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改變,從地方開始

世界的改變,從地方開始

《城市學》創立於 2019 年,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 4 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

專欄文章

42篇)
  • 將廢棄物都吸到地底下!這間瑞典新創如何為首都打造乾淨市容?

    將廢棄物都吸到地底下!這間瑞典新創如何為首都打造乾淨市容?

    城市學/文:蔡炆璇
    每當聽見西洋知名樂曲《給愛麗絲》及《少女的祈禱》的旋律,許多台灣人就會拎起大包小包的垃圾,開始追著黃色垃圾車跑,可全台縣市這樣定點清運廢棄物的方式,不僅對偏遠地區的住戶來說相當不便,錯過倒垃圾時間的民眾也十分困擾,而且垃圾車運行時,還會增加城市的碳排放量與空氣汙染,並因慢行造成街道車輛回堵。不過這些勞民又影響市容的現象,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Stockholm)裡通通不存在,因為當地垃圾全被自動「吸」到地下去了!彷彿科幻電影才有的場景《城市學》為你揭秘。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裡,居民只要將垃圾以廚餘、可燃燒和可回收分類好裝袋,接著丟進「自動廢棄物收集系統」(automated waste collection system, AWCS)的真空垃圾桶,垃圾就會暫時儲存在地下桶內,接著定期以時速 70 公里的速度,經由地底管道的網絡清空,集中抽送至資源回收業者 Envac 的資源回收站做後續處理。
    為何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能做到這境界呢?原來「自動廢棄物收集系統」,是由瑞典一家新創公司 ENVAC 所開發,最早應用於地方著名的食品市場「Östermalmshallen」。
    因為 Östermalmshallen 食品市場每天都產生大量的廚餘垃圾,因此非常需要安裝,好讓廚餘以最快狠準的方法,輸送到地下的冷藏貯藏室。
    更厲害的是,在這儲存過程中,廚餘垃圾還會變成稠稠的泥狀,讓真空卡車方便運到沼氣廠轉化為發電沼氣,製成永續環保的能源。
    因此瑞典政府有鑒於,Östermalmshallen 因下地封閉式的自動化系統,徹底改善市場內環境清潔與員工工作條件,完美翻轉過去引來昆蟲、老鼠及廚餘惡臭等難解問題,並大幅降低人力處理成本,廢棄物還可永續再利用,轉化成重要資源,財務上又不影響營運,因此決定採用。
    斯德哥爾摩市不僅決定逐步使用「自動廢棄物收集系統」,承擔該系統的所有權和責任,還使該技術成為城市公用事業的關鍵基礎設施,致力讓垃圾處理「地下化」,打造乾淨都市。
    不過斯德哥爾摩市似乎想完全擁有該系統,作為市政運作的一環,未來幾年交由廢水和廢物管理公司 Stockholm Vatten och Avfall 負責維護,私人企業或其他想安裝系統的社區無法獲得所有權,因此這也讓當地部分民眾有些反彈,認為政府作為強硬,甚至直接將垃圾扔在真空垃圾桶旁,以示抗議。
    但無論如何,以環保立場來看,全面地下化、自動化的「自動廢棄物收集系統」,確實讓城市中的垃圾車消失了,噪音污染、廢棄排放、交通打結等問題全部迎刃而解,換來更整潔的國際市容,又創造新的永續能源,何樂不為呢?非常值得台灣借鏡。
    全文轉載自城市學,原文標題:台灣垃圾車要沒了?瑞典將廢棄物「全吸地下」眼不見為淨更永續
    歡迎至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官網註冊成為會員,了解更多永續職涯新可能!
    閱讀文章
  • 阻絕職場性騷擾:掌握 3 步驟,一起當名勇敢的「旁觀者」

    阻絕職場性騷擾:掌握 3 步驟,一起當名勇敢的「旁觀者」

    城市學/文:蔡炆璇
    近來台灣職場性騷擾事件頻傳,許多名人人設大崩壞,各產業也掀起「#MeToo」運動。然而在這過程,許多網友會問「為何當時被害人不說?」可其實多數受害者當下不敢說,是因為深怕「沒人站在我這邊」而選擇隱忍,直到有相同陰影經歷的人開出第一槍,才敢鼓起勇氣揭開內心傷疤跟著補槍。因此我們不妨參照歐美作法,如美國 2017 年爆發「#MeToo」運動後,康乃狄克州、紐約、芝加哥等城市陸續頒布法案,規定雇主每年施行性騷擾防治培訓,其中「旁觀者介入」(bystander intervention)就是杜絕職場性騷的重要一環。

    防止「#MeToo」職場性騷頻傳,旁觀者介入為何很重要?

