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2014 跨界多元新視界─社會企業發展方向國際研討會
文:梁涓寧、黃湘淇
由「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明志科技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共同舉辦的「跨界多元新視界-2014社會企業發展方向國際研討會」於103年6月12日(星期四)至6月13日(星期五),於台灣科技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該論壇特別邀請來自歐洲、日本、香港的專家學者與台灣相關團體及企業,共同探討社會企業如何透過創新、跨界及多元的視角,提供各種不同的機會及夢想,進而使社會企業得以永續發展。
本研討會約有170位海內外人士共同參與,包含關懷社會企業發展的實務工作者、企業、與學術界人士。亦特別邀請長期關注國際社會企業發展的知名學者Simon Teasdale, 說明英國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註一)發展方向;由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陳錦棠、台灣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官有垣,發表台、港兩地社會企業現況觀察;來自日本東洋大學經濟學教授金村肇,則分享人力資源與社會網絡對社會企業運作之影響;亦邀請「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執行長游秀慧,分享如何透過文化塑造與品牌建構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本論壇更邀請社會企業相關單位,透過實務分享,挖掘社會企業成功的案例和未來發展趨勢。

英國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如何平衡社會與商業考量及其對國際社會的意涵

6月12日上午論壇由英國知名社會企業發展教授Simon Teasdale揭開演講序幕。Simon除了分享英國的社會企業政策背景外,更談論到自己從1991年加入英國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工作六年後,決定再度踏上學術一途,並分享如何在社會與商業考量間採用不同策略。其中包含:
  • 引用混合資源:創造生意的同時,某種程度上依賴外部提供的經費、捐款或志工服務。
  • 從客戶轉移來的資源:同樣一個傢俱,消費者可能因為知道是由街友製造而願意花多一點價格購買它。
  • 從私人公司轉移來的資源:一些大企業會把服務外包給具有社會企業性質的組織,同時也提升自身的企業社會責任形象。
  • 從國家轉移來的資源:在英國,有些公益團體透過公部門為街友提供職能培訓服務。雖然服務能為組織帶來收入,但不直接為街友創造工作機會。
  • 從公益轉移來的資源:組織內有時也會提供非正式的資源。例如協助販售員銷售雜誌外,更經常提供他們居家安置等日常生活服務。
Simon最後點出社會企業將來面臨關鍵之挑戰──如何量測社會價值,並形成機制獎勵創造出社會價值之組織

社會工作與社會企業互動的困境與融合

第二場演講中,官有垣教授提出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組織的概念,社會企業創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是領導的概念,社會企業創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是精神的概念。談論社會工作與社會企業互動的困境與融合時,應將此三者一併談論。社會工作教育更應有效和社會企業知識整合。官教授精闢地和與會者分享他近十年來陸續發表的研究項目,點出港台兩地社會企業的種類與運作過程的差異。
  • 比較發起時間:皆是兩千年中期開始發展。
  • 比較規模:越是大規模的社會企業,均於90年中期或2000年初開始。
  • 比較成立目的:皆是提供弱勢者就業機會和提升所得。台灣更關切弱勢者就業的可持續性,特別是偏商業導向永續性;香港的社會企業雖然也關心弱勢就業,但從業員普遍對此困難目標持保留態度,認為較難達成。
  • 比較服務使用者:香港使用者較多元,包含身障者,社區居民,中年失業女性,低收入戶,單親媽媽,兒童青少年等等。台灣則特別注重身心障礙與社區居民服務,尤以身心障礙者比例最高。這可能與政府政策相關,像是身心障礙者採購法提高社會企業提供相關服務的比例。
  • 比較服務內容:都屬華人社會,注重吃,食品業比例很高。以社區相關的生態旅遊服務有異軍突起的現象。
  • 規模:香港社會企業規模分散,有大有小。台灣則偏向小規模, 特別是資本額小於一百萬元的社企較多。但官有垣認為,在提升社會目的方面,小規模社企影響力也相對較小。
  • 比較營運策略:財務來源方面,台灣很依賴政府補助與大眾捐款,再來為產品與服務帶來的收入,但近年來對捐款的依賴大幅下降。香港同樣對政 府補助與民眾捐款大幅下降,但非常依賴社會企業帶來的收入。
  • 比較盈餘使用:香港重視將營收重新投入公司(revenue reinvestment),台灣則較平均分配。官教授認為社會企業一定要有明確的利潤分配制度。
  • 目標族群:皆是一般客群,但在台灣公部門占比很高。香港的社會企業客群中,公部門比例相對較低。
  • 通路:台灣除了網路銷售外, 也透過政府管道進行銷售。
  • 人力資源:台灣與香港皆急需專業人員。尤其是公關、銷售人才。
  • 薪資:香港偏單一薪水,台灣較分散,包含薪水與福利(員工旅遊、購買產品福利等)。
  • 董事會調整:港台會在董事或理事會安排一至二名人員主導社會企業的運作。
最後,官教授說明,雖然台灣的社會企業運作普遍有盈餘,但如果抽離政府補助,幾乎每間企業都是赤字;香港的情形也頗為類似,只是赤字情形沒有台灣嚴重。如何減低對政府補助的依賴,也是未來社會企業可以思考的課題之一。

