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莫拉克:大地的啟示
2009年莫拉克颱風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也讓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風災重創後的高雄六龜鄉,在歷經三年整頓後,硬體重建工程大抵完成。但有屋可住、有路可行僅代表基本生活機能的落實,如何發掘地方特色資產、推動城鄉互助的產業結盟、培養專業人才,進而達成自立,凡此種種,都成為風雨過後各鄉鎮、聚落亟待努力的目標。
以下全文轉載自台灣立報
 

再見莫拉克系列:大地的啟示

2012-11-13 台灣立報 撰文:葉杏珍
在「2012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年度主題館「從泥土出發」的展出主題之一「土地台灣:10個寶愛土地的食材故事與10個看見理想的熱血旅程」中,我寫下對於八八風災在地組織社區重建的感想:
2009年莫拉克颱風,就在「九二一大地震」將屆滿十年之際,創紀錄的雨勢所造成的山崩與土石流,重創南台灣山區,尤其在高雄、屏東、台東、嘉義等地造成許多居民流離失所,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災難重建工程,也將決定許多聚落或原民部落是否還能永續傳承的命運。 「全球暖化」、「極端氣候」,不僅是全球議題,也是在地議題,台灣在這樣的環境變遷下,重大的天災後的環境重建與產業重建,又該如何思考?第一次公部門支持在地組織社區重建人力,培力受創的社區人才,激盪社區的生命力,共同努力恢復居民生活與持續思考未來,一個可能需要常態面對天災的未來。
3年了,回顧這一路以來我在六龜的經驗,也只能說是一層緣份再疊上一層的緣份。風災過後道路不通時,因為我的一句話問話:「需要幫忙嗎?」與當時高雄縣社會處朋友的一句回話:「那你來幫忙搬物資。」就此結下緣份。
我們原本是要在隧道口幫忙傳接物資的,後來因為道路搶通,找了一起去的救難隊朋友們,坐著吉普車送物資到中興社區、新發國小等地。後來又因為旗美社大參與救災,希望我幫忙做志工調度,其實多數是在拜託大家這時候別進來,後續的支持其實更重要;也幫忙社區募集一些我們沒想像到的物資,例如水管,蠟燭等;後來再幫忙規畫有機課程,讓社區在天災後重新思考復耕時,能有微風市集的農友們的經驗分享;當然,也跟著理解風災過後的大大小小爭論,例如安置問題、重建方案等。
我無心於大政策,只想踏實的做點自己能做的事情,而接下來的「八八風災在地組織社區重建人力支持計畫」,是我能力所及,能盡一份心力,能再陪伴社區的事情。

真正的重建工作才要開始

3年了,對於政府來說,重建工作應該大抵算完成了,因為居民有房子可住,有路可通行了,但相較於日本對於重建工作10年一期的想法,其實真正的重建工作才剛要開始。
有屋可居,有路可行,這只是基本的生活需求恢復,根本還談不上重建;社區人力資源,也在重建人力支持計畫中,開始有了新可能,但也還不到能深耕社區的能力。但災後的重建資源就將畫上句號,在還沒真正開始之際就已結束。雖然培力社區重建人力時,就時常提醒社區工作者,需要自立自強,不可常有依賴政府資源的心態,但陪著社區人力走過這一段,我感同身受這當中的悲與苦,累與淚,因此屢屢看到政府資源的分配,常也感慨對於都市建設從來都沒有年限,但偏鄉社區經營,總都是資源有限;稍縱即逝的百秒煙花預算,到底何時才能變成社區重建十年經費啊?!
重建,到底該怎麼做?應該需要重新思考吧!因著這樣的想法,從成為「八八風災在地組織社區重建人力支持計畫」在六龜地區的輔導老師開始,也是我學習社區工作的開始,這一路,我們看見每一個重建人力對於社區想盡一份心力的努力,不斷的投入所學與所能,執行一個又一個的案子,只為關心社區每一個人的需要,阿公阿嬤的照顧、孩子的課輔、婦女的成長,社區產業的發掘等;然後怎樣還可以更好?是他們不斷在提問與尋找的,也是我在陪伴思考的。
我們認為重建不僅是硬體的建設、生活機能的恢復,更應該是重建一個安居樂業的家園。而且是在全球環境變遷下,重大天災後的環境重建與產業重建的前提下,我們重新建構人與人之間、人與土地的關係。

串連在地團隊實踐新目標

我們因為莫拉克風災體驗了大自然的力量,我們也因為家園需要重建回到了故里,3年的努力與堅持,當我們都還想繼續留下來時,我們還可以創造怎樣的可能性,思考下一階段,我們將串聯社區人力,集結社區經驗,形成在地團隊,建立互助機制,創造社區產業。我們希望再有3年的計劃來推動4個計畫:
一、在地資源發現未來計畫
社區結構在工業與商業的衝擊下,逐漸失去了人們對在地生活的關懷,我們期待社區夥伴重新發現在地生態環境、土地資源、傳統文化等資源,重新建構人地關係,發展未來魅力資產。
二、社區文化創意行動計畫
在地資產的多元性,該如何的展現,我們認為需要以社區文化意識的基底,重新發掘與探討,賦與土地生命活力與理想希望,觸動消費感動力,才是社區產業永續與行動的基礎,創造美學經濟。
三、城鄉互助產業結盟計畫
農村人口流向城市、高齡化嚴重;城市生活緊張,許多人又開始嚮往鄉村生活。如何因應與思考,我們希望透過城鄉互助的方式,建立產業結盟,推動社區支持農業,企業認養社區的方式,提供城市居民體驗鄉村生活,同時支持農村產業。
四、小鄉企業育成支援計畫
建立社會企業的經營模式,培養專業營運人才以及育成輔導能力,複製自給自足,利潤回饋社區經驗,支援小鄉人力與創業需求。
第一年需要獲得外界資源來做,第二年團隊應該自己賺錢來做,第三年團隊已經需要自給自足。那麼在另一個3年,在地團隊必然有能力再協助更多社區,創造更多可能,等著十年一期的檢驗。如果你曾經想參與重建,一群從在地及基層培育出來的社區工作者正邀請你來加入!你的資助與支持,將為重建地區及社區工作帶來改變和可能! (旗美社大莫拉克社區重建站六龜區輔導老師)
寫信給葉杏珍:joanneyhc@gmail.com
你相信嗎?其實你也有改變社會的力量、Just do it!
憑著信念 不用是超人,也可以拯救世界 不用有翅膀,也能逆風飛翔 從他們身上看見夢想一步步實踐發亮 From idea to action  2月3日(日),社企流邀請你一起讓想像萌芽茁壯
按此進活動網頁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