    台灣性騷擾防治教育明明行之有年,如今從政治圈到演藝圈,性騷事件卻連環爆,顯見過去方法治標不治本,職場性騷情況仍是常態。
    因此各界學者開始思考,與其探討加害人與被害人之間的關係與行為,不如提高旁觀者主動有所作為的心態,而這一切,只要建立在有系統的練習與教育上即可。
    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沒有人不想當英雄,所以真正問題在於「對方想獲得幫助嗎?」「我的幫助是對方想要的嗎?」
    如哈佛大學性侵犯預防應對辦公室過去提到的,旁觀者通常會在心裡糾結,擔心自己誤判情況,或對整體事件不夠了解,同時也想避免自己遭波及,因此才選擇視而不見,害怕承擔部分責任而不介入。
    可其實旁觀者介入也能很巧妙,只要經過訓練,就能主動在目睹或發現危險情境時,直接或間接幫助受害者脫困,並於後續舉發、試圖糾正加害者,意指旁觀者介入時不必直接對抗加害者,只要做到以下 3 步驟:

    步驟一|中斷性騷擾過程、破壞當事人對峙局面

    簡單來說,找到能帶走被害人的理由,像是「你能陪我去買咖啡嗎?」或分散加害人的注意力,好比對方若是職場高層,就用請教問題的方式帶開。
    另外旁觀者也能以玩笑方式化解危機,像是跟加害人說「你這樣說根本是活在 50 年前」「你是業務嘴吧?這樣說超油」等等。

    步驟二|警告可能涉及性騷擾的加害者

    接下來旁觀者可評估局面,若與涉及性騷擾的加害人有一定熟度,關係還不錯,那可於事後明示或暗示對方行為不恰當,例如「你上次的對話害我捏把冷汗耶」或用提問方式說道「你知道上次那樣說有風險嗎?還是我想太多了?」

    步驟三|關心被害人,表達同一陣線的態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即旁觀者能主動關懷被害者,表達出「看到他這樣對你,有我能幫忙的地方嗎?」或「這不是你的錯,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讓對方勇敢說出自己的心情和態度,不必擔心遭孤立。
    尤其在面對職場權勢結構內的性騷擾時,若多數旁觀者都認為自己有責任幫助,在強化正義的氛圍下,被害者定然更願意出面指認加害人,使職場性騷擾產生更明確的界線,並降低旁觀者遭波及的可能,就像新罕布夏大學性暴力預防研究小組首席培訓師埃克斯坦(Robert Eckstein)所言「旁觀者介入並非披上披風拯救世界的英雄,他們只是跟朋友討論而已。」

    美國康乃狄克州、紐約、芝加哥頒新法!旁觀者介入破性別框架

    有鑑於此,美國 2017 年爆發社會「#MeToo」運動後,康乃狄克州、紐約、芝加哥等城市也陸續頒布新法,要求職場雇主每年施行包含旁觀者介入在內的性騷擾防治培訓,讓職場愈來愈多旁觀者擁有協助意識,主動在第一時間發現踩紅線情況時,思考自己適合幫忙嗎?並透過直接介入、找人介入、分散注意力、拖延時間 4 種方法來救出被害者。
    此外,旁觀者介入還能補足傳統性騷擾防治的缺點,如新罕布夏大學預防創新研究中心聯合主任暨旁觀者介入專家斯台普頓(Jane Stapleton)說的「旁觀者介入不是將女性視為潛在受害者,也不是把男性看作潛在加害者。它善用該環境中的人,替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行為設下基調。」
    換言之,男生加害粗暴、女性被害柔弱等刻板印象能徹底泯除,阻絕職場性別不友善的問題加劇,也不會導致男生產生強烈防衛心態。

