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World Bank Photo Collection(CC BY-NC-ND 2.0)Photo Credit: World Bank Photo Collection(CC BY-NC-ND 2.0)

環境資訊中心/編譯:黃鈺婷
70 歲的西凡(Nhem Siphan)是一名在柬埔寨北部平原特馬博伊(Tmatboey)種稻的農民,他和其他數百名稻農,在每年 10 月底趕著收成當年最後一批經濟作物,但在交易中卻總是由買家掌握議價大權。他說,有的農民因為急需用錢,在議價之初就用低價賣出作物,有的人則是冒險等待買家喊出更高價格。
好幾世代的柬埔寨農民都在北部平原周遭土地上種稻維生,但是自從 1970 年代紅色高棉政權銷毀所有財產紀錄以來,柬埔寨就一直深陷在土地所有權、侵佔林地的爭論之中。由於稻農沒有合法的土地所有權,農作物進入市場的機會有限,因此儘管這群農民種的是世界上最搶手的稻種,依然錯失賺錢機會。

「大䴉米」稻農契作讓稻田變回森林,消逝的物種也回來了

數年來,為了貼補家用,農民砍樹製造牛車販售、擴張稻田面積,或是獵捕瀕危野生動物。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庫倫普倫特普野生動物保護區」(Kulen Promtep Wildlife Sanctuary)。
但現在在同一群稻農的保護之下,稻田又逐漸變回森林,本來以為消逝的物種也回來了。促成改變的是一家理念型社會企業——「大䴉米」(Ibis Rice),他們和稻農契作,以友善方式種田,並以高價買下作物。
「我的人生沒有這麼輕鬆過」,西凡坐在他打理得整整齊齊的高腳屋說道。「我現在只需要煩惱天氣就好。」
除了西凡之外,其他約 1500 名農民都與「大䴉米」結下夥伴關係。農民在森林裡巡邏,防止盜獵與盜伐者進入作業,同時也以不使用化學物質的方式耕田。「大䴉米」則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向這些「友善野生物」的農民收購稻作。
(大䴉米(Ibis Rice)。來源:Ibis Rice 官網)
(大䴉米(Ibis Rice)。來源:Ibis Rice 官網

農民與瀕危國鳥爭地,保育組織尋求共榮解方

柬埔寨國鳥「大䴉」(Giant Ibis,學名:Pseudibis gigantea)是中南半島的特有種鳥類,僅分布於寮國和柬埔寨交界處一帶,因為森林流失和農業工業化而極度瀕危。
從 2000 年左右就開始,在柬埔寨北部平原開展保育工作的「國際野生物保育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簡稱 WCS),因為認知到農民與大䴉等物種對於森林和土地的直接競爭關係,於是開始尋求有利於在地居民與環境的保育解方。
WCS 與農民、柬埔寨政府合作訂定協議,確保農民的土地使用權。「當農民知道自己居住與使用土地的權利有受到法律保障,這促使他們為更遠的未來做打算」,WCS 指出。這也是農民同意以環境友善的方式耕種,減少毀林並保護瀕危野生物的誘因。
這項計畫在柬埔寨北部 3 座位於柏威夏省的保護區中執行,而且現在已經擴張至這個全球毀林程度數一數二嚴重的國家中的非法伐木熱點。

「大䴉米」計畫創立逾 10 年 今年可望轉虧為盈

「我們就是想要在關鍵的保育地區——毀林前線上——開展工作」,「大䴉米」執行長史賓賽(Nicholas Spencer)說。「這可能是非常複雜的一件事,但這又是唯一解方。」
2009 年由 WCS 創設以來,「大䴉米」經歷初期艱難地在市場中站穩腳步的過程,可望在 2020 年轉虧為盈。
「我們開始在找自己的定位:以在乎健康、四處旅遊的國際消費者為主要客群,」史賓賽說,他也正計劃要收購比去年的 1200 噸多一倍的米量,並開闢腰果與樹薯市場。
史賓賽指出:「現在的問題已經不在市場端,而在於生產端——要再訓練更多能夠生產品質夠好、得到認證,又願意遵守規則的農民。」
環境友善機構「Sansom Mlup Prey」的農藝學家菲倫(Sopheak Phearun)負責監控作物的健康狀況,並對農民違反「大䴉米」合約的通報進行調查。
「這其實很兩難。如果把農民踢出計畫,我們就沒有辦法再影響他們的行為,」他一邊檢查疑似生病的作物一邊說。
菲倫說,這項計畫在 2019 年大約和 22 位農民解約,但大多數人都在 2020 年重新加入計畫,並保證會遵守規定。「如果他們想要重新加入計畫,只需要交回他們伐過林的土地,或是停止使用化學物質」,他說。

柬國環境部籲將「大䴉米」計畫落實至其他保護區

特馬博伊的一個部落長老烏瑞(Srey Ul)說,這項計畫完全改變了這個村莊和環境裡的生計。
「以前人們日以繼夜地在這裡砍伐森林。根本不可能阻止他們,因為沒有其他賺錢的辦法。」他說,現在農民負擔得起勞工薪資,就不用勞役自己的孩子,他們也就可以更常上學了。
「全球森林觀察網」(Global Forest Watch)所整理的衛星圖資顯示,柬埔寨的森林覆蓋面積在 2001 年至 2018 年間,損失了超過 1/4。
被批評沒有阻止毀林的柬埔寨環境部,呼籲將「大䴉米」的模式落實在其他保護區。環境部發言人費克特拉(Neth Pheaktra)說,「這項計畫提升了當地人的生計,讓人們能夠停止參與伐木或盜獵等工作。」
住在特馬博伊的佩埃(Phet Aet)在 10 年前丈夫過世後,曾經以為自己往後都將為他人工作。3 年前加入「大䴉米」計畫之前,她只擁有丈夫留下的 2 公頃沃土,沒有種子、設備,也沒有栽種的專業。
「一開始我只能用雙手與一把鋤頭耕作,現在我有一頭牛跟一台耕耘機」,她一邊說一邊展示參與計畫的農民所必須要遵守的規範清單。「『大䴉米』完全改變了我的生命,甚至可以說這個計畫很剛好地替補了我的丈夫的角色。」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毀林變守護森林 柬埔寨友善契作「大䴉米」 今年有望轉虧為盈

現在加入集資計畫,即可免費參與「2021 電力小兵感恩小聚」,一起回顧今年的社會創新大小事,並開箱社企流明年新計畫! >>>點此了解活動詳情

文章標籤

  • 環保好點子,創新綠經濟

    環保好點子,創新綠經濟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是一個為環境大小事發聲的獨立媒體,不隸屬任何黨派、企業或個人​。我們相信提供真實而全面的資訊、創新且富建設性的行動方案,人們必能運用天賦的理性,展現其具體作為。我們用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媒材和媒介,為環境發聲,只為喚起更多關懷,凝聚更多力量,共同為我們下一代留住這片美麗的風景,與安身立命的家園。網址:http://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