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三明治工」無心插柳  看見商機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2013年9月20日)
位在真理大學後門的一幢公寓裡,纖瘦的謝若琳和帶著濃濃口音的港澳生李萬鏗,在電腦前屏氣凝神,一筆一筆為社福機構和企業公益活動設計文宣,他們不是一般人想像的志工,而是靠著公益設計服務,實現新的創業可能性。
圖片來源:聯合晚報)
李萬鏗回憶道,當年透過與樂山療養院的音樂治療師合作,想藉由音樂讓身心障礙院童感受生活作息,「抽出部份生活片段,如睡醒、上下課、吃飯等,作曲譜詞,輕鬆帶唱,寓教於樂。」未料這門課後,院長姚雨靜邀請三人留下為院慶開發文創商品與空間布置。 「本來是打算幫他們,沒想過要收費,」李萬鏗說。「但院長堅持要給我們費用。」謝若琳接口,「我們覺得是蠻不一樣的工作方式。」謝若琳說,以前當學生,接過商業設計的工作,但幫助社福機構做藝術設計,除了有錢拿,還可以發揮所長幫助人群,「成就感很大。」自此三明治工定調專門為社福機構和企業公益活動從事設計服務。
(三明治工謝若琳(左)、李萬鏗(右)。聯合報系資料照)
三明治工與樂山療養院形成長期工作伙伴,積極運用院童的畫作,轉化成明信片、空間布置、院區指標、手工餅乾等。「很多小朋友看到很開心,沒想到自己的畫能用來迎接外賓。」謝若琳笑逐顏開地說。除了為院童帶來鼓勵,社會企業的經營理念也獲得在地企業響應,「工程公司很阿莎力幫我們安裝指標,只收簡單的材料費。」
謝若琳指出,長期合作的默契下,設計團隊更瞭解社福機構的特殊性,量身打造文宣,避免不少機構臨時找插畫家或設計師合作,結果作品雷同的情形發生。謝更強調,三明治工設計的文創商品,不要民眾因同情而消費,而是民眾認同、喜愛、願意掏錢。
以上全文轉載自聯合晚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