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名人代言以前,請先想好這四件事
編譯:蘇怜媛
名人形象往往被用於推動公眾參與有價值的活動,而事實也證明了這的確有效。已經至少有175位各國大使曾協助聯合國吸引各類群眾關注不同議題,包括解決貧窮及性別歧視等。然而這類的背書卻也引起全球部落客及主流媒體的爭辯,甚至出現 「celebrigod」、「charitainment」、「badvocacy」等負面辭彙。
社會企業家應該注意名人與慈善兩者關係所引發的批判性評論嗎?或者,應該藉由 celibrigod來吸引更多民眾關注慈善?

找到更多觀眾

Livity是一個協助企業與年輕族群溝通的組織,他們選擇與知名音樂人Plan B合作來打響somewhereto_project的知名度。somewhereto_project旨在協助年輕人找到免費的實體空間,使其能夠成立自己的事業。此計畫已經獲得Big Lottery Fund和Nesta的金援,因此名人在此計畫的功用並非是募款,而是觸及到尼特族(編按:NEETs,意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也沒有在進修的青年族群)。
Livity找了Plan B以及此活動的目標族群—年輕人一起創造這個活動。Livity的業務總監Anna Hamilos表示,他們的目的並非隨便找個政治人物站台,而是要找到能讓年輕人產生共鳴,並願意效法的對象。Plan B熱情的形象與此活動的核心目標及價值不謀而合,且他在述說自己的經驗和動機時完全不需背稿,能夠充分說服年輕人,是此活動的絕佳人選。

風險:不確定性

然而找名人為慈善活動背書也有其風險,名人未來的行為以及造成的社會觀感是不可預測的,且往往是弊大於利。例如,名模Naomi Campbell曾於1999年參與PETA(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ading of Animals)海報的拍攝,上頭寫著「寧願赤裸也不會穿毛皮製品」,然而海報釋出後沒多久,Naomi卻立即自打嘴巴在伸展台上穿皮草大衣。
而在今年初,「黑寡婦」Scarlett Johansson也因代言SodaStream而中止與OXFAM的合作,因為OXFAM是個對抗貧窮議題的國際組織,而他們認為位於約旦河西岸(West Bank)的以色列公司SodaStream造成當地的貧窮,且壓榨巴勒斯坦人的人權。

政治人物,名人,或兩者? 

政治人物背書雖然無法造成廣大的迴響,但未來的不確定性也較低。Jane Cormack是YKTO 公共行銷部門的組長,目前正進行Outset programme,此計畫提供貧困者一系列的服務,並已取得英國商務大臣Vince Cable個人的支持。Jane表示得到Vince Cable的支持正代表了他對於此計畫的認可及重視,這對團隊來說意義重大。
有些社會企業則同時找了名人及政治人物來背書。Riders For Health旨在確保醫護工作者能藉由摩托車到達偏遠的非洲村落,進而解決當地醫療問題。該組織前陣子找了曾在世界超級摩托車錦標賽拿過13次冠軍的Randy Mamola合作募款,吸引更多英國地區喜愛摩托車的騎士們支持這個活動並參與改變。
英國政府甚至承諾將加碼全國捐款金額為雙倍,英國國際發展大臣Justice Greening表示:「人民所捐的每筆款項都將變成雙倍,並用於協助非洲人民得到醫療資源。」這便是一個名人及政治人物皆為慈善活動背書並吸引捐款的例子。

社會影響力?

根據羅格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由運動員、電影明星以及新聞播報員站台的慈善活動募資效果最好。研究結果也顯示,名人代言能使非營利組織分配更多資源在達成任務上,而非募款活動。
以上的例子皆告訴我們,社會創業家在找尋名人為慈善活動站台時,必須要有詳盡的策略,且將潛在的風險考慮進去。不過目前證據皆顯示,運用政治人物及名人吸引群眾、提升可信度及募款皆相當有效。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