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亞洲社會企業教育,追上西方腳步
文:郭彥蘭
近幾十年,社會企業的概念與風潮擴散至全球。亞洲地區不管是現代化、社會進步與經濟起飛的時間都較歐美地區晚,相較之下,亞洲各國健全發展的社會企業數量較少,投入社會企業教育的資源、社會企業教育的普及程度也較歐美低。但近幾年,尤其在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印度等國家,許多非營利組織和學術單位均積極發展並推動社會創業、創新之教育及訓練,並有非常可觀的成果。社會企業在台灣的發展同樣是日漸蓬勃,國內像是TiC 100社會企業創新競賽、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研究中心提供的工作坊、來自美國地區的大學社團Net Impact、社企流與各產業社會企業合作舉辦的小學堂講座等各種活動,都成功促進在台灣社會創新觀念的教育推廣。然而,台灣在社會創新教育領域仍然經驗不足、計畫規模不大、類別也較少,除了應向此領域發展歷史悠久的歐美組織學習外,同時也可以向在文化與社會議題與我們較為相似,並且成功、更多元地發展社會創業與創新教育的亞洲其他國家之組織看齊。本文將舉例中國大陸、香港及新加坡的社會企業教育活動,並以亞洲地區社會企業教育之發展趨勢作結。

社會創新青年人才培育-友成基金會、新加坡國際基金會

友成基金會主要使命為發掘並培育利用社會創新解決社會問題的「新公益」青年領袖,並希望能在中國大陸建立廣大公益網絡與平台。其最著名的計畫即為友成新公益大學,包含了小鷹計畫與創業咖啡兩項活動。小鷹計畫讓20歲以上青年參與一項為期一年的培訓計畫,包含名校課程、基層實踐(著重於社區發展與農村教育)、案例教學、講座及工作坊,並分配予每位學員於人生、學術、基層實踐方面各別不同的導師。同時在這一年當中提供小額資金讓學員實行其設計之社會創新公益計畫。小鷹計畫自2011年以來一年招募約30位小鷹,目前已培訓近百位學員。除此之外,友成基金會也和大陸各菁英大學合作,結合業界導師、網路遠距教學開立正式學分課,主題包含了社會創新與創業相關議題(網路時代、法務等),2012年與北京大學開發的社會創新主題遠距課程即受到廣大歡迎。
同樣著重於青年創新人才培育的是新加坡國際基金會(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與自2010年起,每年一屆為期六個月的青年社會創業家計畫(Youth Social Entrepreneurs Program)。已有兩百位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學員參與。期間會有多場工作坊,為社會企業發想商業模式、評估其對社會的影響力,同時有專業課程學習社群媒體行銷、籌資管道和技巧等知識;導師制度是由全球知名顧問公司及業界專業老師輔導,並會帶領學員至亞洲各國參訪當地成功社會企業。

女性與社會企業-Foundation for Youth Social Entrepreneurs

2008年創立的青年社會創業家基金會(Foundation for Youth Social Entrepreneurs,簡稱FYSE)是主要在中國和香港運作的育成機構,在這個兩性平權議題受到極大重視的年代,他們將許多社會創業訓練的活動主題設定為女性創業,如何在社會企業管理中也實施兩性平衡。其每年舉辦「『她』的育成計畫(Spark:Her Incubator)」即為針對女性社會企業創業家的育成計畫:提供十週的技術與知識訓練,並在未來八個月進行工作坊、專業導師指導、顧問服務及社會企業網絡。今年亦開始舉辦社會企業女性高峰會(Women in Social Enterprise Conference,簡稱WISE),在北京、上海及成都舉辦,集結120位女性與12位女性講者。現今女性不管在一般公司行號或是社會企業都可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女性創業已經成為一個趨勢,也成為社會企業教育訓練常見的活動主題。

結合大學校園-新加坡國立大學創業中心

目前提到亞洲非營利組織之社會企業教育活動多半是提供給社會人士的技能訓練與講座,又或者是提倡畢業後的青年投入,而新加坡國立大學則是將社會創新創業直接帶進大學校園。新加坡國立大學在1988年成立創業中心,協助新加坡大學教授、學生、校友創業,並辦理教育訓練活動。新加坡國立大學不僅在每年暑假提供外國學生來校園進行創業相關課程、參訪當地社會企業;更提供自校學生於海外知名新創科技公司實習的機會,同時修習當地名校課程,結合知識與實作。大學也主辦許多創新商業競賽,例如已有14年歷史、至今來自全世界超過一萬人參加的「創業@新加坡(Startup@Singapore)」,競賽期間亦舉辦研討會、團隊工作坊等,而原先受到極大歡迎的社會創投領域在今年將成為獨立競賽。
不僅止於培養學生的創業家精神,校園內另一大盛事便是每年不同主題的社會企業週(Social Business Week),期間有個案研究、技能培訓、設計社會企業商業模式與導師指導等內容之訓練營,並會邀請社會企業領域名人演講作為開放式課程(2012年邀請到創辦格拉敏銀行的穆罕默德.尤努斯),讓學生學習用創新手段解決現今社會議題。
文內提及的地區(香港與新加坡)皆為亞洲發展社會企業的先驅,教育訓練也呈現較為完整及多元:講座、大型論壇、工作坊、培訓課程、實習、獎學金計畫、海外參訪機會等。教育訓練的主題除了身為一家企業該注重的產、銷、人、發、財之外,更偏重亞洲仍在發展的社會企業相關法規、女性創業、網路與社群媒體管理等,新加坡則是特別著重科技創新以降低成本提升影響力。在亞洲地區,我們能看到培養社會創新人才趨勢在於青年參與、與學術機構合作、實施導師制度、海外參訪與實習、以及國際化的論壇,同時我們也須多向發展健全且有較豐富經驗的歐美國家學習,未來利用更具規模的社群連結,不分國界、並且更多元地進行合作和交流。
作者簡介:郭彥蘭,已經半隻腳踏出社會的準大學畢業生,性開朗。期望慈善和愛心能永續,也相信小小的力量也能有大大的貢獻。推廣並建立社會企業這樣新興的商業模式,是她身為商管學生未來最重要的使命。

文章標籤

  • 社企流研究室

    社企流研究室

    在此專欄中,社企流將與你分享一系列與實習生合力研究的專案成果,包含各國社企課程研究、案例分析、與社企生態系等,一起加入社企流研究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