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分析報告:醫療篇
文:陳躍

案例背景

在發展中國家,醫療衛生往往是亟需改善的社會問題之一,許多地區都面臨城鄉醫療資源分佈不均的情況,偏遠鄉鎮的問題包含專科醫師太少、藥品取得不易、醫療費用高…等等。在巴基斯坦,人們眼睜睜看著孩子因為腹瀉脫水死亡而束手無策;在尚比亞,每五個5歲以下的當地孩童,就有一個因簡單的症狀缺乏藥物治療而喪命;烏干達是全球瘧疾感染率最高的地區,但一般居民卻難以在當地取得價格合理、有品質保證的藥物。醫療資源的缺乏,使人們的生命時時刻刻處在受到威脅的狀態,連帶也嚴重影響了經濟收入與總體生活水準。

商業模式帆布圖

以下將介紹三個同樣關注於醫療衛生的社會企業,並嘗試以「商業模式帆布圖」簡易呈現三個企業在商業模式上的不同,讓讀者能快速了解各地的社會企業如何運用不同的商業模式,來解決相似的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影響力。

比較分析

colalife、Sehat First和LivingGoods都致力於弭平城鄉的醫療資源差距,而要將醫療資源送進偏鄉,三個組織面對的共同問題就是建立通路。Sehat First是採用自行於當地設立醫療據點的方式,而colalife與LivingGoods則是將藥品設法送進當地;其中colalife與可口可樂通路系統上的經銷商合作,讓藥品搭可口可樂的便車送達當地,而LivingGoods則採用直銷模式,聘用在地女性成為銷售員,直接接觸目標客群。在收入來源的比較上,三個組織的共同點為仰賴藥品的銷貨收入,而Sehat First和LivingGoods都設法在醫療藥品之外籌措額外的財源,Sehat First販賣日用品,LivingGoods則販賣健康產品。
     

結論

從以上三個案例,我們看見為了解決相同的社會問題所採取的三種商業模式,三種方式各有利弊,並無優劣之分。Sehat First的方式提供了最完整的服務與解決方案,但成本較高,且適用於人口密集的村莊,其他更偏遠的零散聚落或家戶可能就接觸不到;colalife的方式需仰賴其他企業的通路體系,通路商的數量與合作態度大幅影響colalife的擴張速度;而LivingGoods自由度最高,也能深入地區任何一個角落的家戶,但必須依賴當地銷售員的養成與訓練。
這幾種商業模式都有在國際上規模化的潛力,可以想見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與適用的商業模式,如何在模式間選擇,或混合使用,或自行創新,考驗著社會創業家的智慧。直到今天,全世界仍然有許多人活在隨時失去生命的恐懼之中,我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組織或創業家投入相關領域,持續創新商業模式,為了改善全人類健康的理念奮戰!
 

文章標籤

  • 社企流研究室

    社企流研究室

    在此專欄中,社企流將與你分享一系列與實習生合力研究的專案成果,包含各國社企課程研究、案例分析、與社企生態系等,一起加入社企流研究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