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台北火車站
「你第一次來台北,我來火車站接你吧!」
「好呀!謝謝學長!」
「火車站很大,我們就約在『台北火車站』的『火』字下面囉!」
「喔,好!『火』字下面!謝謝學長~~」
在電話中,學長與大一新鮮人相約見面。「學長人真好!」新鮮人心裡想。
新鮮人背著大包提著小包,又焦慮又興奮地搭火車來到台北,出了火車站,抬頭一看,臉上三條線,嘴裡三字經:根本沒有「火」字!
這是大學時的笑話,學長吹噓著怎麼整學弟妹,但願沒有哪個學弟妹真的被整到。
不論是火車站、公車站、捷運站、高鐵站,交通最便利的車站,永遠是兩地相約見面的第一站。在第一站見面之後,口袋有錢,或者真有必要,才會去第二站、第三站,去開會、去抗議、去遊山玩水,或者去喝咖啡去看電影去開房間。
如果要省錢,或者沒有必要,最乾脆的方式,則是雙方在車站碰頭,結束之後就地解散。例如現在流行的網路購物,買家賣家約在捷運站裡,在低低的隔牆兩側「面交」,其中一方還不用出站,省錢。
許多在台灣的外籍勞工相約見面,也是約在車站。相對於台灣本地人,他們比較沒錢(例如外籍看護工,一個月的薪水是低於基本工資的15840元)。再者,也相對沒那麼必要。他們渴望的只是暫時脫離工作場域,見到熟悉的面孔,吃熟悉的食物,以熟悉的語言交談,尤其,時間有限(早上放假,么八洞洞收假),沒空離開車站去第二站、第三站。車站不但是他/她們相聚的第一站,也可能是唯一的一站。
前幾天是一年一度的伊斯蘭教開齋節,作為全台最大交通樞紐的台北車站,照例人山人海。許多「經過」此處的台灣旅客乍見如此陣仗,恍若置身異國,難免吃驚。萬一這位台灣旅客趕時間,被席地而坐的移工擋住去路,不免就更生氣了:「這些人沒事聚在這裡幹嘛!」
不過,這些人當然不是「沒事」聚在這裡,只是「我們」沒注意到他們的事。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節日,重要性好比華人的農曆新年,基督徒的耶誕節,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的20萬在台印尼移工,經歷了日間不可進食飲水的30天齋戒之後,這個星期天放假相聚。不是飢餓30「小時」唷!是30天呢!這種苦盡甘來的聚會,興奮可想而知。
無奈的是,印尼移工在車站的人潮與興奮,必定會影響其他人、尤其是不明所以的台灣旅客的權益。
雖然重要地景、交通要道被挪作他用不乏先例(例如中正紀念堂被用來養鴿子、台北101被用來拍照、立法院被用來分贓、科學園區被用來炒地皮、凱達格蘭大道被用來抗議、捷運站被用來面交、人行道被用來騎腳踏車、學校旁的街道被用來當夜市、高速公路被用來停車或者慢跑),但是,台北車站以及任何車站,都是為了交通目的而設立,被挪作他用,無論如何難以義正辭嚴。只是,只是,這是一年一度的開齋節呀!就像一年一度的媽祖繞境、一年一度的跨年煙火,不是突發事件,都早就清楚寫在日曆上了!標榜追求多元文化的台灣,一定有能力好好處理的。
其實也不必談到「多元文化」,不必抬出「人權」、「兩公約」、「將心比心」等等高標準,只要想,當台灣子弟去海外留學打工時,我們希望其他國家怎麼對待我們的子弟,就足夠了。你希望國外雇主在台灣節慶時,同意台灣子弟聚會慶祝嗎?如果是,就請擔待一下自己的不方便,同意讓照顧台灣老人病人、替台灣做3K工作的移工們聚會一下吧!(同樣的句型還可以衍伸:你希望國外雇主不准台灣子弟用手機嗎?你希望國外雇主扣留台灣子弟的護照證件嗎?你希望國外雇主不准台灣子弟每週放一次假,到處看看玩玩交朋友增廣見聞嗎?)
最後,建議各大車站,以正面的心態處理明年的開齋節:對其他旅客,事前多加宣導,當天多加疏導(就像每年的春節交通輸運措施),針對參與開齋節的「消費者」(他們有很大比例是旅客呢!),舉辦活動,大賺一筆,賓主盡歡,皆大歡喜。
(原文刊載於天下雜誌2013/9月529期)

文章標籤

  • 流浪之歌,四方之聲

    流浪之歌,四方之聲

    大學讀的是公共行政,隱約記得這個學科的宗旨是以「公共利益」為目的。畢業後誤打誤撞進了媒體,在已故老闆Lucie的引領下接觸了東南亞,並參與《四方報》的創辦,從此找到值得死而後已的打拚方向。《四方報》創辦自2006年,目前有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等五個版本,並在2011年獲頒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之社會公器獎,張正也在2012年獲得「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讓弱勢發聲」,是Lucie的墓誌銘,也是《四方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