    旁觀者介入線上線下開花!「#MeToo」杜絕性騷擾從教育做起

    由於旁觀者介入是一個多元運動,必須通過教育、訓練和社會行動的認識與態度來加以改善,創造一個更安全、尊重的職場環境,因此國外開始有許多大學和組織,紛紛推出旁觀者介入計劃的培訓與資源,讓學生如何辨識、定義與應對性騷擾情況,還有介入時的策略和技巧,並提供實際的情境訓練。
    同時,隨著「#MeToo」運動線上線下的延燒,社交媒體也成了推動議題曝光和討論的重要平台,讓更多人意識到性騷擾的普遍性,鼓勵被害人集體披露加害人的行為。
    全文轉載自城市學,原文標題:台男怕 MeToo 防衛女性加劇歧視?美國培訓「旁觀者」阻職場性騷
    即刻加入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擁有屬於你的永續資訊窗!
    閱讀文章
  • 夏威夷野火啟示錄:台灣山林火災風險增,林務局揭最危險 8 縣市

    夏威夷野火啟示錄:台灣山林火災風險增,林務局揭最危險 8 縣市

    城市學/文:蔡炆璇
    夏威夷野火持續延燒,至今已造成至少 110 人死亡,成了 1918 年克洛凱火災後,美國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場大火,還有逾百人下落不明,1 萬 1000 多人同時失去家園、流離失所。然而這場災難無疑與地球暖化有關,攀升氣溫使乾旱問題加劇,帶來很高野火風險,加上當中的茂宜島充滿易燃非原生草類和灌木叢,也使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像是島上知名旅遊勝地「拉海納」小鎮就遭祝融吞噬,一棟棟房子被燒成灰白廢墟,景象宛如世界末日,居民跳海逃生的畫面被外界形容為「人間煉獄」。究竟這些事可能發生在台灣嗎?

    夏威夷野火延燒帶來「人間煉獄」,火神的眼淚可能落在台灣嗎?

    地球愈來愈熱,全球高溫紀錄不斷寫歷史新高,熱浪時代到來已是不爭事實。根據研究機構計算,2023 年 7 月 3 日地球平均氣溫超過 17℃,成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種種跡象伴隨著嚴重乾旱、野火等極端氣候天災的到來。
    但你可能會問,台灣屬於亞熱帶國家,一座濕氣滿滿的海島,燒毀數千棟房屋、害上千人無家可歸的野火,可能燃起嗎?
    其實並非不可能,但機率確實較低,如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氣候變遷研究所主任弗萊什曼(Erica Fleishman)所言,夏威夷火勢劇烈,除了跟「乾旱」有關,居民大量引入「易燃植被」,也不排除使當地成為一座「火藥庫」,加上乾燥氣候伴隨颶風外圍的「強風」作用下,一條條導火線,都不乏是受人類影響。
    然而這一切其實都不尋常,潮濕的熱帶島嶼,其實很罕見這麼嚴重的野火,因此耶魯大學環境學家馬龍(Jennifer Marlon)也指出,夏威夷失控的災難,是許許多多難以並存的條件,全都一起發生了。
    由此可證,當生態系統變得脆弱,人類再不重視野火災害,又不當的城市規劃與土地運用,那風險可能性就會提高。

    台灣 2022 林火 93 件創新高多人為!救火隊曝:嘉義燒、南投也燒

    像是在台灣,據農委會林務局表示,107 至 111 年間,本土每年平均發生 52.6 起森林火災,光 2022 年,國有林地火災的件數就來到 93 筆,森林被害面積廣達 94 點 6 公頃,雙雙登上歷史新高,這現象也讓「森林救火隊」疲於奔命,而且更讓人無奈的是,歷年森林火災發生原因,有高達 97% 是人為因素。
    其中許多林火事件,都因民眾在臨近森林的私有墾地處,燃燒農業廢棄物所引起;另外清明掃墓祭祖時節,燒紙錢的傳統習俗,也讓台灣森林進入火災好發期。
    更可怕的是,台灣陡峭高山多,救援難度高,一再燃起的人為「星星之火」,碰上近年氣候變遷的高溫大旱,林火頻率只會更高。面對 2022 年的林火現象,不少管護員都表示「嘉義這邊燒起來、南投那邊也在燒」「到處都在調人力」,也顯見本土森林資源已遭重創。

