況更換角色。
洪莉茜表示:「照顧服務員在台灣的年齡很多超過 55 歲,若有一天因為體力不好而流失立場,不是很可惜嗎?所以我們提供彈性,讓他能轉作生活老師;同樣地,當生活老師進到照顧產業,如果越做越有興趣,也可以再去上照顧服務員的培訓課程,所以這兩邊是可以互相交流的。」
此外,洪莉茜招募生活老師時,還會特別著重溝通兩大面向,以確保她們不僅是單純奉獻,還能保有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第一為服務奉獻和自身家庭要平衡。洪莉茜表示,到咖手訴求的是讓離職女性能活用自己的彈性時間,切記不可一心一意為他人服務,而忘卻自身家庭的需求。
第二為重視自己。洪莉茜解釋道:「很多女性前半生為了學業、工作、及成家後的家庭奉獻,都忘了自己的存在。」於是到咖手以社群力量,凝聚了一群夥伴,彼此互相學習、互相支持。
「我們經營這樣的『初老群』,希望透過走進別人的家庭後,再反思自己對生命未來的想像。」
到咖手的這群女性,在幫助長輩重新覓得生活熱情的同時,也替自己的生活增添了幾分精采。

多才多藝的生活老師,幫助長輩恢復光采

(到咖手的生活老師,以生活化照顧帶領長輩重新恢復光采。來源:到咖手粉絲團)
(到咖手的生活老師,以生活化照顧帶領長輩重新恢復光采。來源:到咖手粉絲團
生活老師的服務包括 3 個目標,分別為幫助長輩「吃得下」、「排得順」及「走得出去」。
「吃得下」是指生活老師會觀察長輩的吞嚥能力與咀嚼能力,料理出符合營養學,且容易食用的軟質或流質食物。
「排得順」則是當長輩有便秘情形時,生活老師會以芳療或腹式按摩等方式,協助長輩排便通暢。
「走得出去」指的是生活老師會藉由設計體適能、歌唱舞蹈、認知遊戲等活動,帶領長輩維持一定的體力與腦力。
舉例而言,有一位曾跌倒中風的奶奶,生病後家裡請了外籍看護,因此她幾乎不再需要做家事。這樣的狀況使奶奶認為自己不再被需要,反倒變得憂鬱、不太講話,最後甚至僅能回答好或不好等簡單詞彙。
洪莉茜透過家屬了解奶奶的情形後,便指派一位爵士鋼琴老師及一位舞蹈老師至奶奶家中。
爵士鋼琴老師從教奶奶發音開始,幫助她逐漸發聲,接著得知奶奶過去喜愛唱的歌曲,像是白牡丹、青蚵仔嫂等曲目,於是製作了字體放大的歌本,以鋼琴替奶奶伴奏、陪她一起唱歌,順利使奶奶溝通更加流暢;舞蹈老師則將治療師規劃的復健動作,融入白牡丹歌曲中,並創造獨特的舞步,使奶奶復健時不感到枯燥。
洪莉茜表示,人們對於照顧的既定印象,多半止於替長輩擦澡、拍背等生理層面的服務,而到咖手的生活老師則試圖欲兼顧長輩的生理與心理層面,令他們活躍老化。(同場加映:咖啡廳是給年輕人去的?和諧咖啡店為銀髮族找回生活熱情與快樂
洪莉茜強調:「我們不想取代外籍勞工,也不想被貼上看護的標籤。我們希望用最平易近人的、生活化的方式,來讓長輩獲得更多的精采。」

基礎穩扎穩打,3 年後拓點至 6 都

(洪莉茜盼望將到咖手模式複製到全台各地。來源:到咖手粉絲團)
(洪莉茜盼望將到咖手模式複製到全台各地。來源:到咖手粉絲團
到咖手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來自派案平台的媒合費用,以及提供給生活老師進修的培訓課程,課程也開放給一般民眾參加。到咖手曾於 2016 年舉辦 5 個梯次的關懷培力陪伴營,並在 2017 年舉辦了 8 場小型的進階訓練課程。
目前雙北地區共有 60 位照顧夥伴,3 年來累計服務過 100 個家庭,當中有 66 個家庭轉為常態服務。到咖手則於去年開始獲得較穩定的營收,已達到損益兩平。
談及創業初期面臨沒資金、沒人力的艱苦時期,洪莉茜表示:「很多新創最難熬的地方,在於到底是要燒錢、快速找到自己的營運模式?還是溫水煮青蛙、找到 Product Market Fit(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之後才擴充人力?」
本身沒有銀髮背景的她,決定穩扎穩打,參加大大小小的研討會、聚會等,累積知識與人脈,熬了 2 年才逐步邁入軌道。
洪莉茜表示,創業家初期經營事業時,特別需要前輩指點迷津,當初申請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便是希望透過 iLab 的輔導機制,在自己面臨誤區時,有人能夠給予提醒及幫助。
她笑談道:「創業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該痛的時候就是要痛一下。可是痛完有個像家一樣的地方幫你『秀秀』,還蠻不錯的。」而社企流 iLab,就是她口中「創業者的家」。
未來洪莉茜盼望將到咖手的模式,拓展到全台各地。「我們目前有小型照護事務所的拓點計畫,會儲備 6 位所長,在 6 個月培訓之後可以遍地開花。」洪莉茜目標於今年確立拓點的制度與流程,預計於 3 年後在 6 都皆能看見到咖手的團隊。
洪莉茜表示:「我們認為照顧服務沒有那麼硬梆梆,也沒有那麼悲苦愁情。」到咖手以創新的服務媒合模式,使離職女性重拾工作的成就感、讓長輩獲得更完善的照顧服務、也減輕服務提供者的負擔,達到三贏局面,替社區照護帶來新氣象。
核稿編輯:金靖恩
【iLab 孵化器徵件申請開跑!】Becoming More,成為更好 在你的創革路上,iLab 從 0 到 100 無縫支持每個階段的創業團隊! 只要你正致力於改善某個社會議題、透過商業創造影響力,無論你正在驗證點子或商業模式、測試市場與產品服務、商業模式與穩定營收建立階段,在 iLab 育成計畫裡,你都能找到對應的專業服務與資源,以及 100+ 與你志同道合的創業團隊社群。 ► 了解更多 iLab 孵化器 ► 這次孵化器與加速器同時開啟徵件,還搞不清楚自己適合哪個計畫嗎?iLab 診斷測驗,8 個問題馬上搞懂 ►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立刻申請孵化器
 

文章標籤

  • 社創團隊專訪報導

    社創團隊專訪報導

    帶你第一線認識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內的創業團隊,深入探索每個團隊動人的創業故事。自 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逾 100 位創業者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
  • 社會創業趨勢新知

    社會創業趨勢新知

    此專欄收錄 iLab 執行團隊每月精選的社會創業相關文章與 iLab 最新動態,帶領大家一同關注國內外最新趨勢與洞察。自 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逾 100 位創業者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