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社會企業與傳統企業合作創效的五項法寶
編譯:林慧欣
傳統企業以營利為目的,追求「利益極大化」;而社會企業則是以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為目的,追求「影響力極大化」。看似平行的兩個世界,卻有越來越頻繁的交流。但令人好奇的是,為何有能力、有財力的大公司一方面不願意直接捐款給慈善機構,但另一方面卻又往往找不到可合作的社企夥伴,以改善更多社會或環境的問題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知道幾個現象:在英國,社會企業的概念非常普及,約有五分之一的企業設有類似社企的目標,另外有近二十四萬人正在籌備創立社會企業,還有約三分之一的新創公司,本身就已經是社會企業了。
以上的數字意味著:傳統企業有充分的理由與日益茁壯的社企領域合作。消費者的意識正逐漸改變,越來越期望企業在獲取私人利益的同時,能夠兼顧整個社會的利益。因此,雖然傳統企業與社會企業的經營目標看似南轅北轍,但其實卻可以相輔相成,這也是兩方合作日趨頻繁的原因。
許多社企領域的創新,都是兩者合作之下的產物。例如: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與微型貸款基金會(MicroLoan Foundation)合作,提供馬拉威婦女小額的貸款以及專業的訓練,並教導她們會計與審計方面的知識。其他的例子還包括像公平貿易和微型金融等行之多年的項目。
而社企創業家如果想要和上述的成功案例一樣,獲得傳統企業的支持,有五招法寶可供參考:

1. 掌握經營策略類似的夥伴

如果社會企業想得到傳統企業的青睞,其中一個重點是要掌握住經營策略類似的公司,例如擁有同樣的市場或同樣的目標。當然,社企也可以考慮接觸理念相近的團體或組織。

2. 尋找相同目標

社企在挑選合作對象時,有兩類公司是首選:一是擁有相同目標的公司,二是本身沒有推行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計劃的公司。如此才能引起對方的興趣,進而思考合作的價值,最後將社企的概念融入組織並且實行。

3. 為對方量身訂做企劃案

絕大多數的企業希望拿到一份具體的、按部就班的企劃案,才能評估與社企合作是否符合公司的社會形象,以及公司期待的成果。企劃案內應該訂定清晰而堅定的目標,並分析方案的持續性、社會影響力,以說服對方,讓提案的成功率變高。多花點時間完成一份企畫案,能讓雙方都看得更長遠、想得更透徹。

4. 牛刀小試

在正式展開合作前,不妨先搬出小規模的測試版來試試水溫,好瞭解方案的可行性、影響力及市場反應,並據此測試版的結果進行調整,以求讓企劃案的社會影響力達到最大化,往後也才能進行大規模的複製。

5. 記得要開誠布公

社企應該提供及時且透明的訊息,以獲取對方的信賴。以誠信做為基礎,可以讓資方更放心,並贏得長期的合作關係。
資料來源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