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成為智慧城市,值得參考的六大指標
文:金靖恩
最近讀到幾篇由Climate Capitalism: Capitalism in the Age of Climate Change(氣候資本主義:氣候變化時代的資本主義)共同作者Boyd Cohen寫的文章,他在文中公布自己對於全球智慧城市的排行調查,讓我相當好奇所謂的「智慧城市」究竟有什麼樣的評估標準?
Boyd Cohen長年關注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從兩年前就開始進行世界智慧城市排名的研究,並利用他提出的「智慧城市輪」(Smart Cities Wheel)作為評估架構,兩年來也不斷改良和擴充架構裡的各項指標。
一般提到智慧城市,第一個聯想到的不是科技就是環保,不過Boyd Cohen制定的智慧城市評量表卻包含了六大面向:環境(Environment)、移動(Mobility)、政府(Government)、經濟(Economy)、市民(People)與生活(Living),每個面向都包含三個子領域,而各領域下又涵蓋了總計62個衡量指標
Boyd Cohen這兩年來透過美國知名的快公司雜誌(Fast Company)陸續發表北美、歐洲以及亞洲的智慧城市調查報告,可惜今年的全球調查因為執行耗時且複雜度較高,最終因樣本數不足而無法進行排名,但從今年收集到的調查資料中,我們依然能觀察到智慧城市在六大面向的要素與趨勢,或許值得作為台北市未來的市政參考。
智慧城市輪(圖片來源

一、智慧環境

這幾年綠色科技在建築、廢棄物和能源面向的應用,以及城市的碳平衡與永續發展計畫,都是世界大城市的發展趨勢。Boyd Cohen在環境方面共分為智慧建築、自然資源的消耗管理以及永續都市計畫三方面來衡量,分別統計一個城市內的綠建築總數╱比例、碳足跡、空氣品質、水資源消耗程度、資源回收情形以及都市計畫的永續性等指標。
在今年配合調查的城市中,哥本哈根算是目前歐洲公認的綠色城市,其都市計畫明定在2025年前要達成碳平衡的目標,並致力於再生能源的使用;溫哥華也曾榮登世界自然基金會「Global Earth Hour Capital 2013」(地球一小時首都)得主,在家戶冷、暖氣方面均大幅使用再生能源。

二、智慧移動

「移動」在這裡指的其實是交通,除了傳統關注的公共交通運輸發展與搭乘比例、公交體系的收費整合系統(例如台北悠遊卡可同時用於捷運、公車及火車),以及交通號誌是否與即時車流量資料互相連動之外,Boyd Cohen今年更新增了城市「共乘系統」的評估,例如共享腳踏車與汽車的總數,以及電動車的充電站數量等。
加拿大的蒙特婁算是共享交通的佼佼者,共享單車數量高達5,000台,也有1,300台汽車加入共享系統中。去年芬蘭的赫爾辛基則是推出了結合公車與計程車功能的迷你巴士實驗,使用者只要事先在網上登記上車地點、目的地並完成付款,就能和其他順路的乘客共享一台九人座藍色小巴,系統會自動計算將每個人送達目的地的最佳路線。

三、智慧政府

在智慧政府方面,Boyd Cohen統計的是線上便民服務的比重(有多少比例的服務能直接透過線上或手機App完成)、城市裡的無線網路覆蓋率、各項感應器的安裝普及程度(例如即時交通情況感應、空氣品質等),而今年也新增了公開資料(Open Data)的指標,鼓勵政府部門增進資訊的透明度。
例如赫爾辛基就有1200個公開資料集,而新加坡則是線上便民服務普及率最高的城市之一,98%的政府服務都可以透過網路完成。

四、智慧經濟

Boyd Cohen在智慧經濟的面向著墨得較少,但有趣的是,他注重的並非市民所得,而是過去一年間新創事業的總數、產業投入於研發(R&D)的比重、國際會議╱論壇承辦數以及創新城市指標。

五、智慧市民

智慧市民是個很有趣的面向,Boyd Cohen不只考量市民的教育程度和智慧手機普及率等傳統的衡量指標,他也將城市內的種族多樣性、市民參與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的比例,以及公民參與程度(包括投票率和公民自主集會等)一併考慮。
在今年的調查中,溫哥華算是移民大城,有高達48%的居民並非生於加拿大,而文化的多樣性也推動了城市的創新。哥本哈根在此面向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智慧手機普及率高達75%,且過去一年間更有超過一千場的公民活動。

六、智慧生活

智慧生活在此指的主要是市民的福祉。Boyd Cohen首先關注市民的居住環境,同時考量水源取得性、衛生條件、居住密度、建材品質以及電力等五方面的狀況,並利用Mercer Ranking(城市宜居度排名)輔助統計;他也利用吉尼係數(Gini Index)評估所得分配的平均度,並衡量市民壽命以及市府的文化預算比重。
其實這類的世界城市排名就像選舉的民調一樣,參考參考就好,畢竟這種沒有第三方核對資料準確性的調查並不嚴謹,但Boyd Cohen發展出的「智慧城市輪」依然有其參考價值。透過Boyd Cohen整理的六大面向以及62個指標,可以讓各個城市反思所謂的「智慧城市」,包含的不只是科技與經濟,連同環境、政府與市民都需要一同參與和發展。未來台北市能否成為平衡發展的智慧城市呢?我們拭目以待!
photo credit:N i c o l a (CC BY 2.0)
全文轉載自天下獨立評論專欄

文章標籤

  •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由社企流編輯搜羅整理台灣社會創新、永續相關的即時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