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為社企創新研發買單?
2006年一趟到中國及香港的NPO學界及組織之旅,同團的弘道老人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與我原本素昧平生,此行則一路從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當了十一天室友,同住期間我曾和她分享到海外當志工的體會,她則提到回台灣後想要推動老人家環島壯遊的想法。 直到2014年10月,在勞動部主辦的社會企業分享會,我們終於再次重逢,聽依瑩親口說起,才知道如今頗負盛名的「不老騎士」,竟有受到中共"長征"的啟發。原來06年那趟到北京,她聽到有位老太太說自己徒步花了305天走完長征路線很有成就感,依瑩回到台灣後跟一位老爺爺聊起在台灣舉辦長征的可行性,老爺爺說,長征很好,但是腿無力了,可不可以騎機車就好,不要徒步?因此有了後來的"不老騎士",而這位如今87歲的老爺爺,就是2007年第一批成團的團長。 2007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了首次「不老騎士」歐兜邁(auto-bike)環台活動,然而這個長者壯遊的圓夢行動卻一直要到2010年,由大眾銀行取材「不老騎士」原型改編為電視廣告,才真的引起廣大迴響,記得在短短數日內,便陸續收到幾封轉寄連結的信件,並且是來自海外友人,直到此時,總算可以感受到「不老騎士」的力道。 依瑩說,弘道最主要業務還是針對長者從事第一線直接服務,不知道這樣的延伸活動能否一直續辦下去,因此每一次成行都彌足珍貴,又沒有預算可以做紀錄,就和在學學生合作以克難的方式沿途拍攝記錄,誰知道拍片的學生竟跟拍出興趣來,就這樣持續記錄了兩年多,留下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也才能夠在2012年以這些資料剪出了一支號稱最熱血的追夢電影,隨著參加國外影展,也把「不老騎士」的行程開拔到海外去。 「不老騎士」的精神在於強調人不管到了怎樣的歲數,都有圓夢的想法與權利,而只要是勇於圓夢的行動,就可能對他人產生觸動、激發他人,雖然是以壯遊的形式呈現,極容易和時下盛行已久的老人旅遊相混淆,但本質上並不相同。 台灣從事老人相關服務的ngo為數不少,「不老騎士」風潮讓弘道在同類型組織中變得顯眼,然而它畢竟是一個至今成立十九年的組織,有厚實的第一線服務經驗為基礎,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它同時也是一個敢於創新研發的基地。 在目前正夯的社會企業潮流之下,甚至政府部門也會主動上門力邀績效良好的機構進場,弘道並沒有隨波逐流,也沒有昏了頭,挾著「不老騎士」的聲勢力圖在社企領域插旗,反而確認現階段自己還是要堅守在NPO的身份,且不吝把之前研發的結果,與人分享。 依瑩執行長很開心地表示,雖然弘道本身不是社企,也沒有投資任何社企,但已經把自己研發的成果分享給兩家新成立的社企公司,一是把弘道研發出來讓大家可以體驗年長者生理狀態的「彭祖包」無條件授權給香港的幾位大學生使用,而他們創辦的公司是【歷耆者】,主要針對在學的中小學生、年輕人進行付費體驗學習,他們也和香港其他的社企進行跨界合作;另一家則是在台灣創立的【銀享全球】,公司的創辦人與弘道在美國巡迴時結緣,過去由不老騎士延伸出來的旅遊&體驗活動的創意,由【銀享全球】以公司的方式承接執行,後續預計也會研發出自己的產品。 而弘道本身仍沒有停止研發的腳步,今年最大的壯舉是把從國外取經回來的「走動式照顧」結合先前已經試辦的「機構聘僱外籍看護工」以及「開發本國籍照顧秘書」,做出本土的走動式照顧模式。依瑩表示,在此模式下,只要有十四位外籍看護工就可以照顧二十位長者,等於是減少外籍看護的使用比例,而外籍看護可以領足基本薪資不需被抽成,住在宿舍擁有行動自主權,走動式照顧可以視需要一日多次探訪長者,不必在短短停留期間趕著做完所有事情,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可以更自在,接受服務的家庭也可支付比直接聘僱外籍勞工更少的費用;本國籍照顧秘書則有二萬九千元起薪的保障薪資,依瑩驚喜地發現,竟有比例不低三十歲以下的青年願投入,還不乏有資歷的社工師,當組織問她要採用哪個職銜時,她毫不遲疑地選擇了「照顧秘書」。 就在迎接這些可喜的突破時,弘道卻也必須面對到2014年底前,組織經費仍有一千萬元的缺口待補足,依瑩明白,是因為在這個無論如何都要依照趨近於理想作法推出的「走動式照顧」上頭砸了大錢;十一月中旬連同【銀享全球】社企合辦的一系列「銀浪新創力」國際週活動,則背負著兩百萬的成本壓力。 長久以來,NPO總得拿對外案子,才有辦法進行一點小小的創新或者實驗工作,而往往後續又因為缺乏運作的經費,一些新創的點子以活動的方式辦完後,就只能是過眼雲煙,要不就是規劃案做好後束之高閣,連實踐的機會都沒有。在弘道的案例上,我的感嘆是,類似這樣願意無條件把研發出來、確認可行的模式轉移給有意企業化經營的社企,而本身仍選擇堅守在NPO崗位上的組織,誰會來為這些研發費用買單呢?在社企與NPO之間的友善鏈結上,我們在弘道看見了一種可能,但一定還有些什麼方法,可以讓這樣的鏈結更順暢,讓自詡堅持NPO道路的組織,可以不用這麼艱苦卓絕吧?
嘿,夢想家,在社會創業的路上我們要懂的還有很多 創意、耐力、眼界、同理心… 原來改變社會,除了三小時的靈光乍現,更需要一千天的日夜磨練
與你分享:「堅持的力量─比熱血更重要的事!」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堅持的力量,報名請點此

文章標籤

  • 素人社企實驗室

    素人社企實驗室

    自一九九二年進入NGO領域,短暫經歷過公部門,絕大部份時間以終身NGO工作者自許;二○○八年在孟加拉親見社會企業魅力,更願意把力氣放在社企的開展。二○一二~二○一五年間,從社區大學「熟齡者」切入社企,期以挖掘都會端消費者。二○一五年春天起,赴台東過著「半農半社企」的旅居生活。現任曦望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專事台東地區社企微創投)、茲摩達司社會企業有限公司執行長、財團法人根滿文教基金會執行顧問(專事台東地區社企人才挖掘及培力)。(專欄照片photo credit:Cegaw Lrakadrangilra 拍攝於達魯瑪克舊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