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看中國社會企業的萌芽與發展
編譯:郭鵬宇
7年前,身在香港的黃卓健和伍致豐決定開創一個小生意來解決一個他們認為相當嚴重的社會問題。
「敬老尊賢」是中國文化的傳統觀念。辛辛苦苦地養家糊口過了大半輩子後,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通常可以得到年輕一代的悉心照料,安享晚年。
但在香港這個擠滿了超過七百萬人的壅塞都市,一般的住宅是小的可憐,而當地人又往往沒日沒夜地工作著,因此有許多的老人得不到家人的照料,而必須住在療養院裡。
根據黃先生的說法,由於安養老人的費用高昂,香港政府從1990年代開始,逐漸刪減給予非營利組織在這方面的補助經費。
「香港昂貴的地價和勞工成本,不僅僅是重大的社會議題,它也讓照顧老年人變得更加困難。」黃先生在拜訪元朗西郊區的安老院時如此告訴BBC新聞的記者。
也因如此,私營的老人團體療養院,雖然提供的看護品質往往不是那麼好,反而變得普及。許多年長的市民,覺得他們置身的療養院並無法照看他們的需求,他們的家人也對此感到不安。

創新的生意模式

於是,黃先生和伍先生設立了「長者家」(Home of the Elderly)的服務,年長市民可透過這個平台來找尋符合他們條件的療養院,年長者和他們的家人可免費使用這個服務平台,反而是每間療養院會為每一筆成功的配對成果付費。
這樣的生意模式在當時的香港鮮為人知,但這模式卻為這座城市最早出現的社會企業之一打下了基礎。
不同於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必須以賺錢獲利和自給發展為目標;但社會企業所賺取的利潤通常會比一般企業要少,並將報酬再回收投資於與本身相關的慈善機構,以求解決社會問題。
時至今日,「長者家」已擁有40名的職員,而且香港本地六百家的療養院有將近半數和它有合作關係,其利潤去年達到了100萬港幣 (約380萬台幣),其中有三分之一捐給了黃先生和伍先生創立的慈善基金會,用來推廣對年長者需求的重視。
有一些社會企業也選擇跟中國政府合作,以求能更多地接觸到需要幫助的人群。
設立於香港東部的One Earth Designs公司,推出的旗艦產品是一重達20公斤的太陽能烹煮爐,利用陽光的能量,一公升的水只要十分鐘就能煮沸;這款產品的目標客戶是身在中國西部的廣大鄉村地區、缺電且貧困的居民。
該公司的共同創辦者Catlin Powers說她想致力解決鄉村居民燃用例如木材、排泄物和煤等固體燃料,從而衍生的大範圍且嚴重的環境和健康問題。
「我們最初成立的時候原本是個非營利組織,但在著手於社區項目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如果要觸及到所有有需要的群眾,我們必須有大規模的增長。」Catlin表示。
「而能讓我們持續增長的唯一方法就是持續地產生利潤。」
Catlin估計,在中國大約有七億人使用會產生污染和導致死亡的固體燃料,在印度的使用人數也差不多,而在東南亞的使用者大概有三億人。
在人民無法負擔價位在100到200美元的太陽能烹煮爐的區域,One Earth計劃直接將產品賣給中國政府,而政府會再以大幅補貼的價格賣給人民,實際銷售將從今年展開,明年預估能達到收支平衡,到2016年為止的銷售額將上看4500萬美元。

崛起的趨勢

在中國,社會企業的發展已逐步起飛。
根據瑞士銀行UBS和因斯德商學院(Insead Business School)在2011年針對亞洲家庭慈善事業所做的一份研究報告,40%在中國的受訪者表示社會企業的興起是最可預測的新潮流。
「長者家」的黃先生表示,社會企業在中國的崛起其實和一般大眾對國營慈善機構的不信任感有關。
他說:「因為社會大眾之間的互信程度不夠,自己創造價值要比向人要求捐助來得容易的多。」
UBS和因斯德商學院的報告指出,在所有調查的亞洲國家裡,中國的慈善事業受政府掌控的程度最深,大多數在中國的慈善機構都不被允許公開地募款;在2008年,89%的總捐款額都給了公家支持的組織,例如紅十字會和其它中國民政部下屬的團體。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後,不論是公司或是個人捐獻在短期內都有成長,但去年的一則醜聞卻嚴重地打擊了中國的慈善機構。
一名年輕女孩郭美美公然在網上炫富,並宣稱為中國紅十字會商會總經理,雖然紅十字會否認了和郭美美有所關聯,另外有一名據說是她男朋友的董事因該醜聞而離職,但其所造成的傷害已難以挽救。
根據富比士雜誌的報導,在醜聞爆發後,中國前一百大慈善家的捐款總額整整下墜了41%,反映出對政府支持的慈善機構更普遍地不信任。
當億萬富翁比爾蓋茲和沃倫巴菲特拜訪中國,試圖遊說中國最有錢的富豪們捐出他們的財產時,據說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告知兩人,中國人較偏好將錢投資在有社會擔當的企業上,而不是捐獻給慈善機構。
亞特蘭大Village Capital的執行董事Ross Baird與中國、美國、肯亞和印度等地的社會企業家時常合作,他覺得馬雲的觀點相當合理。
「我覺得中國人是世界上天生最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民族,而在任何一個國家,企業家總能比其他人更靈敏地察覺到某項需求,並進而採取滿足該需求的行動。」Ross說。
Ross表示,雖然有關社會企業成長的數據還很欠缺,但對類似Village Capital這樣的投資者來說,社會企業相關的資金投注機會正以成倍的速度增長。他舉例說明,柯林頓全球倡議(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支持的易社獎學金在2011年收到了100份的申請書,但在2012年申請書的數量卻倍增達到了1000份。
而在大陸彼岸的香港,「長者家」的黃先生已在籌劃他的下一個事業。
身為一個專業的義肢矯形師,他想要回收被丟棄的義肢,重新修整後,再開著卡車在中國到處跑,把義肢提供給有需要的人。
他還在建構這個生意模式裡的細節,但他很肯定,做生意會是解決社會問題最好的管道。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