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新聞懶人包 (11/04-11/17)
文:陳宜萍、林梵音、劉禮瑄、金靖恩
各位社企流的讀者大家好,本篇懶人包延續聯合報願景工程的系列報導的「下輯」,為大家整理「社企經營諮詢站」、「公平貿易分享會」、「社企法案討論區」三個主題,以及第四個社企焦點「公益夢想飛揚」,介紹幾則溫馨的故事,看看這些懷抱著公益夢想的人,如何走在實現的道路上。

社企焦點1:社企經營諮詢站

編按:本主題收錄三篇聯合報願景工程的報導,呈現目前的社企業者們,在社會企業經營時遇到的挑戰、需要努力與發展的方向、以及相關的資助計畫等。
2013-10-31

社會企業概念席捲台灣,然而,在良善立意與實際執行之間難免存在一些落差,而實際在社企領域打拼的創業家們也遇到許多經營管理的困境,其中2021社會企業董事長、多扶接送創辦人、與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主任紛紛提出目前社會企業在營運上容易遇到的挑戰。
2021社會企業董事長簡添旭直言,目前九成社企可說失敗,主因在於他們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無法在市場中具備核心競爭力;多扶接送公司的創辦人許佐夫則指出目前法規在捐款上的限制,例如多扶是商業組織,常面臨捐贈上的困難,他希望社企能盡快合法登記,解決目前的難題。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主任張英樹則坦言,由於他們必須同時服務外部消費者與內部身障者的技能培養,兩者需求不同常相互衝突,天天都很辛苦。
所幸在社會企業生態圈中,還有「募資者」與「培力者」可以給予社會企業家支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昂圖公司(Flying V)創辦人林弘全成立了群眾募資平台,申請人可以透過網路平台展示想法和需求,成為許多社會創新點子的募款新管道;AAMA搖籃計畫執行長陳素蘭則是從「培力」層面著手,以導師制度和資金,具體幫助年輕人創業。

社企焦點2:公平貿易分享會          

編按:近幾年消費者意識逐漸抬頭,公平貿易與責任消費的理念也被越來越多人所重視,本主題將先分享社會企業上市上櫃的案例,再整理台灣公平貿易推動者的觀點與經驗。
2013-10-29

談到社會企業上市募資,最經典的例子首推英國公平貿易咖啡Cafedirect。Cafedirect於二○○四年上市後一舉募得台幣二億多元,是有史以來社企募資的最大規模。
反觀台灣,台灣的資本市場目前都是以「營利事業」申請上市櫃(IPO)居多,鮮少有以「公益」為基礎的公司向投資人招手。 然而,金管會在近年來這股「將公益變成好生意」浪潮下力推創櫃板,希望明年可幫助七十家微型企業發展,其中也包含新興的社會企業。目前販售公平貿易咖啡的「生態綠」咖啡店,也正積極接受創投與財務輔導,明年初可望成為台灣首家登錄創櫃板的社會企業。

在近日食品安全接連出包的情形下,「責任消費」的重要性漸增。台灣公平貿易協會秘書長詹慧珍表示「便宜的背後,一定有人倒楣」,若一味追求便宜,犧牲的可能是生態環境或消費者自身健康。詹慧珍進一步指出,台灣的食安把關都只重視「末端」檢驗,反觀公平貿易認證秉持著「透明、可責、和可追溯」三大原則,對每一個環節都不放過,使業者幾乎無作弊空間,才能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帶來保障。
在台灣推廣公平貿易不遺餘力的生態綠創辦人余宛如也強調「責任消費」的重要性。十幾年前還是個高中生的余宛如,有次看到一則「血汗咖啡」的報導,讓她初次意識到消費行為的影響是如此龐大。後來她自己挽袖創業,不僅販售公平貿易咖啡,也推廣理念,希望將透明、可責的公平貿易商業模式引進台灣,並鼓勵消費者重視自己的消費力量,拒絕成為共犯結構中的一環。

社企焦點3:社企法案討論區

2013-10-29
全台第一部「公益公司法」草案出爐。有別於一般公司追求的是股東最大利益,公益公司並不將股東利益作為唯一考量,而是同時考量公共利益、股東利益、與其他關係人如員工及環境等的利益。公益公司法草案起草人代表鄭志凱,目前擔任聯訊創投公司美國總經理,有感近年英美各地紛紛通過公益公司法,韓國也已有社會企業法,因而邀集認同社企的業者、律師、專家等,共同研擬公益公司法草案。

