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靚又愛環保」,一場千人付費參加的「交換禮物派對」
文:劉致昕
 
(圖:Kodi Wan。圖片來源
這種時節,見面不玩交換禮物總是奇怪。一樣樣小東西在店鋪裡突然被包在一起,行動電源跟保護貼,巧克力跟吊掛式咖啡,它們的價格「好像」有優惠,就算沒有朋友可以交換禮物,不買,好像不對。
買完了,參加派對,回家之後看看手上的東西,只好翻一翻行事曆看下一場交換禮物派對的時間,換個包裝紙,或者連開都不開,再換出去。
廣告激起慾望而慾望創造消費,往往在「冷靜」之後發現,家裡堆了太多用不到的東西,浪費。而交換禮物是其中之經典。但在香港我遇見了三個女生,她們的交換禮物派對不太一樣,她們不希望你買東西來,反之,他們幫你解決家中不想面對的浪費。
從第一年的三個人,玩到現在五場過去了,有超過千人付費入場參與他們的交換派對,每個人需付台幣大約五百元,但在會場裡,沒有一個新東西。
(圖:Kodi Wan。圖片來源
「本來只是我們三個女生的聚會,」Jup Yeah創辦人Ren說,他們帶著自己的衣服到家裡交換,沒想到帶來的都是些只穿了一兩次的衣服。在香港,折扣跟促銷方案無止盡的進行,以衣服來說,買兩件、三件的折扣,讓很多女性不知不覺多了很多同款不同色的衣服。
一份由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發佈的《香港生態足印報告2013》指出,香港人消耗最多資源的前三名,包括了衣服(12%), 受訪者有八成平均每月都會買一至五件衣服,6%每月會買六件以上。 但翻開香港環保署的統計數字,七百二十萬人口的香港每天平均棄置217公噸紡織物,也就是約一百萬件衣服。
買得多,丟的多,物品的價值在真正發揮之前就被丟棄了,同時又有太多的購買發生,受利的至少有商人、消費者也算有享受到,只有地球是真正的在受害。
「在垃圾場很多都是沒用過幾次的東西,有些甚至是新品!」Ren說,需要解決家中非發揮價值的消費,是很多都市人共同問題,於是Jupyeah「第二次辦,很多不認識的人都跑來了,」七十三個人就這麼出現在私人聚會上,接著是三百、七百多到一千多人,現在辦活動必須租個場地才能進行。
DJ、設計師、美食外燴,讓一場交換二手物品的活動變成潮趴,活動到了第二年,就吸引了來自北京的邀約,「但是我們推掉了,覺得時間點不對,」Samathy回答。
對Jupyeah來說,一年辦兩場活動的籌備期都長達三個月以上,從義工招募、活動概念設計,到最耗時的可再利用裝潢、室內設計的製作,每個細節都用高規格看待,「我們的擺飾都是一件真的可以用的傢俱,希望整個活動沒有創造不必要的資源浪費,」Jupyeah創辦人Samanthy說。
對品味、細節的要求,來自三位創辦人Ren、Samanthy跟Olive的背景,他們分別是時尚雜誌主編、金融圈小主管跟髮型設計師,「good looking跟coolness是重要的,」Ren說,他們的目標是讓中產階級將二手物品拿出來交換,因為他們擁有消費能力所以一定有浪費,而他們又還不夠富有所以需要交換。但對中產階級來說,除非他們看到「價值」,否則不會參與。
「近一年,Jup Yeah將以物易物演繹成一種時尚,」香港蘋果日報這麼形容,稱幕後團隊「貪靚又愛環保」。貪靚於是活動有了品味,五百塊的入場費包括音樂、食物、甚至小型座談,大家樂的進場參加,也把家中堆置的「浪費戰績」帶來交換,發揮真正的價值,也解決了眾人浪費的罪惡感。
不只是靠著專業讓中產階級進行交換,理念,是另一個創造價值的重點。
(圖:Kodi Wan。圖片來源
我們的見面就在香港站旁的高級商辦、Samanthy上班的地方,緊鄰以陸客排隊以及賈伯斯樓梯著名的Apple專賣店。一頓午餐要價近千元台幣的餐廳裡,Ren在Samanthy趕著回去上班前,逼她把杯子裡剩下三分之一的水喝掉,「跟我吃飯的人都知道,不可以浪費水,你不喝掉,我也會幫你喝。」Ren笑著說,「你知道水資源的問題有多嚴重嗎?」
一個篤信都市生活也可以環保的時尚雜誌主編,身上是過大的二手衣卻又顯得時尚,滿是反差感的Ren帶著我看她眼中的香港,在一處一處古蹟、老社區裡,她道出了香港從以前製造業開始到金融中心的發展史,「我們習慣了破壞這個地方,」過去的製造業沒有環保標準,現在的bgju太多浪費, 《香港生態足印報告2013》說, 如果全球都照香港人人消費模式,恐怕要2.6個地球夠用。
「(我們)把香港變成一個不是人住的地方,只有錢,沒有平衡,」Ren道出她們的志願,用自己的專業逆轉把香港環境的破壞,Jup Yeah正是他們的武器。
財經背景的Samanthy專注在金流與合作開發,當商業銀行、購物中心委託Jup Yeah舉辦活動,當品牌商來贊助年度派對時,她發現Jup Yeah不只是個交換派對,而是一家社會企業。「今天是我最後一天上班啊,」迎向2015,她放下金融圈的高薪,全職投入。
透過網站,他們要將交換成為一種生活型態,在購買之前,能不能用交換、用短期租用來解決需求?網站上一個月一百萬次的點擊數,證明了購物天堂裡不是每個人都只想掏錢解決問題。2013年二月網站上線到現在,平台上有四萬多件物品,八千個會員,不只是衣服,連名牌鍋都有。
來自兩岸三地的邀約也沒有停過,品牌經營還還得到亞洲社會創新獎的肯定,把一場物品的交換,昇華至對未來理念的分享,2014年底,他們更推出新的平台,專門供NPO、弱勢者提案募集二手物品的捐助,希望讓社群影嚮力更擴大。
從一個姐妹間的聚會到一家社會企業,我好奇再問一次,收入穩定的時尚雜誌主編、專業翻譯、金融高管,為什麼要耗盡力氣、時間,架網站、辦活動、甚至處理物品庫存。穿著二手衣、二手鞋領獎卻不失大方的Ren,下台後拿著獎座清楚地告訴我她的答案:「現在很清楚的是我們這一代要把香港變得更好。這不是一個功勞、不需要獎項,這就是責任。有能力的,都得做。」
全文轉載自天下獨立評論專欄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