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的養成
肯定是因為英語教育普及,加上英語補習班推波助瀾,台灣這幾年很熱衷萬聖節。一起吃飯的兩個小姪女興奮地說,晚上要去找鄰居要糖果:「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
我問她們,如果你們有很多糖果,要不要分給沒有糖果的小朋友?
「不要!」兩個小女生笑嘻嘻地說。 「可是很多吃不完呢!」 「吃不完丟掉。」
追問了幾次,她們還是寧願丟掉也不給別人。我生氣了,訓了她們一頓。母親說我太小氣,她們還是小孩子呀!
我氣呼呼地回家上網,想找找萬聖節到底什麼來路,結果找到這支「父母假裝吃光小孩萬聖節糖果」的短片。短片中,許多父母假裝吃光了孩子前一晚從鄰居家討來的糖果,稚齡孩童聽到此一噩耗,要不是立即痛哭失聲,要不就是對父母惡言相向,「真情」流露。
 
 
對比影片中的小孩,我的小姪女的確不算特別惡劣。小孩的「真情」,也許原本就是天性的一部份。
朋友的孩子說要養狗。不是八、九歲的小孩子,是十八、九歲的大孩子。大孩子信誓旦旦,說養狗可以培養自己的責任感。雖然一聽就知道是邏輯不通的自欺欺人,但朋友還是買了。果然,養狗並沒有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而是證實了孩子沒有責任感。大人替狗把屎把尿,孩子照樣東玩西玩。
朋友的孩子說要買車,以便去學校上課,雖然明明一班公車就可以到學校。朋友買了,加油要錢、停車要錢、養車要錢,當然是大人出錢。孩子會因此把書念得比較好嗎?我一點都不看好。至少,有沒有車子和書念得好不好,絕對不相關。
朋友說孩子身體不好、說孩子要準備英檢,所以孩子不必做其他事。如果照這種方式養孩子,就算孩子之後身體變好了、英檢通過了,會成為一個好人嗎?我很懷疑。 常在街上看到揹著提著大包小包的父母,臉色像雷雨前的天空一樣暗沈,還要狼狽地分出一隻手來牽小孩。不過即使如此,兩手空空的小孩往往不怎麼領情,要不是抱怨捷運上沒位子坐,要不是嘟嘟囔囔要買這要買那。
我沒有小孩,不必忍受這樣的窩囊,也躲掉生養靠爸族的風險。不過在少子化的台灣,不生不養孩子已被定罪。有孩子的朋友開玩笑說,難道以後要靠我的孩子養你?我心裡想著但不好意思說出口:你的孩子將來會不會養你都難說,我怎麼敢奢望要他養我呢?
「養兒防老」是個遠在天邊的棒棒糖,取得之前變數太多,操之不在己,父母應該醒一醒。倒是如何訓練自己也訓練孩子自立自強,避免讓自己溺愛孩子愛到盲目,避免養出開著超跑酒醉駕車的惡性媽寶、靠爸族,比較實際。
其實我也是個媽寶。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我四十幾歲了,仍是個媽寶,這是非常非常幸運的事。母親總是擔心我冷著了熱著了餓著了太晚睡了睡過頭了,前一分鐘才說我肚子太大應該減肥,後一分鐘又叮嚀我肉要吃魚要吃青菜要吃水果要吃這是雞湯呀記得要喝。
親情是不理性的,自己的孩子永遠是孩子,永遠需要被照顧,即使孩子已經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有了老花眼。而自己的孩子也永遠是對的好的乖的善良的,如果有人說他偷搶拐騙吃喝嫖賭殺人越貨,那一定是被誤會或者被栽贓。要是罪證確鑿孩子也認了,那百分之百是被朋友帶壞的。
愛自己的孩子是強大的天性。父母的功課是克制自己對孩子不理性的溺愛,以免把孩子養成媽寶、靠爸族。
依賴父母是孩子的生物本能。孩子的功課是克制自己對父母沒有限度的依賴,以免把自己變成媽寶、靠爸族。
並非所有的天性與本能都應該被縱容。自私自利、欺善怕惡、貪嗔痴怨、嫌貧愛富、貪財好色、好吃懶做,都是生物本能,都是天性,但是也都必須自我克制,並且受到法律制度與道德習俗的約束。否則,人人都照著天性與本能行事,雖然很自由,但是,也就沒人能夠苛責黑心商人賣黑心油了。
全文轉載自天下獨立評論專欄

文章標籤

  • 流浪之歌,四方之聲

    流浪之歌,四方之聲

    大學讀的是公共行政,隱約記得這個學科的宗旨是以「公共利益」為目的。畢業後誤打誤撞進了媒體,在已故老闆Lucie的引領下接觸了東南亞,並參與《四方報》的創辦,從此找到值得死而後已的打拚方向。《四方報》創辦自2006年,目前有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等五個版本,並在2011年獲頒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之社會公器獎,張正也在2012年獲得「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讓弱勢發聲」,是Lucie的墓誌銘,也是《四方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