    台灣優化林火風險評估系統,本島森林大火最危險 8 縣市在中南部

    為此林務局特別委託國立中興大學團隊,建立新版林火風險評估系統,運用資料同化技術,整合如衛星氣象、地面觀測等資料,以強化風險潛勢評估,並喚起民眾防災意識。而該系統,除了能計算出林火天氣指數(Fire Weather Index, FWI),產製台灣林地林火潛在風險外,還能推估未來 7 日的林火風險資訊,供林地管理機關及居民防災參考。
    而根據系統估算,中南部如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若遇連日乾燥氣溫,淺山地區的林火風險就會大增,連日呈現最危險等級。另外,又如離島金門和澎湖樹林,還有宜花東山脈背風面的焚風及恆春落山風,都是需要檢視林火災防的重點區域。
    因此,林務局還特別針對高風險縣市,發布災防告警細胞簡訊,不像傳統過去,只是在車站、公所等地方宣導,畢竟山區用火的人不一定看得到,「精準宣導」國人在高風險區域謹慎用火、正確處理火源,以提升公眾教育和意識,共同保護森林環境,或許才是當務之急,也是成功防災的一大關鍵。

    極端氣候讓夏威夷海島罕見野火蔓延!警示台灣全方位永續應對

    當然,只有系統評估和宣導定然不夠全面,世界包括台灣,在森林管理方面,都面臨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無論如何,夏威夷慘烈的野火都嚴重警示台灣人,必須重新擬定森林永續使用政策,還有展開防範林火工作的重要性與急迫性,透過綜合方針來全面應對,以落實保護並恢復大自然生態系統,同時減少人為干擾的理念。
    像是從加強預防火災教育、優化火災預警與警報系統、提升消防設備與技術,到制定撤離計劃、監控火勢和等應變措施,層層環節都至關重要。
    正如台大森林暨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提及,政府須加緊重視,投注更多資源研究,讓防災、減災、救災有效的三管齊下。好比透過分級、分區方式追蹤森林火燒的熱點位置,同時掌握氣候及植被等環境資訊,讓營救手段更精確,避免林火危害持續擴大。
    最後林務局不忘提醒,依據森林法第 34 條規定,在森林區域及森林保護區內,非經過許可,不得有引火行為,違反規定者,最高可處 60 萬元罰鍰;至於放火燒毀他人之森林者,可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並須負民事賠償責任。
    另外為鼓勵民眾共同防範森林火災,舉發燒毀國、公有林者,經查獲犯罪行為人,將致贈舉發人每案10萬元以下破案獎金,若情節重大,得提高至新台幣 100 萬元;而最先通報森林火災發生者,則發給 5000 元以下獎金或獎狀。國人若發現森林火災,請儘速撥打免費電話 0800-000930(您您您,救山林)、0800-057930(林務局救山林)或 119 消防中心,共同防範森林火災,守護台灣山林資源。
    全文轉載自城市學,原文標題:台灣林火 97% 人為恐燒夏威夷野火?六都 3 縣市最怕淪「火藥庫」
    即刻加入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擁有屬於你的永續資訊窗!
    閱讀文章
  • 被忽視的動物福祉——Netflix《海洋陰謀》曝養殖鮭魚處境

    被忽視的動物福祉——Netflix《海洋陰謀》曝養殖鮭魚處境


    邀請你成為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共創你想看見的社會改變!
    城市學/文:蔡炆璇
    過去,台灣有 300 多人因迴轉壽司名店「壽司郎」推出「鮭魚免費吃到飽」活動而跟風改名,掀起社會一陣「鮭魚之亂」,足見民眾對鮭魚的愛好。可隨著影音平台 Netflix 新上架的生態危機紀錄片《海洋陰謀》(Seaspiracy),揭露「海上圈養鮭魚」投放的抗生素,恐造成污染等問題,以及百萬隻鮭魚擠在水下養殖牢籠,遭魚蝨無情侵害,違反野生洄游天性的窘境,令各界不禁正視起動物遭迫害的議題,而且早於 1960 年,魚類就被證實能感知疼痛。究竟風靡全球的海鮮美饌「養殖鮭魚」暗藏哪些殘忍黑幕?魚類福祉如何改善?《城市學》帶你了解。

