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金融—社會創新的大霹靂 (Big Bang)
文:詹益昇
微型金融?許多人乍聽之下可能難以想像,微型金融到底是甚麼東西。微型炸彈對大家來說還算好理解,就是很小、很小型的炸彈。微型金融也可以依此類推,就是很小很小的金融。
很小?究竟是小在哪裡?其實這個小,一開始就是在指loan size(貸款金額)。
傳統上一般商業銀行(如你家旁邊的國泰世華銀行),不太會去經營所謂的金字塔底層的市場(編按:根據Professor C. K. Prahalad的定義,金字塔底層就是每日生活支出低於2美元的人)。這些所謂的金字塔底層,也會有貸款、存款、保險的需求,但因為他們的所得實在太低,又沒什麼擔保品(如土地、房子、車子等),一般的商業銀行也敬而遠之,導致金字塔底層的人們一直無法在過去的金融體系下被視為客戶來對待,長期飽受歧視;當他們需要用錢時,只能向當地的高利貸業者借錢,如此造成惡性循環,使得金字塔底層的人們永無翻身之日。
1976年,一位孟加拉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發現了這個事實,並且決心扭轉窮人的命運,創辦了鄉村銀行(Grameen Bank,亦譯為格拉敏銀行),專門提供小額貸款給窮人。鄉村銀行將一切正規商業銀行的規矩全部反過來,例如:傳統銀行等客人上門,鄉村銀行親自登門處理交易;傳統銀行大多借錢給男性,鄉村銀行的女性客戶佔95%以上;傳統銀行要客人提供擔保品,鄉村銀行不要。透過一個被稱為團體借貸(Group Lending)的機制,鄉村銀行成功的創造出高達99%的還款率(一般銀行約70~80%)!
自此之後,微型金融機構(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英文簡稱MFIs)如雨後春筍般在全世界各地出現,並造福當地的窮人。目前全世界已經有一億個以上的微型金融借款人,以及2500個以上的MFI(2008年底資料);尤努斯也在200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除了一開始最主要提供的借貸服務外,微型金融的模式也漸漸衍生出微型存款(Microsavings)、微型保險(Microinsurance)跟行動金融(Mobile Banking)等各式各樣的金融服務。在原來的借貸模式方面,除了鄉村銀行所發明的團體借貸模式外,目前漸漸成為主流的包括有Village Banking(鄉村金融模式,註一)、Individual Lending(個人借貸模式,註二)、Progressive Lending(漸進式借貸模式,註三)、Branchless Banking(無分行金融模式,註四)等,都是在反應原有模式不足的地方,也是在因應世界各地不同的地理環境限制。
當然微型金融不會只有好的一面,儘管它原本的立意是良善的。2010年在印度發生了微型金融的借款人集體自殺的事件就是源自於市場過度競爭,資金取得太過於容易,使得一些借款人借了太多錢,然後還不出錢,最後自殺(知道金融海嘯發生成因的讀者想必看到這段會跟筆者有一樣的想法:人真犯賤);當自殺事件越演越烈,政府意識到這樣不行,要求借款人不要還錢,使得當地的MFI一家接一家倒閉,差點讓整個印度的微型金融體系崩潰。這樣的事件發生過後,也讓整個微型金融產業的領導者重新思考微型金融的目的跟政府應當扮演的角色。
「用商業力量去創造社會/環境正向的改變」是社會型企業的特色之一,鄉村銀行是實務界與學界公認的社會企業濫觴,社會企業的概念從尤努斯教授開始發揚光大。微型金融在鄉村銀行的帶領下開啟了一個新的產業,而許多的機會也隨著應運而生。例如:MFI需要資金才能借錢給窮人,但資金從哪裡來?KIVA於是出現,成為富人跟窮人之間的橋樑,在網路上就可以直接進行借貸,再由各國當地MFI進行實體的借款、還款手續。再一例:當窮人借到錢後要買生財工具時,卻沒有像樣的生財工具?Kickstart就在那裡提供窮人數種有效、簡單的生財工具。
未來將會是很不一樣的世代,而非常多、非常多的社會創新都正在發展中國家或第三世界國家中發生。當下一個產業拉開序幕的同時,就近觀察的你我或許也有機會成為貢獻心力的一份子,一起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註一:Village Banking(鄉村金融模式)-為國際型微型金融機構FINCA主推的一種模式,由村內人士透過非營利組織協助組成一個自助團體,並由個別團體成員互相為對方做保人形成強大的社會連結網絡,再由微型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給全體團體成員。
註二:Individual Lending(個人借貸模式)-當個人借款的需求超過團體借貸的極限時,部分微型金融機構便會提供個人借貸模式,通常需要較高的信用(可能合作過很多次)或揭露良好的財務紀錄等等。   註三:Progressive Lending(漸進式借貸模式)-當團體每經過一次的借貸循環後可以提高借貸上限的借貸模式,以增強團體還款跟更加努力的動機。
註四:Branchless Banking(無分行金融模式)-透過手機或是特定的合作據點(如郵局、社區活動中心等)提供金融服務的模式,主要是為了降低微型金融的營運成本跟擴大營運範圍而發明的。
 

文章標籤

  • 老師沒教的社會企業課

    老師沒教的社會企業課

    Net Impact來自美國San Francisco,在1993年由一群MBA學生成立。目前台灣各大專學院也陸續成立Net Impact社團,希望能培養學生以商業的思維,創造企業與社會的「共享價值」,並發揮影響力,實際執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