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困難」嚴心鏞打造幸福企業
聯合報/記者陳怡臻(2014年4月13日)
僅憑著對偏鄉青年的關懷,沒上過大學的嚴心鏞創辦了「穗科」與「稻禾」手打烏龍麵店,幫助弱勢青年就業,一圓他們就業的夢想,也傳遞更多的愛。
嚴心鏞昨天在「社企流」成立兩周年的「夢想自造家」論壇中,以「選擇困難」四字送給在場一千多名想投入社企的青年,並以自身的創業故事,解釋困難的事情若值得,就去做。
(圖:嚴心鏞創辦了「穗科」與「稻禾」手打烏龍麵店,幫助弱勢青年就業。圖片來源
離開商場後,嚴心鏞打算做點不一樣的事,他向叔叔嚴長壽請教。三年前,得知嚴長壽打算在台東創辦公益小學,試圖縮短城鄉教育的差距。嚴心鏞認為,僅靠學校教育解決不了社會問題,培訓弱勢青年一技之長並提供就業機會,才是最實際的方式。
兩年來,嚴心鏞選擇選擇由餐飲業著手,希望用「令人感動的服務」打造出餐飲界的「幸福企業」,用最好的食材讓顧客滿意,用最好的福利,讓員工感覺幸福,店內的員工都是來自弱勢家庭。
他親自要求餐點的品質,自然吸引消費者。現在共有多家麵店、烘焙店,有一百五十名夥伴共事,獲利的百分之三十三都讓員工分紅,其餘的六成七,三分之一再用於開店,讓更多弱勢者就業。他說:「沒有一毛錢會進入股東口袋。」
嚴心鏞說,即使社會企業是肩負社會使命,還是必須擁有一手製麵的好工夫,才能永續經營;能夠有營利模式,才能達成改變社會的目的。
創業之初,嚴心鏞聽聞台中有位楊師傅,採日式傳統古法製麵,是日本製麵大師糠信和廣在台唯一傳人。嚴心鏞不斷請他合作,即使斷了腿也上門說服,終於說動楊師傅,將一身製麵絕活傳授給「穗科」的年輕人。
嚴心鏞選才自有一套標準。嚴心鏞不看重學歷,堅持「孝順」是唯一標準,一旦錄用,員工每逢父母生日可自動休假,且免費招待店內用餐。
他說:「只要工作表現良好,十六歲的孩子就能月領二萬五以上,有的甚至二十三歲就當上店長;我們不稱呼孩子為『員工』,而是『夥伴』。」。目前「穗科」與「稻禾」在台已有六家分店,嚴心鏞說,今年台東預計再開一家公益麵店,員工都是原住民青年。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