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試驗到試煉 社企流3歲了
聯合報/記者陳怡臻(2015年3月2日)
(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左)起初只想藉網路力量推廣社企理念,卻獲許多迴響,前年正式成立公司。 圖/記者陳立凱攝影)
台灣第一家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社企流」,本月即將成立滿三周年,「發現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是美好的事」,社企流共同創辦人陳玟成表示,平台上線後,發現有許多人因此認識了社會企業,紛紛轉職投入相關領域工作,這些改變是鼓舞社企流正式成立公司的關鍵。
共同創辦人林以涵回憶,做網站起初只是一種試驗,想試著用網路力量推廣社企理念,卻出乎意料獲得許多實質的迴響,才決定正式成立公司並積極與國際接軌,而最初的「試驗」也從而演變成了一種「試煉」。
社企流從籌備時期就固定舉辦周年論壇,林以涵說,每次周年論壇都是社企流展現「國際力」的時刻,因此,團隊需要時常飛往世界各國參訪與交流,讓國際組織能更認識且信任社企流,進而願意參與每週年的論壇活動,將珍貴國際經驗分享給台灣人。
在各國參訪經驗中,陳玟成發現,相較他國,台灣人參與國際論壇或議題的意願並不高,這可能與台灣社企較關心在地議題,或是國內多數社企因規模仍小,還處於累積與發展階段,尚未有能力進入國際市場有關。
陳玟成強調,這也相對凸顯了我國對全球議題關注度較低的現象,放眼國際,例如美國、韓國或新加坡的社會企業所關注的議題,就相對廣泛許多,包括捍衛貧窮國家的醫療權,或是東南亞移工權益等跨國性的議題。
他認為,不論是否打算加入國際市場競爭,產品優劣仍是永續營運的首要關鍵,「產品必須具備實際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一旦地基打穩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吸引創投資金挹注。
社會中各式各樣的問題有待解決,若沒有明確目標與初衷,不僅容易迷失其中,甚至解決不了任何社會問題,造成反效果。林以涵觀察,社企流接觸過的新創公司,能夠堅持「以誠待人」與「莫忘初衷」的團隊,多半也就能撐過草創期,朝向穩定營運的方向發展。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