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杯「雨林咖啡」 改變地球小角落
聯合報╱記者陳怡臻(2014年12月1日)
一杯咖啡,背後蘊含的是保育環境理想與改變貧窮的愛心。雨林咖啡希望把一般企業體「利潤極大化」擺在第二位,讓「創造利潤背後需負的社會責任」成為前提,希望透過消費行為逐漸匯聚成一場眾人關心環境的行動。
(吳子鈺的辦公室也是自己的家,牆上有許多環境、生態及文化研究相關書籍。圖片來源
雨林咖啡負責人吳子鈺指出,地球暖化越來越嚴重,熱帶雨林卻仍面臨巨大的開發壓力,以驚人速度消失中,在台灣的我們,卻一直沒有實際參與保育生態。2004年,吳子鈺在南亞海嘯過後,因緣際會踏上印尼蘇門達臘從事義工及重建工作,發現多數當地人一輩子都沒見過台灣人,「可見台灣人根本沒有實際參與第三世界的保育」。
他也觀察到,印尼政府與企業用大量開發雨林來種植棕櫚、咖啡等經濟作物,以換取高經濟發展,但當地農民卻還過著極為貧窮的生活。他說明,一杯售價120元的咖啡,咖啡農僅能從中獲益4到6元,農民為了增加收入,只好配合持續砍伐雨林,來換取更大的種植面積。
畢業於台大環工所的吳子鈺開始籌備「雨林咖啡」計畫,希望將盈餘回饋到熱帶雨林的關懷和復育上。
(吳子鈺認為,熱帶雨林的問題龐大且複雜,投入雨林計畫目的是想建立一個讓台灣人直接關心雨林的管道。圖片來源
為了打破現存不合理的剝削,吳子鈺進駐蘇門達臘亞齊省的農村,以高於當地收購價5%~10%的價格直接向農民購買,並利用盈餘補助當地村落的公共設施及獎學金,「品嘗手中這杯雨林咖啡時,也代表當地村落給水系統獲得改善,」農夫開始有能力買除草機,小朋友也能用新課本和樂器上課。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群眾募資平台未成形時,吳子鈺就透過類似方式募集創業基金。他透過網路闡述「雨林咖啡」的理念,吸引具同樣理念的消費者以每人投資一萬元,即可換取未來兩年內每月收到一磅的咖啡回饋贊助者。驚喜的是,這批20多位的贊助者中,扣除親友,竟有一半以上主動匯款支持的陌生人,當時他心想,「為了他們,再辛苦也要把計畫完成。」
在銷售通路上,目前雨林咖啡以主婦聯盟、農民市集及獨立書店等商店為主。他期望,即使不進入主流銷售系統,也要盡量創造出不同的方式和價值,達到社會企業的理念。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