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社企:小智研發-技術與行動力決定一切
文:呂家睿/圖:小智研發、呂家睿

「本月社企」為社企流編輯室其中一個撰寫主題,每個月會介紹一個具有社會創新性、獲利能力、與永續經營潛力的社會企業,除了分析該企業的社會創新模式外,也會較為深入地報導其在經營管理上的成功關鍵或面臨挑戰,希望讓讀者全方位認識一個社會企業。

2010年的台北花博,一座獨特的場館建築喧賓奪主地搶走了百花爭豔的光彩,成為世界注目焦點。這座以永續、環保理念砌成,樓高九成的遠東環生方舟(FE EcoARK),建材運用的是150萬個回收寶特瓶,創下最輕、最耐震、最節能等綠建築的七項全球第一,更吸引紐約時報、英國衛報、華爾街日報、路透社等世界知名媒體報導,台灣建築設計一洗陳舊刻板形象,站上國際創新舞台。
而在這場建築創新中,出乎眾人所意料,從研發到實踐悉由台灣團隊包辦。其中的總舵手,小智研發創辦人兼董事長黃謙智帶著獨特經營理念,不斷地在創新產業間乘風破浪。

玩出自我 玩出專業

「我們公司的人都很喜歡『玩』,討厭既有的事物,喜歡做些新東西。」黃謙智說。辦公室內隨處可見的創新嘗試與專注「玩」研發的員工們,共同塑造出小智研發充滿創意的企業文化。而不僅於事業,如此特質也同為黃謙智的個人寫照。
國小畢業後赴美,從起初因英文不好遭懷疑學習能力,到以優異成績自哈佛大學畢業。一路獨立走來,黃謙智深刻體會到唯有在專業上積極地自我學習、加強,方能成功。而培養這股高度競爭力的源頭,除了刻苦學習外,還有對專業本身的熱情,從熱情中「玩」出更多專業。
黃謙智對於創新事物的熱情與天份,早在少年時期即可窺見一二。十五歲時,沒有美術或設計背景的他參加迪士尼所舉辦的創新設計比賽,並從來自於全美各地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其後在大學與研究所,他選擇主修建築,將天份深化為專業。

有條件的美國夢

挾著名校學歷,甫踏入職場黃謙智即在紐約獲得一份令人稱羨的高薪工作。然而熱愛創新與挑戰的他,卻不因此滿足。蟄伏體內的創業基因驅策下,他選擇走出舒適圈,放棄高薪,與朋友一同創業,尋找建材的新可能性。
多數人常認為,美國是個機會遍地,即便一無所有也可能一夕翻身的應許之地。對於某些產業而言,這神話或許存在,但黃謙智所投身,高技術與成本的創新產業卻未必如此。由於全球產業分工,美國本土製造業成本驚人,對於需要不斷進行嘗試,審視研發成果的高端製造業而言,往往成果尚未成形,就已付出極高成本。加以創業關鍵的人際網路也受到當地既得利益者壟斷,堅持不受家族資金資助的黃謙智一行人,最終以失敗告終。
挫折於當下雖往往令人灰心,但它卻也帶給人們沉澱與深度思考機會。在紐約創業失敗後,黃謙智選擇返台擔任教職,重新思考創業策略。一直以來,建築材料的環保與永續理念總被學院強調再三,但往往因缺乏成功實例致使理念淪為空談。過往求學時黃謙智即有感這樣的空乏,在轉換身分為人師後,感受更為強烈。因此在2006年,蓄滿能量的他決定再度創業,期待成為實例,填補學術理念的空白。

當垃圾變得性感

自工業革命以來,兩三百年的時間內,人類損耗盡地球泰半資源。自然資源的再生,追不上人們貪婪慾望的成長,在一切已近竭澤而漁的今日,身邊剩下的只有被視為廢棄的垃圾。其實從另一角度發想,垃圾其實只是被錯置的資源,若能透過技術加以再生,將是對於人類與環境的雙贏。
珍視環境,賦予垃圾新價值,進而改變現存浪費的消費習慣,是為小智研發的核心理念。這種思考過往雖有同行所見略同,但因技術缺乏與既成消費風氣所限,該類型產業始終無法走向高端與主流。
因此,除卻專業技術的不斷精進外,改變人們對於回收材料製品想像,「將垃圾包裝得性感」,也為小智研發所努力。大至環生方舟,小至手機保護殼,他們看似光鮮亮麗與無所不包。但如此錯誤想像卻造成外界對於公司理念與營運的雙重模糊。
常有人問道,小智研發到底是什麼公司?起初黃謙智總回答是包含材料研發、技術改良、設計行銷的「服務整合平台」,但隨著外界過度注目單一項目成果,資訊落差加大,最終他改以簡單明瞭的「材料研發」作為回答。其實不論名目的轉變為何,黃謙智對於營運的理念與施行卻始終簡單清晰。
「永續」為小智研發不變價值,因此在營運項目中,也緊扣這兩字。比起可見的設計項目,他們更著墨於回收材料素材、研發技術改良等高端項目。「我們不是用現有回收材料做設計,而是『發明』回收材料,用它作為設計。對我們而言,設計是用來帶出材料的行銷方式」黃謙智說。

認清自己 投資自己

社會風氣的形塑,媒體有著舉足輕重地位,對同身理念傳播者的黃謙智認為,當前風氣存有一大隱憂。媒體報導中,往往過度美化外表,彷若明星、富少間光鮮亮麗的生活是人們所追尋唯一目標。「打開電視看到都是這種新聞。多數人成天想著當明星、裝富少,卻忘了認清自己天份,培養獨特競爭優勢。」他說。
小智研發雖看似因環生方舟一炮而紅,但公司全體卻是辛勤耕耘了多年。不斷地將盈餘投資於技術的精進,過往數年來小智研發在國外已有諸多亮眼表現,當今雖然在台灣已有更多注目,但希望卻是更多人認識到他們的實力與努力,進而帶起產業風氣,於此他們樂見競爭者的出現。

做好事 要動得更快

由於小智研發在市場與理念上皆是對於舊有體制的顛覆,他們承受的阻力比其他創業者都大。從創業初期三人的小公司,到現今年營收破千萬美元,單單「做好事」的信念是不足以支撐如此成長,真正成功秘訣在於務實的經營策略與高度積極的行事風格。
許多行善者總認為因立意良善,萬物萬事皆會如期所願,但最終因理想與現實失協,徒把不如意當成逃避藉口,最終阻卻事業與理想發展。於此黃謙智認為,傳統商業價值的積極努力,相當值得自詡「做好事」的人學習。如果只因經不起現實考驗,就使理想淪為廉價口號,其實也是種貪婪。「既然是要做好事,就應該動得更快。」他說。
積極向前的小智研發,當今在國際的舞台上已經站得更穩。採訪當天,黃謙智一襲高機能運動服飾來自與國際大廠合作成果,兼具永續與堅固的建築場館,逐漸樹立於世界各地。明確自身定位、專精技術提昇、全盤了解產業生態造就了小智研發的成功。這套創新卻務實的經營理念,值得借鏡。

延伸閱讀

誰說賺錢才能做好事,做好事不能賺錢!
這些故事離你並不遠,他們也曾是一顆顆懷著夢想的種子。 你也有改變世界的理想嗎? From idea to action 2/3 開始發芽。
按此進活動網頁

文章標籤

  • 本月社企

    本月社企

    社企流每月採訪一間社會企業,足跡從台灣到國際,帶你認識動人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