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篇/EIGHTEENCHEFS 不博同情助更生
聯合報╱新加坡記者林以君(2014年5月26日)
速食連鎖餐廳EIGHTEENCHEFS老闆司徒保華為了讓社會企業走出「販賣同情」的老套,他提醒自己,先賺到錢才能幫助他最想幫的更生人。 為了財務獨立自主,他拒絕新加坡政府與私人企業資助。他說:「我沒和政府拿錢,我沒有KPI(關鍵績效指數)的壓力。」
(「EIGHTEENCHEFS」司徒保華:社企,不一定要做到很悲慘,博取人家的同情。 特派記者曾吉松/攝影 圖片來源
他的餐廳曾快倒閉,他仍嘴硬:「我不是賣我的故事,我賣好吃的食物。」店面的標語就是「好人美食(Good People, Great Food)」。採訪這天,非正餐時間高朋滿座。
為何叫EIGHTEENCHEFS ?司徒保華說:「華人私會黨(幫派)大多用『數字』取幫名,Eighteen(18)曾是新加坡最大的私會黨,我可不是要學徒進黑社會,而是黑社會的人可以來我這裡學手藝。」
為了補充新血,每個月去監獄挑選未來的員工。司徒保華也是「更生人」,他面試時從不問對方「過去」,只要想學一技之長就一起打拚。四家店面、八十餘位員工,百分之卅八是「更生人」;「在這吃飯,更生人幫你服務很正常。」
(EIGHTEENCHEFS由曾經入獄十餘年的前吸毒者司徒保華(中)創辦。 特派記者曾吉松/攝影 圖片來源
他的想法,「社企,不一定要做到很悲慘,博取人家同情」。若因為同情「更生人再進職場很困難」才來吃飯,那第一次很可能就是最後一次。如果想走長遠,司徒保華必須找到最佳「經營模式」。「我沒賺錢,就沒辦法幫助別人。」
司徒保華在破產邊緣請債主讓他每天用營業所得還債,另一頭,他大幅改變經營模式,近兩年增為四家店面,平均每兩、三個月餐廳生意營業額就突破一次。
他的更生人員工中,有的英文一句也不會,華語也看不懂,卻拿著菜單回家背誦,現在是他的主廚。司徒保華期待消費者,「我寧可你是因為我這裡食物好吃、價格公道才來。」以品質取代同情,社企路才走得長、走得穩。
司徒保華重回社會前,曾自費到英國學作菜,帶著更生人「標籤」求職,討個自尊心,偏偏就得不到。現在他的生意做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都有人想開連鎖店,司徒保華開出的條件是:「一定要雇用更生人,比例不限,但至少一位。」「我來幫你訓練」,讓更生人做出一手絕美料理。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