    300 多人改名「鮭魚」吃到飽!台灣人愛吃的鮭魚根本不是野生的

    就跟陸上許多畜牧業相同,風靡全球的鮭魚具極高經濟價值,因此全球非常多養殖業者,會用海上箱網,圈養人工繁殖鮭魚的方式,定時向管線投入飼料,以獲取龐大的「鮭金」商機。
    若以台灣視角來看,據 2020 年海關進出口的數字統計,本土光進口「圈養鮭魚」的重量,就高達 1 萬 8 千噸,總價值約 51.5 億台幣,數字十分驚人。
    又從另一方面來看,即使 2020 年世界遭疫情衝擊,全球最大鮭魚輸出國——挪威,鮭魚產量不僅仍高達 110 萬噸,出口額還創下歷史第二新高紀錄。
    但隨著 2023 年,Netflix 新上架的海洋危機紀錄片《海洋陰謀》(Seaspiracy)上線,內容血淋淋披露海上養殖鮭魚背後,以下 3 個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終於讓可怕的「鮭魚地獄」震撼全世界。

    高密度養殖鮭魚無處可逃!鱗片、魚鰭遭海蝨寄生無情吞食

    比起自由自在的野生鮭魚,圈養鮭魚很可能因魚群擠在一起,不停碰撞、摩擦,發生衝突也無處躲閃,導致鱗片、吻部、魚鰭都殘破不堪,出現傳染性貧血症、脊椎畸形等症狀,也更容易遭海蝨寄生。
    如全球動物遊說福利組織 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就調查發現,擁擠的鮭魚養殖場內,到處可見漂浮的死魚,而且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簡直是疾病擴散的溫床。
    更可怕的是,一旦鮭魚被海蝨纏上,身上的魚鱗、皮膚組織、表面黏液和血液,很快就會成為寄生蟲的糧食。
    而當鮭魚的鱗片逐漸消失,除了肉體開始被侵蝕的疼痛外,傷口遭感染或免疫力下降的痛苦,也會讓牠們陷入死亡的深淵。
    像是《海洋陰謀》在片段中,就直接捕捉到,鮭魚被寄生蟲活生生吞食到眼睛失明、肢體殘缺,根本體無完膚的恐怖畫面。

    海上圈養鮭魚投化學藥劑、抗生素!海洋污染影響生態食物鏈

    為解決上述鮭魚的噩夢,養殖業者只好在箱網內,投入大量具刺激性的化學藥品和抗生素,去除海蝨之際,也降低高密度飼養的疾病風險;或提高水溫,試著讓海蝨死亡。
    但前者輸送化學藥劑的幫浦與容器,無疑讓鮭魚的海底牢籠變得更小、更緊迫;而後者的水溫,也早已超過鮭魚原來可適應的範圍,各自都變相帶給鮭魚莫大的痛苦。
    與此同時,流入大海的抗生素和殺蟲劑,當然會導致周遭環境的污染,圈養鮭魚產生的許多有機廢棄物,也嚴重影響整個海底生態。
    好比 2023 年 4 月,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就出面譴責,控訴智利鮭魚養殖業將汙水排入海洋,害逾 5 千噸的鮭魚死於優氧化。

    海底牢籠違反野生鮭魚洄游天性!百萬隻動物福祉慘遭漠視

    不僅如此,每年供應台灣約 10% 鮭魚進口量的世界第 3 大大西洋鮭魚養殖出口國——蘇格蘭,2020 年底也被農場動物保護團體 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CIWF)起底,直指當地 5 大養殖鮭魚公司旗下 22 個養殖場,一口氣在海底圈養上百萬隻鮭魚,完全剝奪牠們的洄游天性。
    由於鮭魚的洄游習性一直是動物界神秘謎團,有研究認為,鮭魚是記得出生地的特殊氣味,或受太陽和地球磁場的引導,才總是能找到「原點」。
    可無論真相為何,鮭魚的生理構造,明顯都對於感應環境、判斷方位相當敏感,甚至還能即時躲避電擊。因此,讓牠們漫無目的地的在箱網內打轉多年,對身心靈而言都屬於一種殘害,剝奪長途遷徙的魚類本能。

