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社企流Photo Credit:社企流
永續當道,身為人資的你,是否曾苦惱:如何發展永續策略,突破徵才留才瓶頸? 如何推動員工實踐社會參與,並提高滿意度?想為同仁規劃永續溝通或培力內容,卻不知從何開始?

社企流/文:李沂霖
永續當道,身為人資的你,是否曾苦惱:如何發展永續策略,突破徵才留才瓶頸? 如何推動員工實踐社會參與,並提高滿意度?想為同仁規劃永續溝通或培力內容,卻不知從何開始?
今年起,社企流將透過一系列「企業永續神助攻」講座,探討企業中各職能角色如何助力永續實踐。首場講座,聚焦人資角色,回應上述常見的挑戰,以探討人資推動永續的 3 大策略:建構 DEI 職場環境、促進企業志工參與、以及形塑企業永續文化。

DEI 是什麼?如何打造 DEI 職場環境?

根據 104 人力銀行調查,2023 年於 104 平台刊登的工作數創下新高,各行各業都在積極開職缺、找人才,尤其以住宿餐飲、電子資訊/半導體、批發/零售業,缺工情形最劇。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分享,在徵才、留才不易的當代社會,DEI——多元(Diversity)、平等(Equity)、共融(Inclusion),迅速竄升為備受企業經營者、人資矚目的關鍵字。(同場加映:展開影響力生活,做日常 DEI 實踐家
究竟 DEI 是什麼?
  • 多元(Diversity): 重視並接納不同人的多元性,如年齡、性傾向、種族等
  • 平等(Equity):確保人人都能依據自身需求,獲得平等的機會、資源等待遇
  • 共融(Inclusion):讓人能夠自在發展,於組織中感受到自我價值與歸屬感
鍾文雄表示,DEI 是促進企業員工人才的吸引力跟留任力一項很重要的指標、更是企業落實 ESG 時,回應 S、G 面向的關鍵。一間重視多元平等、關注員工發展、打造共融環境的公司,其良好的雇主品牌形象,便會吸引求職者關注,而對於現有員工而言,也會提升對公司的好感度。
具體來說,要打造一個符合 DEI 的職場環境該怎麼做?鍾文雄以 104 為例分享,在職場環境面向,為滿足員工多元的需求,104 設有托嬰中心、性別友善廁所、身障友善設施等,此外,也推出彈性工時、在家上班、補班日不上班等措施,給予員工與其家人完善的支持系統。
在員工溝通方面,為確保所有人的聲音都可以被聽見、建立彼此尊重的場域,104 設有意見信箱供同仁隨時回饋意見、也每年進行員工滿意度調查,了解同仁對職場環境的想法與建議。於員工發展面向,104 打造 104 大學推出工程學院、企劃學院與管理學院等不同課程,讓員工進修、學習。
根據 104 統計,截至 2023 年 8 月,於104 平台刊登招募資訊的企業家數約 5 萬,其中,具備 DEI 相關措施(如生育津貼、彈性工時與排班、彈性休假、員工身心健康方案、員工協助方案等)者僅 3 千多間。「可見台灣企業還有很多進步空間。」鍾文雄提及,「人資部門在推動 DEI 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為了解全體員工的需求,以及能夠根據組織策略、文化和價值觀培養人才。」
他也勉勵,作為職場的一員,人人都能培養以下技能,於工作場域落實 DEI:
  • 瞭解工作場所的文化差異
  • 培養文化欣賞和謙遜
  • 擴大自我意識,注意自己的偏見
  • 認識文化規範如何影響行為
  • 適應和調整態度、觀點和行為,以便在不同的環境中有效運作
  • 培養和促進工作場所的 DEI
  • 為工作場所和工作力制定 DEI 策略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分享如何打造 DEI 職場環境。來源:社企流)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分享如何打造 DEI 職場環境。來源:社企流)

透過志工活動促進社會參與,發揮企業公民影響力

實踐 ESG 的 S 面向,除了從落實 DEI 打造友善職場做起,由企業辦理志工活動,促進全體同仁社會參與,也是常見的方式之一。
多次與企業合作辦理志工活動的環境友善種子創辦人暨執行長王書貞分享,辦理志工活動的重要性,在於透過體驗,創造員工對議題的敏感度,進而獲得回應議題的知識與態度,形塑相關技能及行動。
以環境友善種子與群創光電的合作為例,群創結合本業重視的核心,盼將淨零概念帶入校園、讓減碳意識從小扎根。環境友善種子除了協助其開發課程教案外,更協助群創做環境教育志工培訓,透過教案學習、課程展演等方式,讓員工也能成為教育現場的老師。曾有擔任企業志工的參與者回饋:「我希望在做工程師工作之外,也能影響更多孩子,帶給他們更多體驗!」
當員工實際走過認識議題、獲得相關技能、實際付出行動服務的過程,對自身而言便可獲得自我實踐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對企業來說,則能加深員工對於企業關注議題的認識與認同。
「同仁的滿意度、開心度很重要。」王書貞建議,可在每次活動後調查員工的回饋與建議,以作為下次舉辦志工活動的參考。而對於正要發展 ESG、推出志工活動的中小企業人資而言,王書貞則提醒,專注公司本業出發相當重要,「並非 SDG 17 項全部都要做,而是找到與公司最相關的議題,才能讓內部員工有感、認同。」
(環境友善種子與群創光電攜手舉辦志工活動。來源:環境友善種子)
(環境友善種子與群創光電攜手舉辦志工活動。來源:環境友善種子