2013-11-01
美國已有二十個州通過公益公司立法。「史丹福社會創新評論」總編輯Eric Nee表示,今日社企雛形來自年輕人想成功也想做好事,許多社會問題的解決之道漸轉向以市場為基礎(如透過碳交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消費者願購買社會負責的商品等方向。

2013-11-01
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日前演講「用王道文化推動社會創新創業」,指出在台灣現有領域中,最該轉為社企的應是教育及醫療產業。台大創意與創業學程主任李吉仁回應指出,台灣有些問題乍看之下沒商機,卻有機會藉著創新方法改善。以偏鄉教育為例,可以透過創新科技或制度(例如網路教育),讓偏鄉有機會受到更完整的教育。
此外,施振榮也提到社會企業在解決社會問題時,應同時具備法治精神:包括設定明確公益目的、獲利以擴大公益事業為主、盈餘分派不可大於盈餘的三分之一、公益董事至少二名且不得低於四分之一、財務須申報主管機關,且做公益年報等。

社企焦點4:公益夢想飛揚

2013-11-01
2007年剛嫁來台灣的黃琦妮為了連結在台菲律賓人,創辦了菲台組織(Phil-Tai Organization),希望提供一個平台讓菲律賓姊妹傾訴彼此的家庭問題。菲台組織除了能讓姐妹們分享心事,也成為募集物資的管道。黃琦妮在2009年時曾透過該平台募集物資,協助菲律賓的颱風受災地區,而2010年,當她聽聞露波小學面臨的教學困境,也主動募集了各項文具,寄到位於菲律賓宿霧省的露波小學。 今年暑假,透過由誠致教育基金會支持、四方報主辦的「外婆橋計畫」,黃琦妮帶領台灣老師,一起把這份愛帶到位於偏鄉的露波小學,進一步達到資助、協助露波小學自立的夢想。

2013-11-16
「社會企業」 逐漸成為風潮,大學也鼓勵學生在讀書之餘,也能更多關懷社會。台大於今年首次頒發「台大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首位得獎學生就是以公益形象深植人心的新聞所學生沈芯菱。沈芯菱表示,自己從事公益是透過不斷發現問題、覺察問題,再解決問題,鼓勵台大學生設定目標和夢想,趕快行動。台大表示,希望學生們除了研讀課業外,也能關懷社會、奉獻社會,具備「利他」精神。

2013-11-08
八年前,阿童木原是一位地產從業者,當他發現年輕人常因為居住及辦公空間的成本問題而放棄夢想,便開啟了他使用「盒子」概念來設計公益空間的起點。「城市裡的盒子」-CityBox,是阿童木團隊打造的公益組織展示傳播空間,有來自各方的創作,包含社區居民和殘障人士的原創藝術品、山區孩子的塗鴉作品、以及大學生、創業青年的原創創意產品等,而銷售所得將會資助殘障人士融入社會的專案營運。 在阿童木眼裡的「CityBox」具備四種作用:一是可以幫公益組織傳播、籌款;二是能滿足殘障人士就業、融入社會的需求;三是得以讓大學生的創意產品使用最低成本來宣傳和銷售,四是搭建出一個公益社交空間,讓年輕人得以聚集交流。這樣的社會企業模式已經漸漸地聚集許多年輕人的夢想,同時也讓殘障人士得到最大的幫助。

2013-11-16
勞委會於日前在中正紀念堂舉辦社會企業假日市集,現場有逾百家社會企業發展單位參與,展售各式特色商品、服務和手工藝。參與單位透過經濟自主活動,以發展地方特色、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實現照顧弱勢家庭、身心障礙者或高齡者的社會使命。勞委會主委潘世偉表示,近年不斷倡議社會企業概念及輔導民間團體轉型發展,今年更將11月訂為「社會企業月」,全國會有超過7場次的社會企業觀摩、市集及論壇。 

文章標籤

  • 社企流新聞快報

    社企流新聞快報

    由社企流編輯群為你定期整理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相關新聞活動,讓你輕鬆掌握即時資訊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