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在空油桶裡的電腦,在烏干達該送人好?還是賣人好?
文:蔡業中
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烏干達開發了一款名為Digital Drum的太陽能公共電腦資訊站。緣由是在南非頗受好評的Digital Doorway資訊站,啟迪了UNICEF在烏干達的團隊進行就地取材的研發。在2010年,他們本來是為了修車而來到烏干達首都的一間修車店,結果卻變成僅花3天時間,就與修車師傅研發出運用內胎與密封膠讓筆電和鍵盤防水,並嵌進空油桶製出Digital Drum的原型。
在南非推廣的Digital Doorway。(圖片來源
UNICEF所開發出來的Digital Drum。(圖片來源
根據UNICEF的想法,Digital Drum在欠缺教育資源的烏干達可以成為縮短數位落差的一帖良藥。希望透過設置Digital Drum來提升青年中心、社區資源中心、教師學院、以及其他學習空間的資通訊科技(ICT)功能。
Digital Drum的硬體構想是改造空油桶來包覆保護電腦機身。打造空油桶成Digital Drum堅硬外殼的工程,運用常見的角磨機和金屬電弧焊機即可組裝完成。有了良好的保護,擺設Digital Drum的地點將很有彈性且不易受到天氣條件的影響。
不只有硬體,軟體也在UNICEF的考量之內。除了安裝「烏干達門戶」(Uganda Portal)來充實資訊站內容之外,還兼顧教育功能包括國家課程大綱、校園安全指引,並放置影片來宣導學校課程、公共衛生、避免女性輟學、以及提升老師的出勤率。
Digital Drum可以因地制宜與在地組裝,擁有Digital Drum的場所還可提供上網與手機充電的收費服務,以支應後續維護的財務需求,是很棒的國際發展點子。但僅僅有好點子未必足夠,還要經得起時間考驗才行。細節裡的魔鬼很多,例如UNICEF是否有將保養、更新Digital Drum的培訓與資源排入整體規劃?如果有,保養人員是專職的嗎?他們會比一般企業的客服人員更敬業嗎?因為沒有專案是永遠的,所以技術人員流失後有辦法找到人替補嗎?後續補充更新的元件會不會有一天中斷呢?
資訊站的內容與擺設地點有無符合當地社區的脈絡與需求,是另一項重點。如果這是UNICEF送的禮物,社區居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接收禮物。但如果社區得透過分期付款或微型貸款來負擔設備的部分費用,相信社區會因此而認真檢視每個環節,以確保Digital Drum能為當地發揮最大的效益。
更顛覆的說法是「施予還不如販賣」。如果Digital Drum成為一項成功的商品,由企業來進行販售的話,自然會進行嚴謹的市場調查,以便在最需要Digital Drum的地區推廣產品。如果有財務回報,企業更會為了後續保固與下一代產品升級而努力。
商業方法不是萬靈丹,卻是忠實呈現供給與需求關係的最佳模式。想知道自己提供的幫助究竟實不實惠,不妨問問受助者是否願意成為買家?想了解援助的模式是否永續,不妨問問自己如果開公司將它商業化,公司維持得下去嗎?
延伸閱讀
嘿,夢想家,只有熱血還不夠! 在追夢的旅程中,你需要懂的還很多。
創意、耐力、眼界、同理心…,社企流邀請八位築夢踏實的有志之士,告訴你那些比熱血更重要的事。
按此進活動網頁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