    人工養殖的不健康鮭魚全被人類吃下肚!食物鏈安全岌岌可危

    換言之,海上圈養鮭魚帶來的 3 大隱憂,致使蘇格蘭當地超過 25% 的魚群,在被屠宰前就先受苦而死,造成極大的食物浪費,也徹底忽視了動物福利。
    而且多到數不清的死魚,還被蘇格蘭養殖業者直接丟棄在開放式的桶中,放任野鳥及其他野生動物接觸覓食,同樣可能危害到其他生態鏈安全。

    陸上養殖鮭魚更人道愛地球!鮭金商機兼海洋保育共創食物永續

    還好如今,這樣的傳統鮭魚養殖方法可望逐步邁向終點。因為國際公司 Atlantic Sapphire 10 年來致力發展「陸上鮭魚養殖場」,並於 2022 年大手筆砸下近 40 億美元(約台幣 1120 億),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建造世界最大的陸地鮭魚養殖場 Bluehouse。
    而陸地鮭魚養殖場最大的特色,就是運用循環水養殖系統(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RAS),有效控制水體的溫度、鹽度、pH 酸鹼值、氧氣含量等,並有效排除二氧化碳與過濾廢物,確保鮭魚不受寄生蟲與疾病侵害,同時降低海洋污染的可能。(同場加映:讓全民輕鬆落實綠色飲食!「永續食材指南」誕生:我們一天有 3 次機會可以改變世界
    Atlantic Sapphire 執行長 Johan Andreassen:「10 年前沒人相信陸上養殖鮭魚,在財務上可行;如今 Atlantic Sapphire 終於證明這方式有效,所以現在的問題是,這產業市場會出現多少競爭、發展出多大的規模。」
    為證明陸地養殖鮭魚終將成為海洋產業的趨勢,Atlantic Sapphire 執行長 Johan Andreassen 也將目光放在更遠的未來,預計 2031 年前,在約 65 萬平方公尺的土地上,設置總面積達約 37 萬 2 千平方公尺的魚缸,讓陸地養殖鮭魚滿足全美鮭魚年消費量的 41%。
    也因為有 Atlantic Sapphire 這位先鋒,世界最大鮭魚生產商之一的挪威公司 Grieg Seafood,亦與 Årdal Aqua 展開合資,計劃在當地建造 5 千噸年產量的陸地養殖場。
    又同樣來自挪威的 Salmon Evolution 公司,2023 年也與與韓國最大海產公司東遠產業株式會社(Dongwon Industries)聯手,打算將「鮭魚版圖」拓展至南韓。
    同時,一向嚴格控管鮭魚卵品質的水產養殖基因大廠 Benchmark Genetics,現在也把高達 10% 的鮭魚卵賣給陸地養殖業,以提高「陸上圈養鮭魚」的產量與品質。
    各界都透過一己之力,希望為鮭魚謀福祉,不再因人類口舌之慾而遭荼毒,即使是以人工方式繁殖,也能同時保有身心靈健康,達到地球「食物永續」的真正意義。
    全文轉載自城市學,原文標題:你愛吃的鮭魚遭虐又污染大海?Netflix《海洋陰謀》曝養殖黑幕
    即刻加入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擁有屬於你的永續資訊窗!
    閱讀文章
  • 地方創生理想與現實的距離:返鄉創業 8 年才可獲利?

    地方創生理想與現實的距離:返鄉創業 8 年才可獲利?

    城市學/文:瀟一娛
    6 年前,金門遷台第三代、當時 39 歲的「老青年」蔡志舜,砸光 200 多萬留學夢的積蓄扎根金門第一鬼屋—北山古洋樓,經營在地唯一的古蹟客棧,專長換宿的方式吸引台灣各地的大學生來金門深度體驗,再用自身專長行銷在地,大幅創造了許多頻繁造訪當地、或因工作短期滯留,以及與金門有深淺不一的關係人口。
    如今,蔡志舜受訪時向記者坦言,不止一次萌生去意,「最痛苦的是不知道去哪裡找穩定的成員」,「常常人來了,卻留不住。」現靠第二條收入賺錢與對地方的熱情持續經營。
    事實上,如蔡志舜這般堅持下來的青年反是少數。據統計,2019 年曾有 30 個隊伍參與國發會地方創生的「青年工作培力站」計畫,截至今年僅剩 1/3 續案通過。
    自行政院宣布 2019 年為地方創生元年,迄今已逾千日,盤點政策上路迄今的現況與問題,可發現「以人為本」是地方創生的 3 大核心價值之一,但在深耕地方、發展產業的路上,「人」的問題卻成了許多團隊的營運困境。

