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社企:BR Link─連結「看見」與「需要」的一雙鞋
文:張簡如閔/圖:BR Link

「本月社企」為社企流編輯室其中一個撰寫主題,每個月會介紹一個具有社會創新性、獲利能力、與永續經營潛力的社會企業,除了分析該企業的社會創新模式外,也會較為深入地報導其在經營管理上的成功關鍵或面臨挑戰,希望讓讀者全方位認識一個社會企業。

穿鞋行走,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然而,在許多貧窮的偏鄉地區,擁有一雙屬於自己的新鞋,對孩子們來說是莫大的幸福。
過去曾在印度、泰國北部,以及台灣偏鄉兒童服務的經驗,使牧師出身的陳玟潔(小米)決心創辦BR Link這個品牌,讓更多消費看見偏鄉的需要,也使需要幫助的孩童受惠。當消費者購買一雙鞋的同時,世界角落有另一個孩子也能穿上一雙合腳的新鞋,讓上學的路途不再冒著髒污與受傷的風險。BR Link希望創造Buyer(消費者)和Receiver(接受者)之間連結(Link),讓消費者購買的行為成為一股改善社會的力量。

由「鞋」出發 看見在地需要

「鞋子並不好做,但這是他們(當地孩童)的需要,」小米表示,BR Link之所以從「鞋」這個項目做起,是因為相較於衣服、日用品,鞋子是偏鄉孩童較為缺乏的物資。在印度孤兒院服務時,她看見當地孩子穿著印有台灣小學校名的運動服,卻仍在上學的路途中,因為缺少合腳的鞋子而弄得傷痕累累。因此,她以鞋子作為BR Link的主打品項,期盼讓有需要的孩子們得到一雙耐穿的好鞋,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和接受者兩端產生直接的連結。
在沒有設計、製鞋相關背景的情況下,小米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摸索創業的門路,與另外兩位創業夥伴在各大製鞋廠、企業穿梭洽談,最後親自操刀、設計出BR Link第一款的版型。

光腳丫上街 體驗無鞋行走

經歷一年的籌備與試賣,BR Link於今年四月十九日的「世界無鞋日」活動上,正式將自家品牌介紹給與會民眾。小米響應美國、日本、韓國等地有人發起的「世界無鞋日」活動,號召民眾赤腳行走一段路,體驗少去鞋襪包覆、保護的感覺。
「對很多人來說,脫鞋是一種解放。然而,透過這個活動,我們想讓參加者感受沒有鞋穿的不方便。」小米回憶當天使她印象深刻的橋段,即便天氣陰雨,仍有一百多人到場參與,有些上班族穿著體面的西裝、除去鞋襪在信義區行走,惹來圍觀群眾好奇的目光,場面相當有趣。雖說路線設計得很安全,大多是平坦的徒步區,但還是有人踩到水窪、碎石,因此才稍能體會落後地區孩童沒有鞋穿的難處。

購買的力量 創造永續價值

除了透過「世界無鞋日」或是其他公益活動的露出宣傳,小米也登門向許多企業推廣BR Link強調「連結」的理念。然而,她偶爾會遇上許多人質疑為何要透過自己先買一雙,對方才能得到一雙這樣的模式。倘若手上有一筆錢,何不要直接買鞋捐到當地,而要選擇經由BR Link這樣消費者「買一」接受者「得一」的形式?
面對這樣的質疑,小米談起她創立BR Link的初衷:「我們希望建立的是一個『永續』的觀念,而不是一次性的捐贈。」BR Link希望消費者認識這樣創新的商業模式,藉由向BR Link購買鞋子的行為,可以讓這個模式延續下去,讓捐贈形成永續的供應鏈,「我們想做的是從購買一雙鞋子開始,讓這個很好的意念成為品牌的價值。」
目前,BR Link在印度、尼泊爾,和台灣幾間育幼院建立起合作關係,透過確認當地需求名單、丈量每位孩童的腳型的方式,將鞋子送到每位小主人手上。面對消費者這端,BR Link會定期在網路上公布送出鞋子的地點和數量,讓大家能知道購買鞋子的效益被傳布至何處。
未來,小米希望她初步接洽的連結地點的孩子們都能得到鞋子,也希望帶著消費者一起到海外送鞋,進而讓BR Link倡議「連結」的商業模式讓更多人看見。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本月社企

    本月社企

    社企流每月採訪一間社會企業,足跡從台灣到國際,帶你認識動人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