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大趨勢/堅石草原 讓環保與營利雙贏
經濟日報/楊珮玲(2014年7月3日)
如果一個社會企業從人少資源少的起點開始,一路堅持信念,但能做到與營利事業的企業有同等或更高的競爭力,甚至讓營利事業開始模仿他們的理念和推廣相關產品,就是帶動整個產業觀念改革的先驅者。
全美國最大有機優酪乳業「堅石草原」(Stonyfield)30年來的努力就是一個佳例。它打破了徹底環保主義不能兼顧企業高度成長的迷思,在美國甚至世界乳業掀起一場健康革命。
1983年,當美國和世界許多國家還不熟悉什麼是「有機」食品的概念時,嘉瑞.赫須伯格(Gary Hirshberg)和好友山繆.凱門(Samuel Kaymen)在美國新罕普夏州經營一個非營利的有機農業學校。他們的目的是希望幫助個人和小規模農家生存,確保食物生產過程健康,同時保護環境。

從七頭牛 到跨國企業

為了資助學校的財務狀況,他們用自己農場裡僅有的七頭牛開始生產有機優格,過程中不用有毒殺蟲劑或化學肥料。由於口味絕佳,理念也被當時的消費者接受,這個販售優格的計畫大成功。兩人了解到如果能夠擴大規模成一個有機農業公司,便能造福更多的有機農家、創造更大的改變。
七頭牛的微小起點,加上兩顆熱情的心,過去這30年來,堅石草原展現極端綠色主義也能創造每年兩位數以上的成長奇蹟,強調照顧牛隻、員工和顧客的三贏策略,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約合百億新台幣)。
目前它是美國有機優酪乳品第一大品牌,在所有優酪乳品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兩大廠優沛蕾和法國的達能(DANONE)集團。在海外,它在法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等地陸續擴展。它在有機優酪乳業的長期製造經驗和嚴格品管名聲,吸引達能集團從2001年起陸續入股,目前擁有其八成五的股份。
堅石草原特殊之處在於它堅持所有過程的環保化,而不只是食物原料的有機化(例如不用人工殺蟲劑、人工荷爾蒙、抗生素和轉基因食物等)。

嚴控成本 靠口碑行銷

除食物來源外,從牛隻的自然放牧養育方式、肥料來源、土壤養護、產品包裝材料、產品運送方式、農民健康到自製再生能源等,它也處處堅持找尋最環保、最節省能源並最不會排放二氧化碳的方式。年獲利的一成還用來資助各式環保團體,持續投入對抗全球氣候變動的各項努力。
支援從事有機農業的個人和小型農家也是他們的重要企業目標之一。為此他們高價收購有機農家產品,保障農家收入,但也同時分散供應農家來源,確保天災等意外不會損及有機食品來源。也不吝惜做重要的長期投資,持續改善製程。
為求營收平衡,他們嚴控成本,特別是不花大錢買廣告,但靠好的口碑和網站上的詳細說明做最有效率的廣告和消費者教育,所有資訊透明化。這些透明化資訊也幫助他們的消費者了解他們產品定價較高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確保有機品質。

推廣有機 創造新藍海

堅石草原力求在社企與營利間創造新的經營模式,但做為新時代的創造者,也面臨許多新而艱難的挑戰。
例如近年來許多美國平價超市都開始開發自己的有機品牌,價格也比堅石草原的便宜。不過堅石草原持續強調它們產品的品質,也推廣和配合美國有機食品認證制度,致力消費者教育。
例如「有機」的程度有很多差別,從百分百有機、有機、有機原料和各式不同有機比例等,這些都會反映在成本和售價上。
而近年來法國達能集團入股堅石草原也引發不同看法。反對者認為傳統盈利式的大企業在考量成本下,無法堅守堅石草原照顧小農和完全環保信念,但創辦人赫須伯格則有他的想法。他認為穩定的財源將助其繼續擴展,並加快信念的國際化推廣,真正達到他們原本的創立目標——「地球上的健康牛隻、健康農民和消費者」。
「我們過去希望能成為『卡夫』(KRAFT,世界食品大廠),但現在卡夫正成為我們(致力有機食品)。有什麼能比這個更像電影中的情節?」赫須伯格說。
堅石草原創造一個產業的新藍海,而藍海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競爭者進入市場,但堅石草原並未停滯,持續以長期投資設備、消費者教育和堅持品質三大支柱成長。成立30年,它正進入一個新的企業擴張階段,但所有奮鬥的經驗都是仍在摸索成長模式的社企最珍貴教材。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