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mobile menu
社企流 | 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search box
繁
简
En
Facebook
More options
G+
RSS
Facebook
繁體
简体
English
關於社企流
新手必讀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社會企業育成
NPO育成
社企流 | 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More options
文章
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
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社企流十週年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
如何稱呼您
*
社會創新 X 建築
最新建築文章
綜合
新知
案例
評論
綜合
一個磚塊,找回城市生物多樣性
案例
2 週 前
2022 建築界諾貝爾獎首位非裔建築師 Kéré:建築,是創造一個讓人們感受快樂和擁有幸福的環境
案例
1 個月 前
低碳建築新可能!用 3D 列印打造在地「土房子」
案例
2 個月 前
漂浮在紐約的城市綠洲——讓河流綠樹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案例
4 個月 前
雲南小鎮上的半朵雲:融入自然環境,沒有使用鋼筋與釘子的紅磚建築
案例
4 個月 前
伊朗小島上的多彩小屋,讓居民重拾安定生活
案例
6 個月 前
到屋頂做瑜伽、搭雲霄飛車?鹿特丹建築工作室,探索城市空間的 100 種可能
案例
6 個月 前
房價一直漲永遠買不起?無印良品推極簡小屋,一圓青年買房夢想
案例
7 個月 前
拚節能也拚經濟!綠色建築翻修計畫,估將創造逾兩千萬工作機會
案例
9 個月 前
雨天也很舒適!瑞典 400 年古城如何成為「下雨時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案例
10 個月 前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新知
東奧選手村的永續巧思:「有借有還」的木材、耐重可回收的紙板床
新知
11 個月 前
閒置屋頂上蓋公園、社區內建銀髮共居住宅——你心目中理想的未來城市是什麼樣貌?
新知
1 年 前
建築業如何扭轉氣候危機?認識備受矚目的「房地產科技」
新知
1 年 前
對世界更好的蓋房思維:80 年酒廠變身綠建築、不只賣房更支持社區發展的建商
新知
1 年 前
用木頭取代玻璃?這扇透明木窗減碳效益更佳、隔熱保溫效果更好
新知
1 年 前
與自然共存的建築之道——英國「零碳社區」為屋頂裝通風口,自動循環免空調
新知
2 年 前
用土壤 3D 列印出房子!歐洲科學家開發建築新技術,目標取代混凝土
新知
2 年 前
在都市生活可以不孤單——「半伴」共居公寓,幫北漂青年在城市找伴
新知
2 年 前
校舍變變變!日本修煉多年的「廢校轉生術」,讓廢棄小學轉開人氣餐廳、水族館
新知
2 年 前
日本電力自由化之後——這間建築公司邁向 100% 再生能源,成為綠色投資首選
新知
2 年 前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案例
一個磚塊,找回城市生物多樣性
案例
2 週 前
2022 建築界諾貝爾獎首位非裔建築師 Kéré:建築,是創造一個讓人們感受快樂和擁有幸福的環境
案例
1 個月 前
低碳建築新可能!用 3D 列印打造在地「土房子」
案例
2 個月 前
漂浮在紐約的城市綠洲——讓河流綠樹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案例
4 個月 前
雲南小鎮上的半朵雲:融入自然環境,沒有使用鋼筋與釘子的紅磚建築
案例
4 個月 前
伊朗小島上的多彩小屋,讓居民重拾安定生活
案例
6 個月 前
到屋頂做瑜伽、搭雲霄飛車?鹿特丹建築工作室,探索城市空間的 100 種可能
案例
6 個月 前
房價一直漲永遠買不起?無印良品推極簡小屋,一圓青年買房夢想
案例
7 個月 前
拚節能也拚經濟!綠色建築翻修計畫,估將創造逾兩千萬工作機會
案例
9 個月 前
雨天也很舒適!瑞典 400 年古城如何成為「下雨時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案例
10 個月 前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評論
一場告別房貸的社會運動——「微型房屋」使青年找回生活的主權
評論
3 年 前
在公園與書本相遇,是知識殿堂還是書的墳場?對「美好關係書席計畫」的 3 個觀察
評論
3 年 前
房子是用來居住、而不是持有的地產:德國「合作住宅」10 大特色盤點
評論
3 年 前
如何發展融合在地特色的地方創生?台灣 3 大建築領袖黃聲遠X漆志剛X曾成德:「落後,是地方搶先創生的自由」
評論
3 年 前
公宅、私宅以外的第三種居住選擇:在「合作住宅」不只一起住,還要共同經營生活
評論
3 年 前
「要讓年輕人相信,這裡什麼事都可能發生」黃聲遠X蔡明亮把沙子搬進遊客中心,創作出不一樣的地方創生
評論
3 年 前
健康提升、效率加分!「環保辦公室」好處多多,專家提出改造訣竅
評論
3 年 前
當青創入住社會住宅——左鄰右舍共組一個「家」,實踐多元融合的新居住文化
評論
4 年 前
日本設計師山崎亮:讓「孩子王」與兒童一起玩出特色公園,打造小朋友真正想要的遊戲場
評論
5 年 前
當孤獨成為一種病:全球以「共居公寓」作為人際關係的解藥
評論
5 年 前
1
2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熱門建築文章
1
[國際] 城市未來的歸宿,就在海平面上:荷蘭發展「漂浮城市」,讓人們真正與水共存
城市
新知
4 年 23 週
前
2
[台灣] 在都市生活可以不孤單——「半伴」共居公寓,幫北漂青年在城市找伴
青年
新知
1 年 46 週
前
3
[台灣] 台灣首座「被動式節能建築」:省下 7 成空調能耗,舒適又省電費
環保
新知
4 年 37 週
前
4
[國際] 房價一直漲永遠買不起?無印良品推極簡小屋,一圓青年買房夢想
環保
案例
31 週 2 天
前
5
[台灣] 讓太陽能板在陰影下也能發電!他用垃圾桶裡撿來的靈感,吹響太陽能革命的號角
科技
案例
3 年 38 週
前
訂閱電子報
文章
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
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社企流十週年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主題
關於社企流
新手必讀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社會企業育成
NPO育成
創業
CSR
科技
環保
食農
健康
銀髮
教育
文創
時尚
社區
社會設計
公平貿易
就業
青年
性別
金融
政策
人物
城市
建築
交通
新住民
原住民
創業
CSR
科技
環保
食農
健康
銀髮
教育
文創
時尚
社區
社會設計
公平貿易
就業
青年
性別
金融
政策
人物
城市
建築
交通
新住民
原住民
看更多主題
回到最上方
頁面載入中,請稍後