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舊式思維窠臼:探討社會企業的創新價值與經營策略(下)
文: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許萬龍、曾薏如

社會企業有哪些經營方向?

目前社會所發展的社會企業面貌多元,不過根據企業發展的組織架構與營運方式,可大致上分為以下五大類型:
  1. 積極性就業促進型:是目前台灣最普及的社會企業之一,透過創新的就業機制,讓原本處於社會邊緣處的弱勢者能夠有穩定與專業的就業訓練與工作機會,並結合商業模式的組織發展,讓整體就業機制與工作環境能夠永續經營。
  2. 地方社區發展型:強調社區整體發展與營造,在台灣由於社區營造與社區共享概念較不普及,因此大部分的社區發展組織多以各種志願結社與非營利組織面貌經營;但其他國家(如英國)則致力集結社區中各種社會企業與就業機制,來發展社區本身的特有意象與總體營造,進而凝聚社區整體就業優勢與社會共享價值。
  3. 服務提供與產品銷售型:也是目前台灣最普及的社會企業之一,透過社會企業提供的付費服務與銷售產品,讓消費者/使用者付費的同時,也能將營收利潤作為組織永續經營的主要收入來源。
  4. 公益創投的獨立企業型:創投組織的目的在於出資協助新的社會企業,並提供完善的資金管理機制、績效監督與評價機制。透過創投公司的輔助,社會企業得以在最初缺乏資金時期獲得協助,進而致力發展組織架構與商業模式。
  5. 社會合作社:是所有社會企業發展最久遠的組織面貌,其發展可源自於 19 世紀歐洲。合作社特性在於強調組織內部的利益關係者可透過組織所追求的集體利益獲得保障,並積極參與組織內部事務,合作社任何發展的好壞都直接影響到參與組織內部的利益關係者的權益。
(表2 :目前社會企業中常見的五種類型)

交大微創業「皂福人間」與社會企業「愛的米其林」

「皂福人間」

亮羽為專門雇用身心障礙人士的一間洗衣工廠,由劉月廷女士所創設。其導入電腦管理設施與自動化機具,搭配長期不間斷的員工訓練,讓洗衣品質與其他店家相差無幾。
由交大王蕙芝老師所開設的創業與創新行銷課程,便以社會企業真實案例-亮羽為引導,帶領學生實地參訪,並以「交大手工皂」為題,學生用整個學期的時間實際參與研發、生產、行銷等流程。從鎖定目標客戶策略擬訂,到調配方、入色、倒模、成形的製造過程,至包裝、命名、定價、宣傳、開發通路的後端行銷,學生踏出的每一步紮紮實實都是自身經歷體會,感受創業維艱以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最終「皂福人間」團隊亦從市場獲得實質回饋,淨利豐碩;這樣創新的課程教學方式,師生一同投入實戰,可視為交大課程的一大突破!

「愛的米其林」

由殘障聯盟、罕見疾病基金會與交大數位創意與行銷策略實驗室共同推動的「我愛無障礙餐廳」計畫,特派員於實地訪查之後,將觀察心得撰寫成報告,再經由交大把資料彙整後放上網站,並出版成相關手冊與「愛的米其林APP」,提供身障朋友在選擇餐廳時參考。手冊內不但詳列餐廳營業時間、價位等基本資料,更標示出「桌下是否有容膝空間」、「提供筆談方式點餐」、「導盲犬可進入」等特殊服務。
其中,「愛的米其林」招募身心障礙的朋友,教導操作專業科技工具,研討無障礙的環境與服務情境;其在取得「特派員」證書後,親自前往餐廳用餐,使用各種設施,並體驗各種服務,再將心得回報。「愛的米其林」讓身障朋友們把缺陷化為優點,從「被服務者」變身為「去除障礙的社會行動者」。不僅善盡公民義務,更創造出有尊嚴的新職業-「特派員」。
設計出「愛的米其林APP」的交大教授林崇偉表示,每個人都可能經歷受傷、懷孕、育兒以及步入老年,因而成為無障礙環境的需求者,因此這不是身障者專用的APP,而是可以普遍推廣給家有孕婦、小寶寶、老年人做參考;甚至政府部門可以開始思考,透過身障朋友的經驗,協助公部門改善空間,讓友善城市得以推廣。

社會企業能夠永續發展的策略是?