    薪資吸引力低、中長期發展性及學習性不足,經營人才留不住

    地方創生基金會日前曾公布「2022 台灣地方創生體檢報告」,透過通盤調查全台創生團隊現況,藉由數據與資料搜集釐清問題,發現有 70.7% 團隊直指「團隊人才不足」,結果直指留才、吸引人才是關鍵。
    有參與地方創生者直言,薪資條件難要求青年長期燃燒青春,中長期也因發展性或學習性不足,許多人學完就走,「同溫層彼此有共識,每個團隊人員流動率非常高。」
    打開 104 人力銀行,可發現地方創生計畫的專職駐地人才招聘薪水區間多落在 30-35k。

    利害關係人間協調複雜、當地居民參與意願低

    地方創生基金會統計報告也指出,創生團隊服務對象分別有 77.7% 為關係人口、有 64.4% 服務當地居民。然而,有 38.3% 的團隊苦於「利害關係人間協調複雜」,也有 36.2% 表示「當地居民參與意願低」。
    現代財經基金會顧問戴肇洋也曾公開點評,由於地方創生發展模式常被認為與過去的「社區總體營造」、「地方特色產業輔導」、「形象商圈改善」等政策雷同,加上配套措施不夠完整,似乎未引發地方積極投入參與意願,甚至淪為知易行難地步。
    蔡志舜分享經驗,返鄉的連結系統多是創生同溫層,直到地方發展協會、社區看見改變,才會反過來希望我們用創新解決在地需求,需要有耐心漫長的溝通。

    政策資源遭壟斷,業界有不能說的「公開秘密」

    年輕工作者返鄉需要時間取得鄰里信任,從創業到能自立自力營生,曾有調查顯示平均要 8 年以上才有獲利,而且往往做愈多、賠得愈大,不少人面臨夢想與現實間的抉擇。
    為協助青年返鄉站穩腳跟,政府近年推動不少計畫,提供經費挹注創業資金支持。
    然而,部分基層公務員對創生概念不理解,加上各項行政規範限制,地方政府與工作者溝通成問題,有少數與官方關係良好、熟稔評鑑制度的顧問公司幫忙撰寫計畫案已是業界公開的秘密。
    有曾參與地方創生計畫案的審查委員不諱言,經營公部門取得資源最為容易,即使案子普通也有機會獲得經費支持,坦言曾收到上級請求「幫忙」部分個案通過審查。
    由於顧問公司代筆得標後先抽成,其餘經費由掛名申請的「頭人」分配,實際執行者的薪水其實很少,間接使地方人才低薪的問題雪上加霜,也反讓既有在地工作者與新加入者因競逐資源產生衝突。

    失敗是必然、成功是偶然,揪團打群架讓好事持續發生

    雖然地方創生上路迄今仍有許多問題待解,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理事長黃鼎堯仍樂觀看待,「對政府來說地方創生是機率法則,只要推動量夠多,成功案例就會增加,『偏差的』幸存者就會成為政策明星與故事,是新政策的養分。另一方面,地方需要持續挖掘地方故事,讓年輕人有機會回鄉嘗試,只要政府資源不中斷,與人為善便能持續發生。」
    如今,走訪台東達魯瑪克部落的「粨發粨粽」、新北三峽的「甘樂文創」、被封為「官田烏金」的台南菱殼炭,在生活、生產與生態上都有了不同層次的特色,提供了精心設計的地方體驗,讓消費者前來佇足細細品味與感受,地方創生的火苗仍持續烹出專屬在地的風土盛宴。
    城市學X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X大美生活提案所 聯手合作 我們希望發揮影響力,落實媒體社會責任,開箱各地對風土教育融入地方創生的可能。藉此將資源帶進更多角落,透過藝術教育,改變地方。加入我們的計畫用教育創生打破城鄉差距!
    全文轉載自城市學,原文標題:地方創生與理想的距離?返鄉創業竟要燒 8 年積蓄才能回本!
    邀請你成為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共創你想看見的社會改變!
    閱讀文章
  •  ESG 永續工作熱門,綠領人才成為職涯新選擇