推動組織 ESG 永續轉型,就從形塑企業永續文化開始

根據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公司 ManpowerGroup 發布的《The Search for ESG Talent Research》報告,超過 5 成的企業已開始規劃內部員工的永續訓練,而這項工作多屬於人資的執掌範疇。
為何企業要落實 ESG,培養員工永續素養、形塑企業永續文化如此重要?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分享 3 項關鍵趨勢觀察:
  • 領航永續:人才培育在國內外永續評比如 DJSI 、 天下永續公民獎等,已是社會面重要評估指標。重視員工永續素養之企業將被視為是永續浪潮下的領航者
  • 培育人才:超過 9 成的企業認為實踐永續目標的過程中缺乏人才執行
  • 降低風險:據調查,將近 6 成的全球高階主管表示,曾經誇大他們對於永續的努力成果,易造成漂綠爭議與風險。 2023 年 ,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就因尚未達成碳中和卻宣稱是全球第一家「碳中和航空公司」而遭消費者集體控告,影響企業品牌形象
「永續不只是特定部門的工作,若在各部門內化永續價值、促成所有員工共同參與,才能在組織中系統性、由上而下推動改變。當同仁認同永續、具有使命感、有意識地實踐永續時,永續行動才能反映在各級員工的微觀決策中。」林以涵指出,促進全員投入 ESG,對內有助凝聚內部共識、培養永續人才、提升永續任務執行效率;對外則能降低漂綠的爭議與風險、避免公司商譽受損。(同場加映:公司全員挺永續!5 分鐘看建立「企業永續文化」的關鍵
欲形塑企業永續文化,林以涵綜合多年經驗與國際研究報告《Embedding Sustainability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提出 4 個途徑:
  • 促進承諾:透過非制式、較靈活的方式,鼓勵員工的積極參與永續,以實踐企業現有的永續承諾。做法包含由公司提供資源、營造適切環境,鼓勵員工自主採取行動
  • 界定期待:透過建立正式的政策、框架、規範,來實踐企業的永續承諾,並進行衡量與追蹤。例如將永續融入組織、部門與個人層級的目標與績效;或將永續融入員工的專業能力,提供相關培訓資源
  • 創造動能:培養員工對永續的認識、進一步願意找尋跟嘗試創新解方,有助長期催化組織回應永續的動能。做法包含確認組織內部對於永續的知識、態度與實踐程度、建立共通語言;或是串連組織內外資源,找到永續行動創新的可能
  • 驅動變革:將創新精神融入目前既有的營運框架中,並將永續元素融入產品、服務開發中,以作為產業的永續先驅、先行者為目標。例如 Patagonia 率服裝產業之先,,於網站透明公開產品從原料採購、製造到配送的整個生命週期足跡,讓員工和消費者都能看到公司的對環境的影響與成本。此舉能促使員工對於工作帶給地球的影響更有意識,進而建立自身推動永續目標的責任和行動
(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分享形塑企業永續文化的建議。來源:社企流)
(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分享形塑企業永續文化的建議。來源:社企流)
想持續掌握更多有關 ESG 的趨勢、新知,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追蹤最新消息:
  • 鎖定 ESG 專欄文章:專欄將持續更新國內外 ESG 的最新消息、實踐案例,歡迎持續鎖定:https://bit.ly/3FxSyGv
  • 參與 ESG S-Value Talk 線上講座:此為邀請制線上講座,聚焦 S 面向主題,探討企業如何攜手社會創新組織創造永續影響力,歡迎來信洽詢:s-value@seinsights.asia
  • 與社企流合作:如有任何 ESG 實踐問題、想了解社企流提供的服務方案,歡迎來信與我們聯繫:s-value@seinsights.asia
星展永續好時光系列活動「食物零浪費一週挑戰」,邀請大家參考食物零浪費指南,用簡單步驟挑戰零剩食生活,一同減少食物浪費、節省飲食開支,還能把多重好禮帶回家!>> 參加挑戰

文章標籤

  • 全民必備 ESG

    全民必備 ESG

    在永續浪潮下,ESG 不只是投資人、企業關注的議題,更成了與你我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話題——作為消費者,如何促進企業採取對環境與社會正向有益的行動?作為工作者,如何在職場中累積行動、成為企業邁向永續的助力?在此專欄中,社企流將蒐羅國內外與 ESG 相關之主題,如 DEI、友善職場、員工永續素養、企業永續文化、減碳行動等趨勢、新知與實踐案例,提供日常工作中實踐永續的靈感參考。 如有任何 ESG 實踐問題、想了解社企流提供的服務方案,歡迎來信:s-value@seinsights.asia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