襪子寶寶坊 讓弱勢媽媽重啟希望
生命力新聞╱記者吳佩容、林伶潔(2014年7月10日)
有著大大耳朵、圓圓臉龐的兔子,有著小小耳朵、圓滾滾手腳的熊貓,在這些一隻隻討人喜歡的手工襪子寶寶們背後,卻隱含著弱勢媽媽們努力不向逆境妥協的故事。 兒童福利聯盟於二○一○年初成立襪子寶寶工作坊,讓弱勢家庭的媽媽們學習製作襪子寶寶,並透過兒福包裝和行銷,將襪子寶寶成為捐款贈品或義賣品銷售,幫助弱勢媽媽們減輕金錢的壓力,同時也幫她們找回笑容和希望。

貧富差距大 弱勢家庭需要收入來源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在 一九九一年創立,致力於兒童福利工作的推展,例如倡導兒童福利的法令政策修訂與倡導、失蹤兒童協尋服務、棄兒保護服務、 托育諮詢服務等等。襪子寶寶工作坊的負責人張珮甄,社會工作系畢業的她,從兒童福利聯盟的實習生到現在擔任資源發展處的企劃,說明台灣逐漸趨向貧富不均的社會下,有越來越多的弱勢家庭,可能因為學經歷、身體狀況、地處偏遠等等的限制而找不到工作,家中經濟來源出現困難。
二○一○年初兒福聯盟裡面的員工看到這樣的問題,又剛好碰到流行手作風,於是主動發起組成襪子寶寶工作坊,來幫助弱勢家庭增加金錢收入。成立一開始,是請會製作襪子娃娃的老師分別在台北、台中、高雄以及桃園開了四堂課,來教導弱勢媽媽們製作襪子寶寶的相關技術。也會請社工尋找有興趣並且有意願的弱勢媽媽們投入襪子寶寶的製作。

推陳出新 襪子寶寶款式多變化

兒福聯盟襪子寶寶主要分兩種款式,一種是量產款,會提供弱勢媽媽們材料,讓她們按照模板去製作已經設計好的襪子寶寶,而另外一種是創作款,有些媽媽手工和創意都很強,可以自己拿材料研發比較特別的款式。
除了當作家裡面擺飾、一般的娃娃款式外的襪子寶寶,也有不少實用性的設計,像是襪子寶寶手機套、小袋子等等。而近來襪子寶寶更會搭配潮流去設計款式,例如搭配之前全台各地風靡的圓仔風、黃色小鴨風,就會設計出幸福貓熊仔襪子寶寶、小鴨襪子寶寶等等。

需要來回修改 卻不減媽媽們熱情

弱勢媽媽們雖然有在課堂上面學習過製作襪子寶寶的技術,但其實媽媽們在家裡自己做時,常常會依照自己主觀的意見來製作娃娃,讓有些量產款的娃娃有差異,品質比較會不一樣,需要弱勢媽媽們來回寄送修改的襪子寶寶。
張珮甄表示自己常被弱勢媽媽們的努力所感動,有時候襪子寶寶會有問題需要修改,但是弱勢媽媽們都會非常主動地詢問還有哪裡有問題,需要怎麼改進,就算遇到要修改也會非常努力、認真地去完成。

八八水災 襪子寶寶工作坊進駐

八八水災過後,颱風重創高雄縣桃源鄉,兒福聯盟也深入受災地區提供幫助,當時看到了許多經歷風災無情的摧毀後,無助的弱勢媽媽們,於是請手作老師設立工作站,教導弱勢媽媽們製作襪子寶寶,提供她們技術指導,並協助她們走出傷痛,增加收入,直到現在那邊都還是會有襪子寶寶的工作坊課程。
周媽媽,是桃源鄉八八水災後的受災戶,家裡面從事務農,但是突如其來的大水,卻沖毀了他們的農田,家中重要的經濟來源頓時消失,而她卻沒有被逆境打垮,她投入學習襪子寶寶,製作出很多不同類型的襪子寶寶,更把一些親手做的襪子寶寶放在家裡面收藏,周媽媽說:「我喜歡做襪子寶寶,而孩子也都會鼓勵我,偶爾比較少做的時候,孩子還會叮嚀我怎麼沒有多縫一些呢!」。近期兒福聯盟新推出的幸福貓熊仔襪子寶寶,也是由周媽媽負責設計的。

增加收入 也提升弱勢媽媽自信心

為了推廣襪子寶寶,張珮甄說會藉由搭配節日在網路或是粉絲專頁上發布文章。例如母親節的時候,會在粉絲專頁上宣傳媽媽們親手做出的襪子寶寶,並分享弱勢媽媽們背後努力的故事,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到弱勢媽媽們其實都很努力地在生活著。
讓弱勢媽媽們學會製作襪子寶寶,不只是增加了家庭的收入,同時也幫助弱勢媽媽們重拾自信心,例如有些認購襪子寶寶的愛心朋友們,會回傳給兒福聯盟他們將襪子寶寶放在家裡面的照片,當弱勢媽媽們看到這些照片後,發現自己親手做的東西能夠被別人喜歡,也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希望,讓她們有勇氣繼續為生活而奮鬥。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