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視界/解救受難底層 社會企業要有社會
聯合報╱吳宗昇(2014年8月4日)
社會企業,在很快的時間內,由一個互相矛盾的語詞,轉化成為社會創新、社會公義的代名詞。但社會與企業的關係到底是什麼?社會企業、企業社會責任、資本主義之間有什麼關係?
(圖:輔大社企研究中心研究員吳宗昇。圖片來源
論起公平正義,資本主義向來是最被批判的。被批判的理由包括資本積累過度集中於資本家、工人被剝削、社會關係被貨幣價格所取代的異化過程等;近年「佔領華爾街」運動,可說是最鮮明的例子。
企業社會責任(CSR)則源起1960年代,並在1990年代後,隨著全球供應鏈擴展到全球,發展出一套龐大的認證與檢核機制。
上述兩者都可視為社會保護機制,出發點採取批判、規範並攻擊過度運作的市場經濟機制;但這兩股力量非常蒼白而薄弱,甚至可以說很邊緣。
尤其,企業站上全球舞台,成為影響力最大的組織。透過企業這種高效率、理性化變形的組織體,資本主義才得以大展身手,在人類歷史取得如此空前地位。
有些人會將企業與資本主義劃上等號,但我個人並不贊成。企業只是諸多經濟組織中的一種類型,無良企業會做傷害社會的事情,但並不代表企業都是不好的。關鍵是,我們必須清楚界定「社會的利益」,以防止企業或是任何組織可能產生的傷害。
社會利益可分為理念及物質上的利益,但實際上卻無法一刀兩斷,而且也必須考慮時空脈絡。但如果破壞當地環境、文化、價值觀,那就會侵蝕整體社會理念利益。
很幸運的,在這個時代我們擁有社會企業。它試圖要平衡經濟和社會利益間的關係,讓許多在傳統制度中的弱勢者,可以成為此體系的受益者。無數的社會創新,正在解救受苦受難的底層階級。
不過,橫在眼前的挑戰遠遠超過想像。經營一家企業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去經營一家良善的企業。
我們也沒有去思考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社會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解決了什麼社會問題?如果是社會性的結構問題,社會企業何以能解決?除了緩解經濟問題外,社會企業能去除市場經濟本身的破壞力嗎?會不會只是一種行銷的手法?會不會創造出一套新型態的資本主義模式?
誠實說,我不知道答案,但有信心會有人找出解方。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