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Alexander GreyPhoto Credit:Alexander Grey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在成長過程中發現自己對原先的生理性別反感,心裡想當女生,因此動了性別重置手術,並更換身份證上的性別為女性。但卻因為性別問題遲遲找不到工作,在走投無路之際,他將自己的故事投稿到各大媒體,終於有工作找上他,他因此發現媒體的力量,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助人力量,因此創立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幫助受性別相關問題所困者,成為推動性別平權的力量。
生命力新聞/文:王菁、鮑琇微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在成長過程中發現自己對原先的生理性別反感,心裡想當女生,因此動了性別重置手術,並更換身份證上的性別為女性。但卻因為性別問題遲遲找不到工作,在走投無路之際,他將自己的故事投稿到各大媒體,終於有工作找上他,他因此發現媒體的力量,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助人力量,因此創立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幫助受性別相關問題所困者,成為推動性別平權的力量。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關懷大眾不分性別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的前身「性別不明行動聯盟」成立於 2009 年,原為跨性別互助小組,但隨著擁有兩種性徵的雙性成員加入,成員了解到性別無法簡單二分,因此協會的發展方向也漸漸轉為協助所有受性別問題所困者,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吳伊婷說,現在關懷同志的協會越來越多,所以性別不明關懷協會主要處理比較特別的案例,像是跨性別者、雙性人,或是生理或心理性別不在社會性別框架內的人。吳伊婷解釋,大家對男生、女生都有一個想像,但是可以將自己的想像完全投射到某個人身上其實很難,因此協會名稱中的「不明」也是因為性別無法定義,且協會的創立就是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且認為自己性別不明的人。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來源:鮑琇微)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來源:鮑琇微
以社會關懷為核心價值的性別不明關懷協會服務內容多元,像是協助個案面臨的性別問題,如因跨性別的身份在職場受歧視,及發現自己是跨性別但不知道如何面對的人,都是協會提供幫助的對象;除此之外,由於與各大媒體保持良好互動,協會也是各大媒體遇到具爭議的性別問題時,提供專業資訊的幫手,如跨性別網紅「罔腰」發表自己懷孕聲明時,協會也對此提供相關知識及意見,並呼籲大眾不要輕易相信。

從自救開始 協會理事長吳伊婷面對自身性別問題的歷程

在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的成長歷程中,他發現到自己對身上的第二性徵,像是喉結、低沉的聲音等,感到很反感,認為自己的身體並不符合心中所想。直到上高中,對自己的問題上網查資料解惑後,他才發現自己是生理性別與心理認同性別不符的「跨性別者」,雖然他的生理性別是男性,但他心中住的其實是一個女生。
在做完性別重置手術後,吳伊婷開始以「女性」的身份生活,但是他卻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持續碰壁,處理兵役問題上也困難重重,因此他決定把自己面臨到的問題投稿給各大媒體。透過媒體報導,開始有工作找上吳伊婷,經過這件事情,吳伊婷感受到媒體的力量,也產生了想為「跨性別」族群發聲的念頭,因此創立「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吳伊婷(右一)與性別不明關懷協會於2013年的同志遊行中初次上街。來源: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吳伊婷(右一)與性別不明關懷協會於2013年的同志遊行中初次上街。來源: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2012年,吳伊婷與他當時的伴侶都是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在他的伴侶尚未更換證件之際,兩人以「一男一女」的性別登記結婚,由於當時同性婚姻尚未合法,在吳伊婷的前伴侶更換證件上的性別後,收到戶政事務所「婚姻無效」的通知。為此吳伊婷與他當時的伴侶多次到內政部開會,也找來律師尤美女等人共同抗爭,終於在半年後讓政府承認他們的婚姻,吳伊婷也成為「臺灣首例合法跨性別婚姻」中的一員。

不吝伸出援手 展現社會關懷精神

跨性別者在職場受到歧視的問題層出不窮,吳伊婷曾經幫助過一位在飯店工作的男跨女跨性別者,當時個案的主管發現他證件上的性別是男性,但是卻有著女性化的打扮,主管因而要求他跟所有人說明自己是男性。吳伊婷透過朋友輾轉得知這件事後,他幫助個案寫申訴文件到勞工局,也帶領協會到飯店門口抗議,這件事也吸引當時許多性別團體的注意,包含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最後飯店也被判賠新台幣 20 萬精神賠償給當事人。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舉辦跨性別紀念日 x 跨界影展現場紀錄。來源: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舉辦跨性別紀念日 x 跨界影展現場紀錄。來源: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也曾對在校園遇到性別問題者伸出援手,像是曾經有男跨女跨性別者在上大學時被安排住在男生宿舍,但他已經認為自己是一位女性,這樣的環境會讓他很不舒服,後來在協會幫助與校方溝通之下,校方安排他跟自己的朋友一起住,解決了問題。
吳伊婷也分享,他曾經接到一通電話,是一位剛被兒子出櫃的家長打來的,他雖然想支持自己的兒子,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吳伊婷為此自費從臺北飛到屏東,親自告知他們關於跨性別、同志等性別相關知識,讓他們知道可以怎麼面對問題。「你如果需要,不管是任何援助的話,當然我們可以幫忙。」吳伊婷說,對於需要幫助的個案,他都會盡力提供協助,展現出協會的關懷精神。

跨界合作 在性別領域之外貢獻

由於協會宗旨強調以人權角度出發,不只在性別議題上耕耘,協會也會與不同性質的社會團體合作,在彼此需要的時候互相支持。像是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樹黨等都是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的友善團體,吳伊婷也曾經以協會名義為反核四站上街頭抗議。
2015 年,性別不明關懷協會與美國的環保團體海洋開放協會(Opensea society)合作,當時適逢 Discovery 開播探討環保和物種滅絕議題的電影《滅絕最後關頭》,協會就向 Opensea society 申請公播權,也包下電影院播出電影。吳伊婷希望協會也能對其他領域有所貢獻,另一方面也想讓大家知道,性別不明關懷協會關注很多議題,希望透過這個機會讓不了解的人認識到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吳伊婷將其形容成「借力使力」。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燃起蠟燭」,吳伊婷選擇燃起蠟燭,為跨性別族群照亮黑暗。來源: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燃起蠟燭」,吳伊婷選擇燃起蠟燭,為跨性別族群照亮黑暗。來源: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吳伊婷說,其實其他領域的概念也可以在性別議題上被運用,他舉當時在《滅絕最後關頭》中的一句話為例:「與其詛咒黑暗不如燃起蠟燭」,與其去罵這個社會,不如成爲改變的一個動力讓這個社會更好。他說,很多人認為一個人講沒有用,但他會盡力藉由各種方式,像是在抗爭時借助媒體力量:「即便只有一個人受益,我做的事情就有價值。」

採訪側記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大部分的服務都是由理事長負責,雖然人力匱乏但對社會的貢獻卻非常多,讓我對理事長吳伊婷非常佩服,他為需要幫助的人也是不遺餘力地付出,採訪過程中著實感受到他豐富的關懷精神,對於維護弱勢權益與推動社會進步的貢獻讓人十分崇拜。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吳伊婷 「跨」出性別困境
即刻加入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擁有屬於你的永續資訊窗!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