    ESG 永續工作熱門,綠領人才成為職涯新選擇

    城市學/文:城市學編輯部
    隨著地球暖化,極端氣候造成全球各地嚴重災害,因此包含台灣在內,世界已有逾 130 個國家承諾 2050 年淨零碳排。有鑑於此,104 人力銀行觀察到,2022 年 ESG 的火紅造就不少綠領薪貴,不只近 6 年綠領職人薪資中位數來到 4 萬元,比整體月薪中位數 3.5 萬元高出 5000元,溢價幅度為 14.3% 外,站內相關工作機會數平均每月也有 6305 個,比 6 年前成長 1 倍,且其中 53.1% 職缺不限年資,歡迎社會新鮮人求職。究竟綠領工作存在哪些機會、薪資和亮點職務?本文帶你洞察職場未來!
    由於氣候變遷,環境永續議題日益被重視,金管會因此也要求,實收資本額達 20 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2023 年需編製和申報永續報告書。此外在能源議題上,政府同樣以 2025 年非核家園為目標,推動綠色能源發展。
    因此,當未來 ESG 為趨勢所在,無論是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還是想搶先轉職、換跑道的上班族,想投遞 ESG 的職缺,如何下手才不會被已讀呢?
    對此 104 人力銀行特別設定了 42 組綠能關鍵字,如碳中和、負碳排、Net Zero、碳審計、綠電、風力發電、智能充電等,觀察 2017 年到 2022 年,連續 6 年的綠領工作機會、薪資及亮點職務。

    綠領工作觀察一|電資半導體綠能需求最強、永續研發大熱門

    上述提到,2022 年綠領相關工作機會,平均每個月有 6305 個,6 年來發展速度可謂翻倍,從 2017 年來看,成長了 107%;又以 2021 年來說,成長了 36%。
    尤其面對歐美陸續實施碳稅,外銷導向的產業,若不趕緊推動綠色轉型,恐將增加龐大生產成本,因此 2022 年各「產業」對綠領的需求強度,以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的月均工作數 2184 個最高,其次為一般製造業 1321 個,它們也是月均工作數破千的唯二產業,合占綠領徵才數 56%。
    又以綠領「職類」來看,以研發需求最高,平均每月1371個;其次是操作/技術/維修類 1016 個;生產製造/品管/衛環類 1004 個,位居前 3。

    綠領工作觀察二|綠領徵才月薪中位數 4 萬元高整體 5000元

    關於這一點,其實不難推測,畢竟電子資訊半導體、一般製造業的產業,薪資已經較高,同時若為綠領 2 大需求產業,綠領人才自然登上薪貴!
    所以根據 104 人力銀行觀察近 6 年,超過 1400 名曾有綠領相關工作經歷的職人,薪資中位數為 4 萬元,比 2022 年全體職人月薪中位數 3.5 萬多出 5000元,幅度 14.3%。其中又以掌握發展核心的研發製造類、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的職務薪資最高,月薪中位數來到 4.1 萬元。

    綠領工作觀察三|53.1% 綠領職缺歡迎社會新鮮人求職

    近年來,企業徵才綠領,也非常歡迎社會新鮮人!因為 104 人力銀行透過資料發現,2022 年綠領工作機會中,有 53.1% 不限年資。
    加上 104 人力銀行先前探討,不同世代對生活環境的認同差異現象時,就得知出生年 2000 年至 2009 年的「00 世代」,對環保減塑的意識相對高於各世代,因此即使是職場菜鳥,只要依企業刊登的亮點職缺描述,擁有碳足跡管理、溫室氣體盤查、推動 ESG 為主要的相關技能,還是有機會展開綠領職涯的。
    全文轉載自城市學,原文標題:ESG永續徵才工作飆增!大學畢業愛地球能月領4萬當綠領薪貴?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