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也該邁向IPO?
編譯:王子瑜、高克瑋、金靖恩
編按:迦納的能源公司CEO Hugh Whalan,提出三個社會企業在財務上有機會成功的趨勢,希望社會企業能與一般創新事業一樣,享受IPO可帶來的益處。(本篇為作者個人觀點)
社會創業也逐漸邁向IPO潮流(圖片來源)
幾乎每個創業家都經歷過為了籌資而四處奔走的階段,因為對創業者來說,最終的成功就是要「被高價收購」或「首次公開發行」(IPO,註一)。在矽谷,這兩種退場方式可能在短期內就會發生,並為創業者帶來大量財富,例如臉書、推特及Groupon等矽谷知名新創事業。
當大量的矽谷新創公司成功退場之際,社會企業往往仍在一輪又一輪的募資拜訪中掙扎;儘管公開上市並非公司成功的唯一途徑,且把社會企業拿來與科技公司相比並不公平,但這卻道出社會企業要得到投資者青睞的難處。不過作者也提出三個未來創投的走向,指出社會企業追求財務成功的轉機。

趨勢一:創投的目光開始轉向社會企業

許多矽谷知名創投,如:Vulcan Capital及Khosla Ventures,近年來開始將投資標的轉向非洲及亞洲市場的社會企業,期望他們能當領頭羊,帶來更多創投積極地投資社會企業,因為目前社會企業的投資評估太曠日費時。

趨勢二:資金正流向有潛力的社會產業

有些社會產業只需要一點推力就能成功。舉例來說,Leapfrog Investment當初發行三億美金的微型貸款基金,投資那些提供窮人微型貸款服務的公司,而Leapfrog對這些微型貸款企業的投資,幫助這個具有潛力的產業迅速成長。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來看,在2005年,全球50家大型保險公司只有7家提供微型貸款業務,現在已經有33家提供類似服務,因為他們發現這是具有成長潛力的市場。

趨勢三:社會企業與慈善不應混為一談

社會企業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結合了社會使命與商業模式,但這慈善與獲利的天平兩端常只專注在慈善,因為獲利往往被認為是膚淺的。然而,假若沒有商業模式、沒有營收,就別想創投的錢會主動送上門來。 財務成功對社會企業來說很重要,因為這可以讓公司取得更多的資源,並接觸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使用者;更重要的是,創業家的退場將讓他們有機會把成功的經驗與財富重新投入更多的社會企業。PayPal、Google及Twitter的上市,幫矽谷創造了1600位百萬富翁,社會企業也需要建立這種風氣,畢竟高風險低報酬的事業可能無法長久。
註一: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俗稱上市,意指公司透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股民)增發股票,此舉能為公司籌募快速發展所需的資金。公司上市後,股票皆透過證券交易所自由買賣,只要持有股票者皆是公司股東,享有股東權益。
延伸閱讀:
嘿,夢想家 在追夢的旅程中,只有熱血還不夠 創意、耐力、眼界、同理心…, 現在就報名社企流三週年論壇, 聽30位社會創革者談談創業那些年,「比熱血更重要的事!」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堅持的力量,報名請點此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