有別於傳統的商業營運模式,社會企業必須存在一個透明化的財務運作機制,並能夠受到社會大眾的公開檢視。也因此,如何管理公開的財務機制、如何建構公正且透明化的財務審查機制、以及透過商業策略創造更多財務來源,也成為社會企業是否能成功永續經營的重要關鍵之一。
換言之,社會企業之所以能脫離過往的被動補助與捐贈模式,轉而藉由創新的商業模式營運來獲取自主的永續發展,其原因再於社會企業必須從社會需求的角度 出發,藉由市場定位、產業規模、目標社群、價格品質、品牌形象等面向進行營 運評估,並結合市場行銷與財務管理等組織策略,來達到社會企業的永續發展與 良性循環。換言之,社會企業的發展機制有下列階段:
  1. 鎖定社會議題:找尋出社會/環境下的未被滿足的需求與議題,包含的範圍極廣,例如:教育、環境、經濟、科技等面向,並試圖找尋出此需求的「共享價值」。
  2. 決定商業模式:試圖找尋解決此此社會需求的策略方案與系統性機制,思考各種解決方案與營運模式的同時,創新思維與商業模式將逐漸形塑而成。
  3. 檢視過程:企業的營運方式與策略並非在實踐的過程一成不變,須結合市場研究與使用者需求調查等研究來適度調整企業的營運模式,並在此動態過程中不斷思考 更好的策略模式與創新思維。
  4. 評估計畫並發現新價值:透過商業策略的實踐成果,來評估是否達到最初的社會需求與目的,並將評估報告視為商業模式中重要的創新根據,進一步發現更多細節與需求方向。
其實,不論是社會企業或者傳統企業,兩者在尋找創新商業模式時,其過程與方法是相當雷同的。其最大的差別僅在於兩者的目的與需求─藉由發掘社會上真正的需求與問題,社會企業致力發展一套創新的商業模式,目的在於改善此社會需求與問題,進而追求此模式的永續發展。而這樣嶄新發展模式與經營思維,也讓社會企業成為社會中正向的影響力與推動力,並且持續發光發熱。
參考資料
  1. 于躍門(2011.6.13)。認識社會企業。上網日期:2013年7月15日,取自 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446&Itemid=123
  2. 社企流。社會企業:改變世界的新力量。上網日期:2013 年 7 月 15 日,取自 https://www.seinsights.asia/aboutse
  3. 李怡志(2011.9.25)。英國社會企業體驗:Fifteen Restaurant、Belu Water、Big Issue與The Guardian。上網日期:2013 年7月16日,取自http://blog.richyli.com/?p=896
  4. 何秀玲(2013.2.26)。社企流─社會企業的資訊尖兵。上網日期:2013年7月16 日,取自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732&pno=0
  5. 陳淑蘭(2013.5.24)。三點定位搞懂社會企業。上網日期:2013年7月15日, 取自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7918220.shtml
  6.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的發展。〈中國非營利評論〉。上網日期:2013年7月16 日,取自 http://www.npocenter.org.tw/knowledge/content/112
  7. 湯雅雯(2013.6.10)。 綠農的家/不在乎幾 K 年輕人投入社企。上網日期:2013年7月16日,取自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953838.shtml
  8. 蘇怜媛(2013.5.31)。擴大社會企業影響力 你需要績效衡量機制。上網日期:2013年7月16日,取自 https://www.seinsights.asia/story/614/14/1126
  9. 羅婉鈴(2012.3.27)。台灣社會企業,發展機會與挑戰。上網日期:2013年7月15日,取自 http://talent.tsvtc.gov.tw/inside.php?index_id=278
  10. 呂苡榕(2013.1.4)。台灣立報,愛的米其林無障礙餐廳輕鬆找。上網日期:2013年1月3日,取自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5455
  11. 林偉誠(2013)。NCTU-VIP學程課程報導,創業與創新行銷。
作者簡介: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成立宗旨在於整合智權管理、技術授權、新創事業與創新育成等業務,期能透過單一之服務窗口,整合相關資源以發揮綜效,擴大產學服務能量,促進產業技術加值與發展。創新創業精神一直是交大的特色之一。雖然交大學生多為理工背景,且以科技創業見長,但他們同時亦關心社會議題,希望能透過實際行動解決社會問題。於是在老師的帶領下,交大生開始著手相關研究並親身參與社會企業的進行。

文章標籤

  •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由社企流編輯搜羅整理台灣社會創新、永續相關的即時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