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一個企業,社會企業才能永續發展
數位時代網站/郭芝榕(2014年4月14日)
近年來,公民自覺與自發的運動,在全球開始形成風潮,其中以解決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與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吸引不少人熱情投入,在台灣,同樣也有著一群人積極推動。周末在台北舉行的社企流二周年論壇中,就看到來自台灣民間的草根力量,也看到全球的發展趨勢。
「社會企業會變成企業的一部分,社會企業先是一個企業,想好商業模式,才能永續發展。」新加坡星展銀行資深副總裁胡秀鳳在社企流二週年論壇指出,星展銀行首創社會企業的銀行支持服務,在過程中他們體會到,在協助社會企業在追求社會目標的同時,達成商業可行性。同樣參與此次論壇的新北市市長朱立倫鼓勵年輕人,用創意來整合資源,用企業經營手法可以做更多改變。
在這場論壇中,的確看到來自不同領域的創意。例如 為台灣而教屬於非營利組織,並非社會企業。創辦人劉安婷認為,不是每個社會創新都適合企業化,反而要問「組織存在的價值為何? 」,她將重點放在影響力的回報。教育體制的問題所在已久,要做出創新的教學方法,才能夠造成改變。
 
談到社會企業,最多人問的問題是「商業模式是什麼?」綠色地球在2008年創立初期,並沒有想過商業模式。綠色地球執行總裁汪劍超表示,目前主要依賴中國地方政府的採購案,但去年遲遲沒收到政府款項,遭遇很大挫折,也驚覺必須改變商業模式,著力於改變城市居民的綠色生活方式,再帶進綠色產品及服務。
做生鮮網購的厚生市集為了與實體超市競爭,倡儀少數人分享在地農作物,希望用分散式小通路,解決食品安全,以及農作物價格過低的農民收益問題。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指出,「社會企業共同的困擾在於,要以社會力或企業的角度推動?」太過強調社會力的話,則難以收支平衡。所以他在思考的是,生鮮物品必須跟實體超市一樣快、新鮮、高品質、多選擇,而且價格親民。網購的運送速度往往打不過實體超市,所以,厚生市集用手機APP直接下單,省下消費者停車的時間。
棉樂悅事工作坊創辦人林念慈千里迢迢跑到尼泊爾,解決尼泊爾女性的「月經」問題,推廣從南印度生態村發現的布衛生棉,把月經的正確觀念帶入尼泊爾。她花了五個月的時間訪談100位不同種性制度的女性,蒐集她們的喜好,訂出當地可接受的價格以及偏好的顏色,目前有四位正職員工,手工做出100%純棉的布衛生棉。選擇的布料和植物染方式都創造友善的生態環境,也教導婦女按摩和瑜珈,愛惜自己的身體。
看準里長服務里民的需求,行動村里推出APP,里長的大小訊息直接透過APP傳達給里民。全國有七千多個里,目前加入的里有500個,商業模式主要是政府辦活動的平台。「村里公益團購」號召里民一起買東西,曾在一個月內賣掉594萬噸生產過剩的高麗菜。因為一次團購幾千箱,所以一般日用品的價格也比市價還便宜。
此外,iHealth政昇處方宅配藥局的商業模式令人意想不到,連藥品都可以宅配,解決偏鄉醫療的問題。有處方籤的病患只要線上預約,藥師就免費將藥品宅配到府,還會順便解說用藥的方式。20位成員有一半是藥師,收入靠的全是健保局給付每張處方籤的60元藥師費,省下實體藥局的租金、營業成本,去年一年達到7千萬營業額。
全文轉載自數位時代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