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社企:臺灣農夫-共創共生的在地品牌
文:陳宜萍、林以涵/圖:臺灣農夫

「本月社企」為社企流編輯室其中一個撰寫主題,每個月會介紹一個具有社會創新性、獲利能力、與永續經營潛力的社會企業,除了分析該企業的社會創新模式外,也會較為深入地報導其在經營管理上的成功關鍵或面臨挑戰,希望讓讀者全方位認識一個社會企業。

捲袖脫鞋,跟著臺灣農夫一起下田

2008年王順瑜號召魚池鄉農友成立「南投縣日月潭農產運銷合作社」,創立「臺灣農夫」品牌,合作社主要業務包含協助運銷無毒農產品、改進運銷和生產技術、加速農漁產業的組織化與國際化等,期望達到農漁村經濟永續發展的目標。成立四年多來,目前有二十六位專兼職人員、八十多位合作農民、三十多種銷售品項。臺灣農夫於2011年獲得勞委會「金旭獎」的肯定,被評選為「最佳社會經濟發展」單位;更於2012年五月初打進美國超市市場,為台灣農產品外銷提供參考。另一方面,臺灣農夫也致力推動生態保育與農業生產並存、甚至可提高農業附加價值的理念,將合作社盈餘投入在生產、復育適地適種的作物上。

棄醫從農的返鄉青年

王順瑜生長於南投縣魚池鄉東池村,家族世代經營「千紅農場」。擁有獸醫及海洋生物學專業的他,目睹南投在九二一大地震後受創嚴重、農產品滯銷的困境,為了協助家鄉行銷農產品、解決當地生態問題,也找回自己小時候與土地共創共生的景象,王順瑜毅然決然放棄獸醫之路,返鄉繼承家業、成為日月潭農產運銷合作社總經理。他關注的不只是農業,也期盼將自然保育觀念推廣出去,讓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我追求的是在自己土地上,養活一家人,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王順瑜說道。

生產把關+大自然行銷,健康農產品遍及海內外

臺灣農夫採行保價收購的機制,與台灣各地契作農場合作,販賣在自然農法、適地適種等標準下種植出的農作物。王順瑜從參加國際食品展開始,為品牌開拓出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等市場,目前品牌產品外銷與內銷的比例大約為六比四。臺灣農夫主打健康、無毒的本土優質農產品,對於合作對象篩選嚴格,也針對不同市場顧客的口味開發適合產品,加上享譽國際的日月潭是最佳行銷品牌,成功讓消費者對品牌建立認同與忠誠度。

從搶救水社柳展開的生態復育之旅

五年前,王順瑜家旁的八棵水社柳老樹(又稱黃金柳),因當地居民想建蓋水泥堤岸險遭砍伐,他堅持買下老樹們佇立的這塊土地,作為生態復育的起點。臺灣農夫也於2009年開始,將合作社的盈餘全數投入做生態復育、環境教育和農民教育。至今水社柳已成功復育超過40萬棵,也因其是很好的固岸植物,王順瑜樂於將樹苗無償贈與各社區,讓水社柳不但能發揮高度的經濟價值,也達到生態社會的使命。此外,他更不遺餘力地繼續推動適地適種的金針花、篿菜、荇菜等作物,期待找回頭社盆地失去的生物多樣性。

透過青年培育與交流找到「對的人」

能至始至終捍衛臺灣農夫核心價值的人不多,如何找到對的夥伴是最大的挑戰。王順瑜長時間與學生志工們相處,從中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找尋適合的創業夥伴,希望參與其中的夥伴能在臺灣農夫找到自己興趣所在。例如今年八月蘇拉颱風來襲,讓頭社社區當地的金針花海也遭水淹沒變成「頭社海」,一群來自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的學生,透過Working Study的方式加入了災後重建工作。「很有意義,在這邊可以幫農民,接觸平常沒有體驗過的生活,帶回去給香港的學生」學生們滿頭大汗卻開心說道。

展望未來,多角化經營促進生態保育

未來,臺灣農夫將在生態保育的主軸下,成立公司、協會、和基金會等組織各司其職;也計劃建構一個國際交流的環境,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體驗日月潭生態之美後,落實生態保育、甚至採取實質行動,將品牌影響力擴散出去。王順瑜的行動,不但給青年人一個模範,也為沉寂的頭社注入了活力。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本月社企

    本月社企

    社企流每月採訪一間社會企業,足跡從台灣到國際,帶你認識動人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