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新機制:社會影響力投資
編譯:林冠廷
過去一世紀以來,各國政府與慈善機構集盡所能的宣導並急迫的想解決包括貧窮、缺乏教育、和疾病等問題。但他們同時受限於舊制。社會企業家們常因傳統募集資金的方式,創新及發展受到侷限。僅有較少的彈性可在不同創業階段做實驗,而最大障礙即是缺乏有效的募集資金模式,阻礙了社會部門的成長。
 
然而,資本並非主要的問題,如果去觀察在美國的社會部門,他們有700億美元的資產,而且有超過一千萬人在非營利組織工作,這是非常巨大的數字。因為捐贈者拒絕支付組織日常開銷,使得資本被無效率的使用。因此這些社會組織難以擴展。社會投資專案小組(Social Investment Task Force是英國經濟與財政部門於2000年成立的組織,專注於評估英國克服貧窮發展經濟的可行方法)於2000年做的調查,揭露了多數非營利組織領導者已知的事實:幾乎所有非營利組織都缺乏資金,甚至少於三個月的營運資金,而此情況在過去十二年間不曾改變。
相較於那些過往在創投業界的事情。如果企業家們到我們的面前告訴我們他的新事業計畫不需要花費一點錢在組織上,通常我們會請他出去。所以,當我們對待社會企業家時,為什麼要使用不同標準?
我們相信我們正在轉變的關鍵時刻。在1960年代中期和1970年代早期,創造出新的專業風險投資公司制度,組織的創新吸引機構的投資。不久,創投成為許多經濟體一個主要的部份,他們大膽的行為改變所有事務,企業精神為之一變。
就像創投迎來關於私營部門新的募資方法和思維,影響力投資替資本市場帶來驅動社會革新的機會,長遠來說替私部門帶來更多改變的需要。
從創新可得知人們已經開始發展新的金融工具,將社會責任表現和財務報酬結合,透過新點子創造現金流。如Acumen Fund, Bridge VentureRoot Capital等混合的組織提供高社會效益的投資管道。如EndeavorSocial Finance的組織則是幫助社會企業家得以進入全球資本市場,以資助他們的成長。
過去兩年來,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以及以色列的政府組織開始發展社會效益債券(Social Impact Bonds),當眾多的例子從各地湧現,代表此制度有不可擋的趨勢。
早期的的創投家過去的成功案例,如DEC, Intel, Scientific Data Systems, Teledyne, Genentech 和Apple皆給予了眾人信心並且推開私人資本的大門,當投資者相信他們可以獲得可接受的報酬,資金自然會湧現。
根據麥肯錫的調查,世界上有超過兩百兆美元的金融資產,但同時我們也活在低利息且資本氾濫的年代。假若我們可以創造如社會效益債券的工具,提供超過百分之七的金融資產收益、高社會效益及,不利風險的限制,最終結合超額資產以及低利息市場這兩者的需求,尋找合理的報酬並將資本投入到創新的企業。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