人力資源與社會關係在社會企業經營管理上的重要性

在人力資源部分,教授金村肇和與會者分享日本Swan Bakery的運作。Swan Bakery創辦人Mr. Masao一手打造身心障礙者與非身心障礙者共同工作的環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擺脫低薪宿命,從從改變生產與服務流程開始,讓身心障礙者有機會創造更高產能與價值。

社會企業之財務管理與經營策略

鄭旭然會計師提出要解決一間公司的財務問題,首先要挖掘企業最根本的問題。一般企業賺錢會想要做更多的投資,但社會企業不會,因此社會企業更需要重視資金配置並建立良好預算制度。如果過度擴張、沒有維持好信用額度、資金配置出現問題等,都會影響公司的維繫。社會企業也須產出正確的報表讓經營者能做出財務規劃,自給自足走下去。

實務分享座談

一、生命新價值─文化塑造與品牌建構
第一場社企成功案例由「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執行長游秀慧開啟序幕,闡述品牌對於慈善機構重要性。「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為NGO組織,成立於1965年,即將邁入第50個年頭,經營35個服務組織與20家社會企業,並結合健康身心靈的概念,推出新的品牌:330,經營咖啡、農場、生態旅遊、網購商店及紅白藍手工藝品等事業。
接下來由「喜憨兒基金會」執行董事蘇國禎接棒,分享品牌與社會企業文化的生命新價值。他表示,「喜憨兒烘焙坊」從做麵包開始,現在已能回饋社會。最近也創立「喜憨兒喜歡你」的品牌:Sefun Net(喜歡你諧音),結合喜餅、伴手禮及餐盒,希望在新建的天鵝堡中,拓展婚禮事業等服務。
二、農業新夢田─價值創新與土地友善
「樂活生技開發公司」董事長簡明仁,為解決農村衰微問題,透過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在巴西蘑菇原有的藥效外,研發高等食材,建立台灣農產品牌──「樂活生技開發公司」,將產品命名為「香檳茸」,並協助地方建立無毒有機村,輔導村民成為香檳茸農民,希望能將此模式複製到其他農村。
「台灣原味」創辦人吳美貌,希望透過讓原住民部落農事有機化,吸引原民孩子回鄉。因此發展社區支持性農業,進而促進在地就業的願景。吳美貌表示,現在部落有機產業營造在台灣各地都有據點,推廣有機的桂竹筍、苦茶油、金針等農產品。
三、文創新活水─文化創新與在地傳承
「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原本是「瘋台灣」等知名節目編導,卻回老家三峽,創立「甘樂文創」文化事業。他以經營藝文平台深耕地方文化,發行《甘樂誌》,紀錄耕耘台灣的人物故事,並推動社區營造,帶領青年參與淨溪,也投入協助高風險家庭小孩伴讀等工作。
「世代文化創業群」營運長林曉雯,為突破台北舊城區大稻埕老舊保守的經營思維與產業型態,創立「世代文化創業群」,於2011年進駐迪化街,執行文化街區聚落計畫,目前已經營造三棟文化街屋,合作經營與創新育成23個文創事業體。
四、永續新契機─創意櫃台與社會實踐
KPMG執業會計師吳惠蘭介紹社會企業為什麼要登上創櫃板。她表示,「創意櫃台」能提供財會、營運等輔導資源、幫助健全社會企業財務結構及營運管理制度,也能提高知名度,吸引民間資源投入,發展社企群聚效應與帶動產業連鎖效果,建立永續經營能力。
而去年剛登上創櫃板的「多扶接送」創辦人許佐夫表示,登上創櫃板是為了能拓展台灣其他地區的身障服務,並取得身障朋友的信任。但也意味著公司的帳目報表等資訊都要透明,因此付出很高的人力成本代價。他也強調,這是逼迫公司在短時間內學習正規經營方式,因此能有效率地進入最正確的軌道。

社會企業個案研討

6月13日上午的論壇為社會企業個案研討會,第一場邀請台灣科技大學EMBA企管所碩士生鄭吉村,分析「小鎮文創」的社會創新模式。他發現「小鎮文創」盤點在地社區、產業的需求與供給、創新社區產業、建置在地講堂,分享創新個案,最終能分享與挹注社區資源。
第二場由明志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生,李宥萱分享「樂活生技」推行正道農業的案例。她指出,「樂活生技」透過建立創新服務,引進顧客與合作夥伴,建立產品永續性。更透過創新商業模式,連結產官學等夥伴、建立行銷活動、拉攏顧客,實現正道農業的目標。
第三場邀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生曾筱芸,探討「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社會創新力。她表示,透過重新定義憨兒角色,從第一個十年打下基礎,連結外部資源,提升憨兒價值與競爭力,最終以左右開弓的設計,引導出社會企業的概念。
第四場由明志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生,王律雅,分享「心路基金會」的典範創新模式。他認為「心路基金會」透過建構新服務、引進商業夥伴,進而創造網路商城等新營收模式,並結合早期療育、成人就業及專業支援團隊,進行資源拼湊,達成左右開弓的社會企業。
註一: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經營的烘焙坊與烘焙餐廳是比較常見的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主要提供工作或訓練機會給弱勢人口群(身心障礙者、中高齡失業者、二度就業婦女、原住民、生活扶助戶),使之整合進入勞動市場或主流社會。 

文章標籤

  •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由社企流編輯搜羅整理台灣社會創新、永續相關的即時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