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梅釀出未來 小林社會企業開張
聯合報(2013年7月22日)
莫拉克風災摧毀高雄小林村四百多條生命,倖存的小林人不向命運低頭,重新站起,下月八日莫拉克四周年,成立「二○二一社會企業」,銷售小林梅相關產品,每年營利所得捐兩成回饋地方。
圖片來源:小林重建協會會長蔡松諭(右)、部落青年操大業(左)等人,計畫重振台灣梅子產業。記者王昭月/攝影)
三年多前,小林村在莫拉克颱風遭土石吞沒,活著的小林人心碎,但沒被擊垮,移居杉林區組合屋,自許「日光小林」,在小林重建協會會長蔡松諭、徐報寅、王民亮幾名年輕人帶領下,發展培力工坊。
「我們須有一技之長,發展品牌,才有未來。」蔡松諭說,十多坪大的社區媽媽廚房,是日光小林開創未來的「幸福基地」,劉銀好、潘金梅等社區媽媽頭一年做月餅,訂單就接到手軟;「幸福手作」的手工皂,連馬總統都愛用。
風災中失去十四名親人的王民亮,回鄉與族人一起打拚,帶社區歐巴桑軍團做麵包,一個賣十塊錢,每次出爐都賣光光,「麵包利潤薄,卻把大家繫得緊緊的」。
三年來,「日光小林」手作產品闖出口碑,前年工坊派員北上取經,獲得傅培梅基金會執行長潘秉新技術指導,更因此結識科技業董座簡添旭,取得十年前的小林梅,開發出一炮而紅的老梅餅,看見台灣梅子產業的願景。
蔡松諭說,兩年前就想成立社會企業,今年初看到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報導社會企業故事,受到很大鼓舞,決定在莫拉克四周年正式成立「二○二一社會企業」。
蔡松諭說,「二○二一」指的是台廿線、台廿一線由旗山溪與荖濃溪架構成的生活廊道,這裡盛產梅子,加上他們握有簡老闆提供的日本製梅祕方,將來在山上、山下串起產業鍊,開發老梅膏、老梅餅等產品,讓「青色寶石」帶來更豐厚收益。
看到原鄉青年愛鄉情懷,簡添旭深受感動,願意提供創業第一桶金,他說,八八風災後大家以為小林梅已經絕跡,當他將手裡的小林梅交回小林時,他看到小林居民眼裡發亮的光。
「小林站起來了!」蔡松諭說,小林不僅要走出悲愴,還希望能援助曾幫助過他們的朋友,三一一日本賑災、天秤颱風送愛到蘭嶼,都是具體行動,未來「二○二一社會企業」,更是如此。
全文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